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如果你去看一些經驗豐富的演講者的視頻,會發現一個現象,在一場30分鐘左右的演講裡,真正說結論的時間也就佔了2分鐘。

在前面的20多分鐘裡,演講者都在介紹背景、講故事、講案例,甚至是講段子,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在聽眾的大腦裡安裝一套”運行環境“,讓聽眾能夠和自己在同一個頻道下理解最後那2分鐘的結論。

而大多數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平時聊天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一到了臺上就變得語無倫次。除了緊張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瞭解自己和聽眾在”運行環境“上的差別。

我們習慣的聊天方式,是你一句我一句、有來言有去語。

在這種形式的聊天中,你可以從任何角度切入談話,再根據對方的反應進行補充解釋,這樣幾個回合下來,即使雙方的”運行環境"不同,也可以慢慢把事情解釋清楚。

而演講時的情況就不一樣了,聽眾不可能頻繁打斷你的演講,所以就沒有了實時反饋的通道,你只能一次把事情的全部解釋清楚。

沒有經驗的演講者,通常會假設聽眾和自己的大腦裡已經裝好了同一套”運行環境“,以為自己能聽懂的事情別人也一定能聽懂。

基於這個假設整理出來的邏輯,在那些沒有這套”運行環境“的聽眾看來,就是條理混亂的。

所以,在演講中,不要指望聽眾能根據你的主線腦補出故事全貌,要自己把背景、前提、思維過程都解釋清楚。即使是那些你認為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也有必要再解釋一下,讓別人清楚這件事情在你的故事裡起到什麼作用。

一般人面對聽眾講話的機會有限,在演講中又很難獲得實時反饋。

所以,所以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反饋。

在重要的演講之前,先給身邊的人講一遍,看看他們的反應。在平時聊天中,留意一下自己的表達和對方的反應,試著在儘可能少的回合內把事情說清楚。

通過不斷地接收反饋,你就會慢慢意識到,對於聽眾來說,哪些話是需要安裝”運行環境“才能理解的。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所謂「腦中有貨,出口無章」的窘境,你感覺自己是沒有邏輯,其實你面對的問題,可能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缺少專業知識。

第二種,專業知識足夠,缺少邏輯框架。

第三種,專業知識、邏輯框架都足夠,缺少表達技巧。

第一種情況,不是邏輯的問題,是知識的問題。

邏輯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用來組織和排列信息,還可以分析和推演,產生新的信息。所以準確地說,邏輯是一種信息的加工工具

這一切的前提是,你需要有原材料。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足夠的知識,再強大的邏輯也不能讓我們得到正確的判斷。

不然,這個世界上就不需要其他的學者了,大家都是邏輯學家,就能解決這個世界的一切問題。

哪怕是福爾摩斯,也要在艱苦的調查之後,才會進行邏輯推理。沒有充分的證據,推理就成了瞎猜。

所以,如果你的想不到、說不清,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那麼這個鍋邏輯不背。

沒別的解決辦法,老老實實回去學習吧。

第三種情況,也不是邏輯的問題,是準備的問題。

我在大學讀的是電氣工程,畢業之後在建築設計院工作,我身邊的同學同事,大部分都是標準的「工科男」,心靈、手巧、嘴笨。

你讓他們列個大綱,畫個圖紙,從紙上就能看出來,思路極其明確,邏輯極其清晰,專業知識極其紮實。

如果你讓他們站起來,邀請他們針對圖紙,做個五分鐘的簡介。你猜怎麼著?瞬間垮掉。思路突然空白,只能「嗯……這個……我覺得吧」。

這不是邏輯的問題,這是表達的問題。

這個鍋邏輯也不能背。

表達的問題,其實最好解決。對於大多數人,表達不清都是因為準備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寫逐字稿

把自己想要說的每個字都寫下來,修改、完善、背熟,問題就解決了。

這裡有一張提高溝通表達能力的書單。

八本提高溝通能力的好書,讓你擁有直抵人心的語言力量。​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如果能讀一讀這些書,補一補溝通表達的課,就能在說話這件事情上,超越大部分人。

三種情況,我們排除了兩種,只有第二種情況,邏輯成了我們最大的阻礙。

當我們擁有足夠的信息、足夠的知識,卻無法組織有條理的思路時,我們就需要給自己補一補邏輯的課。

如何快速提高我們的邏輯能力呢?

