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幫孩子釋放壞情緒?

鍾勇180607335


媽媽這個職業真不容易,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由衷感到付出是值得的。 但寶寶人雖小,熊脾氣卻不小,經常惹的媽媽大動肝火,結果就是寶寶脾氣漸長,媽媽變得很無奈。

就像是兩個人吵架,你嗓門大一點,對方更大,氣氛就會升級,如果一方及時剎車,語氣平和下來,對方怒氣就會迅速降低。同樣,面對寶寶的壞情緒時,媽媽的情緒也會變壞,說教一通甚至是動手,表面上寶寶不再鬧了,其實寶寶不甘心,媽媽也會不開心。

媽媽不妨嘗試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可以根據下面的方法嘗試下哦!

接納孩子情緒的要領

雖然面對上面的情景,媽媽們容易發火,但嘗試控制一次,也不要求你們完全複述以上的話,而是掌握接納的要領。

一、接納不等於認同,不求贊同只求理解

即我理解你有這樣的情緒,因為你面對……的情況,你有這樣的感受是正常的,如果換做我,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情緒。

如寶寶丟了玩具,很不安地來告訴媽媽,媽媽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本身寶寶已經知道錯了,也會內疚,不妨說:媽媽知道這是你很喜歡的……,弄丟了你也很難過,以後記得玩完後把你的收起來,好嗎?

二、多言不如少言,肢體言語也重要

一些媽媽會說上面的話我說不出來,那麼可以用肢體語言表達下,如抱抱寶寶,或者拍拍肩膀,讓孩子感受到你沒有責備他的意思。

三、用言語準確表達孩子的情緒

寶寶小的時候,會不開心、焦慮、害怕等,但不知道如何表達,媽媽們要理解寶寶的情緒,並用言語表達出來,也是幫助寶寶認識自己的情緒的好方法。

很多時候並不需要滿足寶寶的要求,他們僅僅是想獲得一種理解,被理解後,情緒就會平復下來。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小林子啦啦啦


這個問題非常好,可以說是現在親子教育的關鍵所在。我們中國人一般表達感情都比較含蓄,所以對於情緒也是習慣性的壓抑或者忽略。甚至很多人受到一些不科學的指引,認為情緒是不好的,會刻意壓制甚至否認自己的情緒,對於孩子有情緒更是不接納。但是情緒是我們人類正常的心理現象,是照見我們內在的通道,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關鍵所在。忽略掉我們人類最基本的情感,那跟機器人和木頭人不就一樣嗎?我們一個正常人每天會有大大小小的情緒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只要覺察力夠細緻,我們就能更深入的瞭解自己。

所以對於情緒,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看見它。

情緒只要被看見,可能就好了一半。

我曾經所工作的情商學校,就是通過先讓孩子和父母認識情緒然後瞭解自我,最後提高情商,解決人際問題、學習問題、工作問題等等。舉個當時的小例子,有個小朋友有一天把一隻帶鏡子的小口紅帶到學校跟小朋友分享,結果玩著玩著鏡子掉下來了,她非常難過,跑到媽媽跟前發脾氣,有的小朋友說,沒事,回去粘上不就行了,她還是不樂意,她媽媽把她抱在懷裡說了句,我看到你因為鏡子掉下來了非常難過,是嗎?聽到這句話這個小朋友立馬就好了,從媽媽懷裡走開又跟其他小朋友玩去了,她媽媽衝我撇了撇嘴,我對她豎了個大拇指。講這個例子是想說明,有時候孩子發脾氣並不單純是為了解決事情,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事情能夠解決,但是當事情發生的第一瞬間會伴隨一個情緒,而他們只是希望這個情緒被看到。

第二點就是深深的同理。

有些事情發生了確實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那些時候有些情緒就隱藏的比較深,我們需要看到隱藏在情緒背後的需求,並同理到他。這裡面就包含接納情緒和陪伴情緒。我們是否允許孩子有這樣的情緒,當他處在情緒中時,我們是否做到了陪伴和引導。

最好的教育不是直接給方法,而是陪伴和引導。

第三點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用自身行動來影響孩子。

其實孩子處理情緒的方式都是從父母處習得的。我們平時對待情緒的方式潛移默化就影響了孩子。當孩子的情緒對我們造成困擾的時候,我們也要看到自己的情緒並如實把它表述出來。比如我們可以說:“你發這麼大的火讓我感到很煩躁/心疼/難過…我希望你內心有什麼想法能夠表達出來,我們一起面對。”這個過程要細緻覺察自己的情緒,準確表達出來。同時對於對方的行為和我的期待表達的越具體越好,比如具體到什麼事,他的表現,我的情緒,我希望他具體的做法等等。這也是我們愛自己尊重自己的過程,只有父母能夠做到自尊自愛,孩子才能習得自尊自愛,然後他會用更愛護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和需求。


心諮師療愈師曉希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壞情緒來自哪裡?是學業壓力問題,還是人際關係問題,等等。

知道了問題的原因,才能對孩子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到孩子。所以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很重要。

如果孩子只是短時間情緒不好,那其實孩子有一些情緒體驗也沒什麼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