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桐梓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5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为“桐梓小西湖”。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1938年,国民党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迁移到这里,为解决电力,筑堤蓄水,形成水面一百多亩的人工湖。因湖光山色艳丽,仿效杭州西湖设景,湖中安置三个石塔,名“三潭映月”;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天桥下有上天门洞,分上下两层,长达百米,高六十余米,横跨天门河。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下面看到的就是刚才走上来的路。 转身四顾远望,只见山脚下走过的小路弯弯曲曲隐没在山石与灌林之中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部分栈道正在施工中......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旧厂房遗迹,树林掩映的山洞里是当年的41兵工厂车间旧址。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天门河水电厂(站)——40年代41兵工厂建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通往地下发电机石硐的入口,门楣石刻是陈立夫手书“入天门而夺天工”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地下石硐发电机,从1944年起,运行至今,近70年。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景点相关资料

  小西湖位于桐梓县城东北6公里的城关镇天门乡,它以小巧玲珑的风格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于贵州高原,有“黔北明珠”之美誉,人们通常称为“桐梓小西湖”。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开成于40年代初。当时,这里是修筑水电站拦河筑坝而成的湖面,建电站的同时,仿杭州西湖的部分格局,建有“三潭映月”、“望湖亭”、“放鹤亭”和“湖心亭”等景观。湖心亭的亭柱上原有一副楹联:“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在坝首建有一方形纪念塔,夕阳西下,塔影横斜,俨然如“雷峰夕照”。1944年冬,张学良将军从开阳县被转移到这里囚禁,又增建了钓鱼台。张学良将军在被囚禁期间,或在湖漫步,或在湖心岛垂钓,在小西湖渡过了两年多的时光,现这里尚存有张学良将军使用过的部分物品。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来到小西湖,登上绿树成荫的拦河大堤,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四米多高的方型水泥纪念塔,塔上刻有当年主建电站的总工程师、北京大学教授陈祖东的《歌石工》,在大堤上可见河水从上天门洞奔流而过的壮观景象。在湖中泛舟,可观赏两岩秀美的景色,欣赏后村桃花、偏桥翠竹、天门幻景和湖中倒影等风光。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的另一重要景观是上天门和天桥溶洞。上天门是自然形成的横跨两山的天生桥,天生桥正中是一个长逾百米的溶洞,在洞口平台上,可俯视洞下奔腾而去的河水,亦可远眺放鹤订。上天门洞新辟有一条长数百米的盘山栈道,十分奇特险峻。湖北岸新近发现一“龙泉”,水分子密度和表面张力较大,镍币放入泉水中不易沉没,水质纯净。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现在,小西湖新修了亭台廊榭、曲桥鱼池、餐厅茶室、商店旅社,张学良昔日垂钓的钓鱼台已修复,湖中设置了游览小艇。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相关历史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迁移到这里,为解决电力,官兵们筑堤蓄水,形成了一个水面达100多亩、能容纳40多万方水的碧绿人工湖泊。

一湖西子水,半壁桂林山,桐梓小西湖

  小西湖的出名,还因为它与“西安事变”及张学良先生有关。“西安事变”后,1944年初,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囚禁,后辗转被送到小西湖,与赵四小姐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直到1947年的春天被送往台湾。当年的小西湖边,常常留下这位将军孤独垂钓的身影,至今仍令人追思不已,越来越让世人感到神秘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