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的功过一生的前奏

 林彪,原名育容,湖北黄冈人。1907年12月5日出生。父林明清,曾在村里的杂货铺子当店员,又在往返于浠水、鄂城、大冶一带的小火轮上做帐房先生。有些积蓄后回乡经营手工织布,当了一个小业主。母陈氏。

林彪的功过一生的前奏

黄冈县城距林彪的老家林家大湾约30公里,是著名的东坡赤壁所在地。苏东坡在这里写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最杰出的作品。现在有所黄冈中学,也是名震江湖,桃李满天下。据说,毕业于黄冈中学的天涯网友,就为数不少。

林彪早年在家乡读书。后来到武昌上中学。1925年毕业。同年秋天,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四期同学中,胡琏、张灵甫、李弥、刘玉章、罗列,刘志丹、曾中生、袁国平、段德昌......等人,后来都成为国共双方的名将。

林彪的功过一生的前奏

他的两个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即张浩。1935年,他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从苏联回国,与毛泽东配合默契,假传圣旨,对毛最终战胜张国焘、确立中共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战初期,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不久因病去世,毛泽东亲为抬棺。他的后任,就是邓小平),都是早期知名的共产党人,对青年林彪走上革命道路无疑起了领路人作用。

1926年10月,林彪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被分配到著名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参加北伐。不久升任连长。

1927年8月,参加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余部转战至湘南,因功升任营长。

1928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编组成红四军。毛、林风云际会,惺惺相惜,互相借重。此后,林彪历任红二十八团(四军主力团)团长、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指挥得力,战功卓著,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成为中央红军朱毛麾下最出色的将领。尤其是第四次反围剿的草台冈一役,一举歼灭了国军王牌、陈诚的起家部队第十一师,更是声威大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林彪、聂荣臻率红一军团(总兵力1.9万余人)担任前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冲破重重包围,杀开一条血路。在付出沉重代价后,终于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

抗战军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加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林彪出任主力师115师师长。1937年9月,率部歼灭日军精锐部队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一千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军心民气,也使林彪成为遐迩闻名的抗日名将。

可惜乐极生悲。1938年3月,林彪被友军阎锡山部误伤。后去苏联医治。直到1942年3月才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这次意外事故,不惟使林彪无从在抗战中再展身手,有更佳表现;更为他后来的身心与命运埋下了悲剧性的种子。

林彪的功过一生的前奏

毛认为林具备多方面的才干,而不仅仅是军事天才。他曾让林作为周的助手去重庆参加与国民党的谈判,一呆就是几个月。军统巨头唐纵等对林印象极为深刻。

林彪回延安,毛泽东非常兴奋,亲自前往迎接。毛拉着林的手,满面笑容,边走边说。令跟在一旁的秘书师哲深感诧异:朱老总从前线、周副主席从重庆回延安,也从未得到主席这般礼遇。青年林彪不就是一个师长吗?

那么,在现在颇为人所垢病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林彪表现如何呢?

南京大学高华教授写道:“林彪于1943年7月与周恩来等一行从重庆返回延安,受到毛泽东的特别关照,毛嘱林彪休息,林彪只是挂名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并不具体过问党校的具体工作(此时延安除整风、审干外,没有任何紧急工作)。林彪在延安对康生一直保持距离,对审干、抢救持沉默态度,完全置身于运动之外。”

这其实是林的一贯作风。

八年抗战,终获苦胜。美国试图扶中制日。本来是千载难逢的“霖雨苍生新建国”的绝佳时机。可惜国共两党各争雄长,互不相让,内战一触即发。中共中央盯住了东北大地。不惜血本,在苏军的默许和支持下,从各个根据地抽调精兵强将和大批干部,投进黑土地,志在必得。当时提出的口号是“独霸东北”。中央原拟派林彪去山东,后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改派他去东北负责军事指挥。统揽全局的,则是刘少奇最重要的亲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书记、东北我军(曾几度易名,当时叫东北民主自治军)第一政委彭真。

开始很不顺利。林、彭意见不一。蒋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派到东北负责的军政大员熊式辉、杜聿明也算一时豪杰,并不容易对付。“独霸东北”很快被证明只是一厢情愿。共军占据的城市不断失守。尤其是继四平之战失利后,1946年5月23日,廖耀湘率国军精锐新6军攻占长春。共军进退失据,极为被动。

关键时刻,毛泽东显示出超人的胆识,采取了断然措施。

据<>关于1946年6月16日的文字记载: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东北局干部分工问题给东北局的指示。指出:目前东北形势严重,为了统一领导,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组织东北局常委。中央认为这种分工在目前情况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诸同志必能和衷共济,在重新分工下团结一致,为克服困难争取胜利而奋斗。”

当时,林只是中央委员;而彭、高、陈三人却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员。这在十分强调“党指挥枪”原则的中共,实在是一个不同寻常的重大组织措施。

毛泽东孤注一掷,将中共在东北的前途和命运托付给了林彪。

范文澜先生说:一个领袖,得以成功最重要的两点品质,是纳谏和用人。在当时,毛泽东这两点都比蒋介石要做得好。他的成功,实非幸致。

林彪的功过一生的前奏

林彪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短短不到两年半时间,就完全逆转了形势,实现了原本接近破灭的“独霸东北”的梦想。历时52天的辽沈战役,更是一举歼灭了东北国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东北野战军的百万雄师成为一支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东北地区雄厚的工农业基础成为全国解放战争的强大后方,毛泽东已经真正具备了最后打败蒋介石的军事资本和经济实力。

甚至连中共领袖们,也未免觉得胜利来得太快了。毛泽东乐不可支地对大家说:现在,林彪可是壮得很哟。随即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表。

1948年11月23日,东野主力84万人分三路入关。

接着是平津战役。(四野)渡江战役。衡宝战役(歼灭李宗仁白崇禧桂系主力)。海南战役。......万里远征,所向披靡,把红旗从白山黑水一直插到了天涯海角。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授予中共十位统帅级军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们依次是: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林彪位列十大元帅之三。朱、彭总副司令的地位在红军、八路军时代已经奠定,无人能够撼动。林彪的资历,仅比罗帅稍老一点,远逊于其它九帅。另外六帅,陈、徐、聂、叶也都出身黄埔军校,是林的师辈或学兄。贺、刘二帅更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和参谋长。十大元帅的人选和排名,中央是反复权衡、大费周章的。基本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大体都是服气的。

令人瞩目的是:如此旷世盛典,军人荣誉的颠峰时刻,林彪元帅居然缺席。他在青岛疗养。避开尘嚣,静听海浪天风。

林彪何以能够后来居上,脱颖而出?原因只有两个字:战功。这实在是实至名归。

林彪的军政才能,在东北三年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