第一個辦法,是擁有一張邏輯謬誤清單

福爾摩斯有一句名言:「排除一切不合理後,留下來的,就是答案。」

對於邏輯來說也是一樣,排除一切邏輯錯誤後,留下來的,就是邏輯。

第二種辦法,是多掌握一些思維框架

我們說一個人很有邏輯,往往因為他說話、辦事、想問題時都很有條理。就像我們在開篇時舉得例子,第一第二和第三,歷史現狀和展望,問題原因和方案。

這些思維框架,既是邏輯清晰的表現,反過來,它們也是讓我們更有邏輯的最好幫手。

推薦幾個好用的思維框架。

  • T字圖
  • 一張紙分成兩欄,左邊列舉優點、右邊列舉缺點。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SWOT分析法

從更全面的維度分析某件事情,幫助我們決策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矩陣分析法

從兩個維度,更全面的思考問題,比如時間管理中的四象限法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我的最愛,麥肯錫諮詢公司的「空雨傘」模型,一種行動導向的思維方式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第三種辦法,是經常做一些思辨練習

最好的思辨練習,是辯論。

我從高中到大學,打了六七年的辯論,到今天,依然受用無窮,現在很多想問題的模式、寫東西的套路,都源自當年辯論的訓練。

去年端午節,我還專門飛到廣州,花了三天時間,連聽了十二場辯論。回來之後寫了一篇文章:

《活了將近三十年,真正改變我人生的,第一是辯論,第二才是讀書》。​

你可能會問,那我們現在沒有參加辯論賽的機會了,通過什麼樣的練習,來提高自己的邏輯呢?

標題已經可以代表我的態度了。A4 筆記術,可以說是最輕量級的思辨訓練。

A4 筆記術的方法掌握起來並不難,規則大致是以下五條:

  1. 將A4紙橫放在面前;
  2. 左上角寫上筆記的主題,右上角寫上日期;
  3. 正文寫 4 到 6 行,每行 20 至 30 字;
  4. 正文書寫時不必在意順序,要一股腦寫下去;
  5. 標題、日期、正文,要在 1 分鐘內寫完。

之所以要設定 1 分鐘的時間限制,就是為了讓人更加專注。如果不限定時間,書寫筆記時就非常容易走神,或者陷入糾結狀態,寫兩行發現不滿意就撕掉重寫。

在實際操作時,一般 1 分鐘的時間可能只夠寫 2 至 3 行,這時不妨把時間適當放寬。

一開始的時候,往往會感到有些困難,想不到要寫什麼。在這個階段,只要讓自己寫夠 3 行就可以了。儘量讓自己每天完成 10 頁 A4 筆記,一週後,在寫完幾十頁筆記之後,慢慢就會找到感覺。

筆記的主題可以是任何事情,當下最關心的是什麼就寫什麼。

比如工作:

  •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怎樣和其他部門交流?
  • 下週的工作有哪些?

比如自我:

  • 自己最適合哪些領域?
  • 為了跳槽應該做哪些準備?
  • 自己到底想做怎樣的工作?

比如閱讀:

  • 想讀怎樣的書?
  • 想推薦給別人的書?
  • 一本書讀後怎樣讓他發揮作用?

甚至於也可以是當下讓自己鬱悶的事情:

  • 為什麼現在自己不開心?
  • 為什麼今天要和同事爭吵?
  • 為什麼和上司難以溝通?
  • 為什麼男朋友/女朋友沒有回我的微信?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總之,只要是自己關心的念頭,都可以作為筆記的主題。

在平時注意捕捉自己的想法,一旦有想法出現,就立馬記下來,在積累了幾十個主題之後,在每天做筆記時就可以直接按照這個主題列表來選擇了。

做筆記時也可以多次使用同一個主題,因為 4 到 6 行很難將一個主題完全寫清楚,而同一個主題反覆寫幾次之後,關於一個題目的思緒就能得到徹底的整理了。

一頁成型的 A4 筆記,就是以下這個樣子:

A4 筆記術 2018-10-21

  • 將A4紙橫放在面前;
  • 左上角寫上筆記的主題,右上角寫上日期;
  • 正文寫 4 到 6 行,每行 20 至 30 字;
  • 正文書寫時不必在意順序,要一股腦寫下去;
  • 標題、日期、正文,要在 1 分鐘內寫完。

