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難封”是怎麼回事?

西漢文帝(公元前166年)冬天,匈奴興兵威脅長安,李廣應徵入伍。

李廣,陝西人,先祖李信是戰國秦國名將。李廣身材高大,膂力過人,長臂像猿。他有射箭的天賦,是天下第一神箭手。除了神準之外,箭射得更是力道驚人。唐朝“大曆十才子”之一的盧綸,就有“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的詩句。李廣為人正直誠實,卻又不善言辭。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形容他“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的高尚品格。

在對匈奴的反擊中,李廣嶄露頭角,立了大功,得到文帝的注意,由普通士兵升為俸祿八百石的軍官,負責皇帝出征打獵時衝鋒警戒。但是文帝時期,朝廷戰略重在休養生息,集贊力量,並沒有大規模討伐匈奴的意思,所以文帝覺得李廣做個侍衛官實在是大材小用。他對李廣說:可惜你生不逢時啊!如果你生在高祖(漢高祖劉邦)的時代,封賞你做個萬戶侯又算得了什麼呢?皇帝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李廣的命運並不在於文景之治時期不打大仗而失去機會,而在後來漢武帝對匈奴全面開戰以後,也得不到應有的封侯。這就是唐朝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出處。

景帝登基後,匈奴單于又大舉入侵,朝廷派人和親修好。接著又發生了“七王之亂”,叛軍暗中勾結匈奴,準備聯合攻打西漢。景帝採取了堅決平叛的政策,啟用主戰派抗擊匈奴,李廣奉命從中央調任前線,跟從周亞夫征討叛軍,功勞卓著。但是,因為李廣接受過樑王劉武的將軍印信,而梁王雖是景帝的弟弟卻覬覦皇位,受到景帝的怨恨,所以李廣沒有得到絲毫的封賞,只是被調往河北上谷做了一個太守。這是第二次“李廣難封”。

這以後的三十幾年裡,李廣輪流在隴西、北地、雁門、雲中、上郡等地擔任太守,連番和匈奴交戰。每到一處,都以驚人的膽識聞名邊地。他用兵不喜常規,出其不意,而且愛兵如子,和部下同吃同住,無論得到什麼賞賜,都要分給手下將士們。所以大家都拼死效命,作戰勇猛,是匈奴最懼怕的一支漢軍。

漢武帝劉徹繼位以後,國力逐漸強盛,已經具備了徹底反擊匈奴的實力。公元前134年,李廣以驍騎將軍之職戍守雲中,奉命參加“馬邑伏擊戰”。這是西漢大規模反擊匈奴的開始,因此到漢武帝非常看重這場較量。但是由於匈奴早有察覺,戰役未能達到預期目的,漢武帝一怒之下讓策劃人、大臣王恢自盡。

公元前129年,李廣在雁門關與匈奴作戰,不幸被擒。單于一項敬重李廣威名,不準士兵傷害他,想招降他。但是李廣心在長安,假裝病死,搶了一匹馬逃回漢軍大營。由於這次李廣帶兵損失慘重,又被生擒,被貶為庶人。

兩年後,匈奴再次起兵,漢朝損失不小,連丟數城。漢武帝重新啟用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凌源),力保不失,使得邊境有了數年的和平。匈奴不敢和李廣開戰,敬畏地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即使這樣,李廣仍未得到封賞。這是第三次。

為了掃除匈奴在河套地區以南的勢力,漢武帝發動了三次“河南之戰”。領兵統帥是漢武帝之妻衛子夫的弟弟衛青。按理說以李廣的軍事才能和作戰經驗,應該參加戰役,但僅僅被作為後軍側援配合作戰。勝利後,衛青由車騎將軍榮升大將軍,其餘將士都有了封賞,而李廣卻第四次錯過。

公元前121年,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在隴西和北地大破匈奴軍,同時,又命李廣、張騫出右北平,分兩路進攻匈奴,策應霍去病。張騫和霍去病帶領的人馬,都各有一萬,而李廣僅有四千,長驅直入匈奴腹地非常危險。果然就被匈奴左賢王四萬騎兵包圍了。李廣臨危不亂,鎮定指揮,又以神箭法連連射殺敵軍將領,終於守到張騫援軍,擊退了匈奴。李廣以少敵多,對霍去病正面戰場勝利起到了策應保障作用,按理說功勞不小,但是帶給他的是第五次“李廣難封”。

公元前119年,漢朝發動第一次漠北之戰,力圖徹底肅清為害百年的匈奴之災。衛青和霍去病各率十萬精兵兩路夾擊匈奴。此時李廣年事已高,經過向漢武帝力爭,獲准參加此次戰役,並被欽定為“前將軍”,歸衛青統帥。按照作戰計劃,李廣應該是前部先鋒,衛青居中路,公孫賀為左將軍,趙食其為右將軍,分從東西兩翼策應衛青的中路大軍。但是衛青臨陣易將,李廣被調往趙食其部跟隨作戰,讓自己的姐夫公孫賀當先鋒,希望姐夫能在這次戰役中立功受封,爭回因罪失去的爵位。

李廣知道這種安排違背了漢中央預先的決策,對戰役和自己都非常不利,與衛青據理力爭,但是衛青根本不聽他的,命李廣按照軍令調動。衛青為了儘快抓捕單于,選擇了一條自然條件好的行軍路線,很快和匈奴交戰。但是,他忘了事先計劃好的“邊路策應,兩翼合擊”的戰略。由於李廣、趙食其的進軍路線十分艱難,水和糧草短缺,又走錯了路,行進速度根本跟不上衛青的中軍,起不到策應中路的作用。衛青急功冒進,孤軍深入,兵力不足,與匈奴的首次漠北之戰各有死傷,沒有取得絕對意義的勝利,匈奴單于突圍而逃。

班師回朝後,衛青命人詢問李廣走錯道、誤了合擊匈奴的原因,準備追究責任。李廣沉默以對,被要求到衛青府對質。他出於對衛青的鄙視,沒有踏進這位皇親國戚的將軍府。他對部下慨嘆:我自少年以來,與匈奴大小七十多戰,此次隨大將軍出擊匈奴,卻被大將軍調得遠遠的,使我失道誤期,真是天意嗎?我已經六十多歲了,實在不願看那些刀筆小吏了。說完就引刀自盡了。李廣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李敢也被霍去病射死。二十年後,李廣的孫子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全家被誅。司馬遷受“李陵之禍”牽連,慘遭宮刑,忍著極大的屈辱完成了《史記》。如果沒有《史記·李將軍列傳》,官方的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李廣,違抗將令,畏罪自殺;李敢,自不小心,死於工傷;李陵,叛國之人,十惡不赦。

“李廣難封”,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對時運不濟,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