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自閉兒,卻成為著名學者”

“我是自閉兒,卻成為著名學者”|一場知遇之恩,改變她人生軌跡


1.


每一個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權利。

然而有些人卻不能。

不是上帝沒有賦予他們獨特的能力,而是沒有伯樂發現他們的特別。


如果在你面前有一個好學生和一個調皮搗蛋的“差”學生,你會選擇和誰一起工作學習?

選勤奮上進的好學生?還是選調皮搗蛋的“差”學生?

結果有些不言而喻。

很大程度上,傾向於選好學生的人會佔多數。


畢竟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沙落泥中,不染而黑。” 選擇與什麼樣的人相處,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優等生固然有傲視群雄的資本,然而調皮頑劣的孩子就沒有一點值得人喜歡的地方嗎?

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熊孩子”在我們眼裡都不討喜,那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想要成才豈不是天方夜譚?


然而,奇蹟真的發生了。

在美國,有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女孩,長大竟然變成了著名的學者。

她的親身經歷甚至被搬上熒幕,成為鼓勵萬千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走出陰霾的精神支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自閉歷程》,2010年上映,一上映就大獲成功,拿下了當年第62屆艾美獎的7項獎項和提名。

該片根據美國畜牧學家坦普·葛蘭汀人生經歷改編,講述了她如何戰勝自閉症成為學者的歷程。

上帝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你失去了一種東西,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收穫另一個饋贈。


“我是自閉兒,卻成為著名學者”|一場知遇之恩,改變她人生軌跡


有人說:患有自閉症的人,都是世界的天使。他們活在自己內心的小小世界裡,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的干擾。


電影《自閉人生》的主人公,坦普·葛蘭汀就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女孩,四歲那年,她還不會說話,幾乎和外界沒有聯繫,不堪回首的讀書經歷,最後卻成為一個畜牧學家。

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在大學裡遇見了人生的伯樂,卡洛克博士。

在大學生活中,她與人疏遠、容易激動、拒絕別人的擁抱和觸摸,竟然還在宿舍裡做了一個用於固定牲畜的“擠壓機”......

如此匪夷所思的行為

但卡洛克博士沒有去歧視這個行為異常的孩子,而是通過和坦普接觸,試著去理解她的想法,併發覺了她有著異於常人的記憶能力和思維方式。


卡洛克博士鼓勵坦普用實踐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一朵花也會因為有人愛它而愈發嬌豔。

而一個人能更快地成長,是因為他有目標,有方向,還有人堅定地信任他。

最終女主成功了。



2.



出身和命運有一定關係,

但不是必然的關係。

小人物逆襲的故事總是受人歡迎的,因為小人物的經歷貼近很多人的生活,他的逆襲承載了很多人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故事終究是故事,

可總有人會打破這個殘酷的現實。


相信會有人聽說過成龍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龍早年就在好萊塢闖蕩,作為亞裔明星中的佼佼者,一輩子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才得到了這個獎。

然而,有一位黑人女性也得到了這個獎。

她就是奧普拉·溫弗瑞。


“我是自閉兒,卻成為著名學者”|一場知遇之恩,改變她人生軌跡


奧普拉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個鄉村小鎮,她的母親是一個未婚少女。

黑人+私生子的身份使她從小就受人歧視,不僅時常受到周圍人的虐待,九歲的時候,她的堂兄還強姦了她。

她認定自己是一個壞女孩,就應該和那些和她一樣的黑人孩子一樣差勁。

她逃課,繼續和夥伴們鬼混,抽菸、吸毒、酗酒,越陷越深……


從某些層面來講,自卑心理可以促使人們對自身的正確認識,但是過度的自卑卻會使人掉進“自我否定”的深井裡,只能縮在井底看著外面的一點天空。

放肆大膽地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就只會做壞事”的人,只是無力去改變現有的狀況,只能在內心告訴自己:你只會是這樣的結果。


母親對奧普拉的各種荒唐行徑無計可施,就把她送到她的父親那裡。

她的父親弗農見到她時,她雖然只有14歲,已經懷孕了,眼神裡透露出來的是無所謂。


的確,奧普拉依舊想要像從前一樣生活,但是她的父親弗農卻不打算就這樣對她。


她的父親曾這樣引導她:“有些人讓事情發生,有些人看著事情發生,有些人連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你願意做哪一種人呢?”

奧普拉說,“想做讓事情發生的人。”


她按照父親和繼母的要求,重新進入校園,認真上課,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主持高中學生委員會,參加戲劇俱樂部.......

她參加演講比賽,在萬人中脫穎而出,拿下1000美元的獎學金。

大學期間便在當地的電視臺做兼職,挑大樑擔任新聞欄目的主播,這也為她之後的主持人生奠定了基礎。

不多久,芝加哥美國廣播公司WLS電視臺就注意到了這個與眾不同的主持人,便以23萬美元年薪將奧普拉招致麾下,做一檔訪談節目。


“我是自閉兒,卻成為著名學者”|一場知遇之恩,改變她人生軌跡


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奧普拉的訪談節目及直線上升,收視率擊敗了當時芝加哥最受歡迎的脫口秀,一躍成為“美國最當紅脫口秀主持人”

多年後,當奧普拉回憶起這段生活的時候,她說,父親救了我的命。


是父愛的力量才如此偉大嗎?是父親沒有對奧普拉輕易下判斷,沒有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認定她無可救藥!

是眼前這個陌生的父親沒有和其他人一樣,對她的行為不屑一顧,才給了她改變自己的信心。


就像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一樣,我們或許都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樣的天賦,來自外界的一點肯定就會給我們巨大的信心。但沒有遇見一個懂得欣賞你的人之前,請你也不要放棄自己,要繼續堅定而認真地生活。


或許明天,或許後天,你也會遇見你的伯樂,讓你發現生命有更多精彩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