如果每天可以拿出 10 分鐘時間,做 10 張 A4 紙筆記,堅持三個月,你會發現,自己想問題的時候,邏輯會清晰很多。

最後推薦兩本提高邏輯的書。

強調一點,不要去啃邏輯學的專業教材。邏輯學很難,我手裡有一本簡明的邏輯學指南,在我看來,已經像天書一樣了。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可是邏輯不難,這就好像我們學開車一樣,如果我們掌握一些機械學和熱力學的知識,當然會有幫助,可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成為一個好司機,而去讀一個機械學的博士。

推薦兩本能讓你更有邏輯的書。

《一本小小的藍色邏輯書》

<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很薄的一本小書,為你提煉出一套有用、完整的邏輯推理概念,讓你在學習和現實生活中更好地理清思路,解決問題。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批評性思維是個好東西。

簡單說,批判性思維重點就放在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我們接收的信息。到底是如海綿一般,不加甄別的吸收,還是如淘金般,真正在尋找事實和真知。

如果你願意選擇後者,批判性思維就是你最佳的道路。

這本《學會提問》,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批判性思維入門指南,簡潔而又全面,同時實踐指導性強,一步步帶領你利用批判性思維的眼光來評價問題、理性思考、看待世界,當然,也可以阻擋很多謊言。

忘了從哪裡看到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對於批判性思維的最佳註釋,那就是,抱著好奇和熱愛的態度懷疑一切。當然,懷疑只是開始,而不是最終的落腳。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搭建思維結構,分層次表達

一、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我們都知道,演講的時候,控制表達思想的順序,是做到清晰演講的關鍵,而最清楚的順序就是先提出總結性思想,然後再提出被總結的具體思想。

舉個例子,

你約了跟幾個朋友週末一塊出去浪,但是具體行程還沒定。今天週二想約大家晚上7點在老地方吃飯討論。

張麻子說,今天聚餐的話他參加不了。

王二狗說,可以今天晚點再聊,明天也可以,但是明天10:30以前不行。

趙鐵柱的女票說,他明天晚些時候才能從老家趕回來。

餐廳的人說,明晚7點被預訂了,但是週四晚上7點還沒被預訂。

這樣一來,聚會時間改到週四晚上7點比較合適。

現在你需要通知朋友們聚會時間改週四晚上7點,跟他們再約一遍。

如果你將接收到的信息,按接收的順序依次傳達給你的朋友,像下面這樣,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收到信息的人,理解起來會不會有點費勁?

我們將信息重新組織一遍,搭建成金字塔結構,像這樣

聚會改週四上午7點老地方。

因為這樣張麻子和王二狗都能來,趙鐵柱也能來,餐廳那個時間可以預訂。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這樣是不是更清晰明瞭?朋友們一聽,馬上就能找到重點。

如果被問起改時間的原因,你還可以順著這個金字塔結構,繼續往下延伸,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將重要的結論放在上一層,重點突出。

將對結論的分析放在下一層,層次分明。

每上一層是對下一層的總結概括,每下一層是對上一層的解釋說明。自上而下,層層遞進,邏輯清晰,。

這就是搭建金字塔結構的第一步,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

把中心思想放前面,可以讓受眾迅速抓到關鍵要點。

把解釋說明放後面,會讓你的表達變得更有層次。將這種層次感傳遞給你的受眾,他們能提前知道你的思維結構,可以更清晰地瞭解你的思路,知道在攝入信息時,應該要找到哪些邏輯關係。

人們在攝入信息時,總是在尋找一種能夠將所攝入信息聯繫起來的結構。

如果你不把預設的結構告訴你的受眾,他們很可能會發現某種非你所望的邏輯關係,甚至還可能根本發現不了任何邏輯關係,這樣既是在浪費你的時間,也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二、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喬治 米勒提出“神奇的數字7”這個概念,他指出,大腦的短期記憶只能一次容納7個左右的記憶項目,比較容易記住的是3個,最容易記住的是1個。

