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1954年10月23日

台湾屏东潮州

伴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八磅重的男孩来到了这个世界

医生说脐带在这个孩子脖子上绕了两三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窒息,所幸有惊无险

男孩的出生让一家人都陷入兴奋当中,尤其是父亲,对这个家中的长子期待已久

父亲为这个孩子取名李安

一来,他们一家人的祖籍在江西德安,二来,父亲来台湾时搭乘的轮船就叫"永安号"

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李安生在书香门第,他出生那年,母亲在屏东潮州小学教书。

父亲在他七个月大时调职到台东女中当校长,举家迁往台东。

在台东过了一年多,父亲又接任花莲师范校长,全家又搬到花莲。在花莲的八年,李安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父亲担任校长后,花师由花岗山迁到美仑。奉蒋经国之命,李父在花师旧址办了国民党军队除役官兵师资训练班。

李安一家就住在师训班里,小时候的李安整天和那些即将为人师表的退伍军人在一起,其中就有后来著名歌手任贤齐的父亲。

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任贤齐父亲与李安(右一)

师训班集合了陆、海、空、政各个军种的军人,所以各种康乐队都会来此表演,作为"校长公子"的李安因此从小就有机会观看形形色色的演出,有时候他也会和弟弟李岗上台表演一番。

这样的生活环境成功地激活了李安的艺术细胞,在花师附小三年级的时候,他曾编写剧本导演同学表演,还亲自上阵在剧中反串女生。

当时的校长还半开玩笑地对李安父母讲:"你这个儿子将来可能走第八艺术(电影一般称作'第七艺术',也有人称摄影为'第七艺术'电影则为'第八艺术')"。

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李安十岁时,父亲调任台南二中校长,全家又搬到台南,四年后父亲又接任台南一中校长。

由于父亲的职务变动,李安光小学就念了四所。

在花莲,先是在母亲任教的明礼国小念了一学期,后来又转到花莲师范附小,在花师附小念到四年级。

定居台南后转学台南师范附小,后来父母了解到台南师范附小升学率低,李安在学校呆了半天不到就又转到了公园国小(公园路国民小学)。

在花师附小三年半的开放式教育让李安终生难忘,这里采用美式启发教育,大家都讲国语,教学以发问讨论为主,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到了公园国小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采用的是日式填鸭教育,讲台语,体罚打骂,注重升学。

进公园国小的第二天,李安生平第一次在学校挨打。那天下午五点多考试不佳的同学在教室旁跪成一排,依次挨耳光,打完还要鞠躬说:"谢谢老师",要知道,以前在花师附小,老师连重话都不会说的。

李安当场眼泪就流了出来。这次转学是李安人生中第一次体会到文化冲击。我们现在回看李安早期的电影作品,《推手》也好,《喜宴》也好,都在表现强烈的文化冲突。这些表达的根源大概可以追究到这里。

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后来在母亲的沟通下,五年级的李安就没怎么挨打,到了六年级,老师一视同仁,为表公平,照打不误。

李安数学不好,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据李安回忆,那时候一天要考四五张八十多题的考卷,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九点多不停地考,考完就打。可是就算打到怕,李安的数学成绩并不见提高。

李安在公园国小就读期间,参加各种比赛得了不少奖,甚至当选第九届儿童小市长。但是课外活动的突出表现并没有引起学校的重视。当时艺术教育一直被忽略,只注重数学、考试、升学。这让李安很不适应。

童年时期就在外省中原文化和日式本省文化的冲突中调整,生存。这样的经历在李安心中埋下了巨变的种子。当他开始手执导筒,拍摄电影,这些经历就渗透进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故事。

童年李安----第一次文化冲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