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冬:把群众装在心里 用生命续写英雄华章

艾冬,1974年出生,1996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系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三级高级警长。2月15日突发脑出血倒在前往疫情防控工作途中,经抢救无效于2月22日牺牲,年仅45岁。

  清明时节,苍松翠柏环抱的首都公安英烈墙前,人们看到了新刻上去的两个字——“艾冬”。

  2月15日,艾冬在前往单位工作途中突发脑出血,经抢救无效于2月22日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日前,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追授艾冬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从警以来,他的岗位一直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6年基层派出所、11年人民信访接待、6年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他从不抱怨自己的工作琐碎繁杂,却总说:看到老百姓的笑容,真的太有成就感了。

勇于担当 心里总是装着群众

  艾冬牵头负责12345“接诉即办”工作。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了。群众诉求猛增,日均接到疫情相关来电近万个。

  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信访支队支队长康健至今难以接受艾冬牺牲的事实。“艾冬心里老是惦记着群众的来信来访,加班加点是常事。”康健告诉记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艾冬参与编写了《北京市公安局信访基础工作手册》,公安部推广至全国公安信访部门,获得了一致认可。”

  “艾冬业务能力非常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交给我吧,您放心’。”说起已经离去的战友,信访支队副支队长陈威红了双眼,“他牵头制定《北京市公安局12345市民服务热线派单办理工作规范》,建立了定期通报、电话回访、研究会商、领导约谈、‘三率’考核等工作机制,确保响应率始终保持100%,解决率、满意率提升了50%。”

热爱生活 正能量激励战友

  艾冬的微信名叫“爱生活”,名如其人。艾冬爱足球、爱唱歌、爱旅游、爱摄影,还喜欢小动物。年轻同事们都叫他“知心大哥”。

  “艾哥是个特别纯粹、特别真诚的人。他对我们的指导、关心细致入微,遇到谁工作上有急躁情绪,会乐呵呵地委婉提醒。知道我妈妈做过手术,就经常关心询问老人身体。”和他并肩作战6年的文职荣珊说。

  信访支队的办公区内,大大小小的绿植、喜庆的福字和窗花、人手一份的药皂、墙角还没用完的大桶消毒液,都是艾冬自掏腰包亲手为同事们购置的。

  有战友在微信中这样怀念他:“球场上,艾冬一直是守门员,不论场地如何,他扑球都毫不犹豫,哪怕受伤也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团队中,他有担当、不推脱。他爱开警车,那些路上洒满了他对警察这份职业的爱。”

先烈后辈 续写英雄华章

  艾冬是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外甥。儿时刚记事,母亲董存梅就给他看描写舅舅事迹的小人书,还时常带他参加纪念董存瑞烈士的活动。参加工作后,母亲经常对他说,“听党话、跟党走”“工作上要上进,对自己要求要高,关键时刻要冲得上去”。

  艾冬从不向人提起这层亲缘,只是将自己作为英雄后辈的荣光珍藏在心里,落实在脚下。直到艾冬牺牲后,很多战友才知道他是董存瑞的外甥。在同事们的眼中,他始终以一种“拼”的劲头投入工作中。

  艾冬的事迹感动了许多群众——

  “我也要像董存梅那样教育孩子,让甘于奉献、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在普通家庭中发扬光大。”

  “英勇战‘疫’、为民负重,向英雄哀悼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