這意味著,

當大腦發現需要處理的項目數量增加到4個或5個以上時,就會開始將其歸類到不同的邏輯範疇中,以便於記憶。

來看個例子,

一個丈夫準備出門去買份報紙,他妻子說,

「我去買份報紙,你有什麼要我帶的嗎?」

妻子說,

「昨天看到超市的葡萄很好但是沒買,現在特別想吃,你買點吧。順便也再買箱牛奶」

然後她走進廚房,繼續說,

「家裡土豆不夠了,對了,也沒有雞蛋了,都該買一些了」

丈夫走到門口,妻子說

「再買些胡蘿蔔和橘子」。

丈夫打開房門,聽到,

「還有鹹鴨蛋」。

丈夫開始按電梯,

「還有蘋果」。

丈夫走進電梯,

「再買點酸奶。好了,就這些了」。

如果你不重讀一遍上面的文字,還能想起來要買的9樣東西嗎?估計大多數男人,最後只帶回來了葡萄和酸奶。

重新看一遍這9個項目,

葡萄 橘子

牛奶 鹹鴨蛋

土豆 蘋果

雞蛋 酸奶

胡蘿蔔

如果你稍微聯想一下,就能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邏輯關係。

可以將他們按超市的不同區域歸類分組,並概括出每組組名,比如,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上面說到,在同一組思想中,每上一個層次的思想是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括,每下一層次的思想則是對上一層次思想的解釋和說明。這種邏輯遞進關係,可以讓你很輕鬆就可以想起總思想下的具體思想。

因此,你從需要記9個項目,變成只需要記住3個項目,提高了抽象層次,也能幫助你加深記憶。

如果還要繼續歸類總結,可以繼續往上疊加,比如這樣,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這就是金字塔結構的第二步,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尋找零散信息間存在的聯繫,組成邏輯單元,自上而下搭建金字塔結構,將思路一步步理清。

這種情況也可以應用到寫作的時候。

比如我寫東西的時候,偶爾會碰到以下幾種情況,

我不太確定主題要寫什麼

確定了主題,想不出受眾的疑問是什麼

有一些很零散的想法

看到一些不錯的觀點

看到一些不錯的句子

這種情況顯然沒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來勾畫出文章的框架。

所以,當無法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時,我會用下面這種方式來思考,自下而上,一步步倒推出結論。

1、列出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

把一些零散的想法,觀點,以及句子都先列到思維導圖上

2、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做到條理清晰的有效辦法就是,強迫自己想象各種思想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繫。

尋找第一步零散信息的邏輯關係,將它們按照時間順序(因果關係),結構順序(整體 & 部分,地域等)或 程度順序(重要性)歸類分組。

3、得出結論

對一組思想進行嚴謹的提煉、概括、總結,必然能夠推動思維的發展。

概括各小組的思想,再根據各小組思想倒推,總結出文章的總思想。

邏輯清晰,條理清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通過大量反覆地練習。可以藉助下思維導圖工具,來練習培養結構化思維習慣。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那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一)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結構化思維的本質是框架。它將蒐集到的信息、數據、知識等素材按一定的邏輯進行歸總,繼而讓繁雜的問題簡單化,最終結果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按邏輯進行彙總

其實,讀書階段的語文課,很大程度上就在鍛鍊我們的結構化思維。

比如作文的總分總關係,就是結構化思維的經典模式。以《一件難忘的事》為例:

  • 總:今年最難忘的事,是去爬峨眉山。
  • 分:爬峨眉山的時候,遇見了好多猴子,在半山腰吃了川菜,第二天早上還看了日出。
  • 總:這真的是難忘的一件事!

如果有心,我們還可以對這個邏輯做一個更深入的解剖:分的部分其實都是在論證這件事情的「難忘」。

  • 遇見猴子→難忘
  • 吃川菜→難忘
  • 看日出→難忘

所以,整個邏輯十分清晰。

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邏輯是另一類:

  • 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

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

  • 從閱讀者角度上看。渠道更多元,頭條號、百家號、即刻等在分散注意力。
  • 從寫作者角度上看。內容重複,沒有新鮮感;粉絲量基數少,自然轉化率低;圖文排版醜,影響觀瞻;寫作技巧差,沒有愉悅感。

解決問題

  1. 多線並進,實現內容多平臺分發。
  2. 內容升級,質量更上一層樓。
  3. 排版優化,參考優質公眾號。
  4. 線下推廣,吸引高質量粉絲關注。
  5. 寫作提升,乾貨與愉悅性並存。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分析。有一個因素還未考慮,那就是「我」的因素。

如果「我」沒時間,那多線並進就難以成型;如果「我」知識面不夠,那內容升級就是紙上談兵。

這背後就是 SWOT 分析:環境中的機會風險與自身的優劣勢結合。


我想看到這裡你已經快瘋了,哈哈,沒事,我們接下來看一些解決方法。

(二)鍛鍊結構化思維的三個方法

第一是積累結構。

這個背後其實是專業知識的沉澱。

和家人去餐廳吃飯,經常會面臨一個窘境,父母會抱怨:

這個菜菜市場只用 10 元一斤,這裡卻要賣到 50 元,真的是敲詐!

