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周星馳的童年是從香港九龍寨的節儉生活中度過的,自認相貌平平的他,接觸娛樂圈還是從主持少兒節目開始。那個時候想要學習演戲,並從TVB中畢業,之後飾演了許多的龍套角色。這段跑龍套的經歷,成為了周星馳印象最深的從業經歷,《喜劇之王》就是以此來作為創作源泉的。後來的《新喜劇之王》雖然口碑不好,但是也不難看出周星馳對於演員這個職業的特殊情結。從一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到掌握萬千資源的大明星,再到隱居幕後做導演。如今影片質量的不盡如人意,讓人不禁懷疑是否已經江郎才盡,是誰將他推下神壇的呢。

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新喜劇之王》的星女郎鄂博

尹天仇是周星馳非常喜歡且有著情懷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新喜劇之王》中就不難看出,周星馳對於演戲的執著與熱愛。但是如果單憑這份熱愛,也走不到今天。周星馳的天賦也是屈指可數的,自從開創了香港的無厘頭喜劇,併成為標杆人物之後。他在喜劇這一領域可算是無所不盡其極,對於喜劇領域的專注性,是幾十年如一日。周星馳這個名字,也成為了喜劇的代名詞。尹天仇為了演員的辛酸與痛楚,想必是真實的感情經歷。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將周星馳捧上了神壇。

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喜劇之王》中的經典再難重現

人們在反覆觀看周星馳的老電影,上個世紀的作品的時候,無形中把這種懷舊的低要求,放在如今成了高標準。大家會對之前的老電影降低自己的觀影要求,畢竟是有年代了,放在現在都有笑點,那個時候已經很不錯了。但如今人們隨時隨地刷段子,短視頻,綜藝節目,喜劇競技,更有開心麻花異軍突起。當週星馳還是講著他的段子的時候,人們不會再吝嗇自己的情懷,無情的進行吐槽與批判。說到底,還是因為大家的審美要求,對笑點的麻木,已經超越了喜劇電影創作的速度了。

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食神》中的史蒂芬周

在全民娛樂時代下,隨便一人都能出口講個段子。我們對過去持有包容,卻對現在要求苛刻。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鞭策電影人們,觀眾不是好忽悠的,靠情懷說話站不住腳跟。你可以談情懷,但不要兜售情懷。會有人為情懷買賬,但不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除了環境背景下,喜劇創新艱難之外,周星馳內心的狀態也有很大聯繫。《食神》的創作,就是根據當時掌握著大量資源囂張跋扈的自己,而作為創作源泉的。

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莫文蔚深情望著周

可以說,喜劇之王的沒落,也從側面說明了幾十年時間裡,觀眾觀影傾向性的變化。神壇的潮起潮落,也是觀眾一手造成的。周星馳真的變了嗎?至少在《新喜劇之王》之前,他依然是那個周星馳。無厘頭,偶有浮誇的演技,對愛情的純真,對正能量的另一種宣揚。這就是我們天天在老港片中看到的周星馳,創作出來的電影作品。我的評價相對客觀,儘量不站在情懷之上。但是《新喜劇之王》與《喜劇之王》做出對比,我還是捨棄不下後者給我帶來的感動。同樣的題材,難道是缺少了周星馳的出演,才變得黯然失色嗎?

從小演員到大導演,喜劇之王的成名之路,是誰將周星馳推下神壇

《喜劇之王》的星女郎張柏芝

誰能夠接替周星馳活躍在熒屏上,至今都還在爭鬥當中。但無疑周星馳的時代已經過去,他的票房號召力,在日漸敷衍的影片創作下已經消耗殆盡。可以說,周星馳的落幕,是自己的原因,也是時代的必然選擇。將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喜劇明星出現在熒幕上,國產喜劇電影也會有更高的發展。周星馳未來還會有電影上映,至於《功夫2》是苟延殘喘,還是重回巔峰,一切都還是未知數。希望當週星馳脫下喜劇之王標籤後,創作出來的作品,仍然配得上喜劇之王。我們不因周星馳的電影而喜歡它,而要為電影歡笑後才拍手稱讚,不愧是周星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