可是,定價其實對應著自身的邏輯,一般來說包括:

  • 成本法。一道菜背後的成本包括原材料的價格,廚師、管理人員、服務人員的付出,信息系統的維護,餐廳租金等一系列成本,所以,價格不應只是原材料價格。
  • 需求法。這是從供求關係上看。如果這道菜只有這裡有賣,又確實好吃供不應求,那麼價格貴理所應當。
  • 競爭法。如果其他店的價格也是類似,那麼也就無可奈何。

所以,知識是引導結構分析的前提。

第二是思維鍛鍊。

說說個人的做法吧,三個步驟:

首先,蒐集素材。

在面臨一個新問題的時候,我不會一開始就按某個邏輯來歸檔,而是給出一段時間蒐集素材。目的是形成感性認識,並對問題產生基礎判斷。等到信息相對飽和時,開始下一步。

其次,對內容進行歸檔。

大框架一般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嵌套「5W2H」的邏輯。例如這篇文章:

發現問題

堆砌素材的現象。

分析問題

  • [WHY]這是由於缺乏結構化思維導致。
  • 繼而說明[WHAT]什麼是結構化思維。

解決問題[HOW]:

  • 套路上,從知識積累到思維鍛鍊。
  • 資源上,有MBA智庫百科和券商報告。
  • 工具上,有紙筆和軟件。

第三,內容輸出。

寫作是鍛鍊結構化思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它會讓我們有意識地圍繞「中心思想」進行論證,中途涉及「子論點」和「論據的展開」,並學會用「數據」或「案例」在表達。

同時也會產出一系列附加值,比如修辭,比如對句式的把握。

最重要的是,它逼迫我們去思考。

(三)鍛鍊結構化思維的途徑

那麼,有哪些途徑可以幫助我們鍛鍊結構化思維呢?

01 MBA 智庫百科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MBA 智庫百科

這裡聚集了一系列經管類的方法論。比如我們進入到「最多推薦頁面」,就有:

  • 蘑菇管理定律。
  • 猴子管理法則。
  • 情緒ABC理論。
  • 破窗效應。
  • SMART原則。
  • ……

讀書階段,我強制要求自己每天看一則。

02 券商報告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券商報告

可以找一個自己行業的報告,看研究分析師的邏輯。

這類報告質量上乘,比網上什麼乾貨貼邏輯更為嚴密。可以看他們是如何通過財務、戰略、資源等角度,從總到分的方法來進行延展。

找報告的話,如果公司有購買類似 Wind 這樣的資訊終端,那再好不過。如果沒有也沒事,可以下載一個「慧博智能策略終端」,找到對應的文檔。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慧博智能策略終端

03 看乾貨文章做筆記

推薦使用方格本進行記錄。紙的結構劃分也有講究,可參考下圖: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筆記結構

  • 標題行:
    說明主題。
  • 標籤行:註明一系列關鍵詞,方便日後檢索。
  • 複述部分:對內容進行直接重述。
  • 提煉部分:對內容進行精簡,拉出主幹和框架。
  • 分析部分:寫明自己的理解。
  • 留白部分:方便日後補充。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筆記案例

這個過程或許會費時,但多做幾次後效果真心不錯。等到自己要梳理邏輯時,便會有如魚得水的喜悅感。

如果嫌棄自己的字不好看,或者時間確實不充分,那麼可以用一些數碼工具來替代。

例如 Xmind 一類的思維導圖。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Xmind

或者「幕布」一類的框架圖。

如何解決思維混亂,做一個講話有條理的人

↑ 幕布

總之,目的是通過學習他人的邏輯,為自己之後的結構化實踐做準備。

劃個重點

  • 結構化思維強調的是將素材填充到框架中,從而保證邏輯清晰。
  • 鍛鍊結構化思維的方法有很多,我個人的方法分三步:積累素材,建立框架,寫作輸出。
  • 推薦幾個資源:MBA 智庫百科,券商報告。
  • 推薦一個快速方法:筆記整理。

這個過程很辛苦,這是肯定的。但辛苦的事價值更高,這也是肯定的。

希望大家都能成為講話條理清晰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