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一个女人的迷失、醒悟到自我救赎

安宁只存在于自己的灵魂中,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面纱》这部小说描写的场景是上世纪20年代的香港,脏兮兮的房子、发霉发闷的房间、商店老板谄媚的笑容......

那个最会讲故事的毛姆,描写的故事并不复杂,却生动、淋漓地揭示了人性。时间过去了100年,但人性是相通的,毛姆为我们揭开了人性的面纱,展现了一个女人的迷失、醒悟到自我救赎。

一 凯蒂从小被母亲贾斯汀太太养成一只金丝雀。

毛姆在描述贾斯汀太太的时候,一针见血,说她是个冷酷无情、雄心勃勃、吝啬而愚蠢的女人。

贾斯汀太太看不起丈夫贾斯汀,一心想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温顺可人的模样。频频带她们参加联谊会,期望两个女儿找到出色的男人,过上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

凯蒂从小长得漂亮,母亲更是对她寄予厚望。有这么一个经营算计的母亲,凯蒂自然是虚荣、轻浮又愚蠢。

凯蒂与周围的漂亮女孩儿一样,希望通过漂亮的外表做资本,过上有钱、有地位的贵族生活。凯蒂年轻的时候,拥有众多仰慕者。她或者自视过高,或者不愿屈就。

长相平平的妹妹已经名花有主了,她25岁,还没能把自己嫁出去,成了母亲手中的烫手山芋。错过了最佳年龄的她,稀里糊涂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沃尔特。

凯蒂的原生家庭女强男弱,她对母亲是惧怕的,对父亲是漠视的。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攀附权贵,自然影响到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年后的她轻佻、自私,只知道寻欢作乐。

母亲教育她的目标是为了钓金龟婿,缺乏道德教育和约束的管教。那么,她婚后偷情并且不以自己出轨为耻,也就不难理解了。

凯蒂对于自己的出轨,不但没有丝毫的自责,而且心安理得。将原因归为丈夫太呆板、无趣,太缺乏魅力,与她幻想中的爱情截然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女孩子,颜值高,追求者众多。因为高不成、低不就,最后稀里糊涂选择一个对自己默默付出的人,内心却不甘。

毛姆笔锋犀利,直击人性。我们不必对凯蒂有太多谴责,人性中,本来就有爱慕虚荣的一面。

查理不过是个擅长哄骗人的二流货色,却让凯蒂神魂颠倒。

沃尔特用自己的方式惩罚凯蒂,带她去霍乱最严重的湄潭府。这件事,也使凯蒂彻底揭开了查理残酷无情的面纱。

一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年轻女子,历经九天的奔波,来到贫困又霍乱肆虐的湄潭府。看到了中国的牌坊和坟头,目睹了饿殍遍野的人间炼狱。

沃尔特对她采取冷暴力,一天到晚忙工作,下班也不怎么说话。

凯蒂在家里百无聊赖,就去修道院和修女们一起救助伤员,照顾一群被丢弃的孩子。修道院好像与世隔绝,外面纷繁嘈杂的花花世界,与这里毫无关系。凯蒂每次一 进入修道院,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凯蒂天天和修女们一起过着清规戒律的日子,慢慢喜欢上了这种生活,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

凯蒂从修道院院长身上莫名感受到一股强大的道德力量,心灵得到一种感召力。院长的自持与端庄,使她有一种敬畏之感。

凯蒂眼里呆板、一无是处的丈夫,受到了湄潭府人的高度评价。大家对他心生敬意,非常感激,说他是一个认真负责、医德高尚的好人。

在这个地方,凯蒂重新认识了丈夫,沃尔特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她。

凯蒂认识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愚蠢,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且急于改变自己。

当沃尔特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

她没有再像以前用谎言来回答,而是说:我不知道。

这句话无疑彻底击垮了沃尔特,我们在同情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凯蒂的觉醒。后来,当查理问起来时,凯蒂坚决地说:是沃尔特的孩子。

不难看出,凯蒂已经揭下虚荣、自私、轻浮的面纱,彰显人性的良善,她的灵魂正在慢慢得到救赎。

沃尔特临终时,意识模糊地说了一句:死的却是狗。

揭开婚姻的面纱,沃尔特爱得更深、更卑微。以为自己能发疯将人咬伤,可是,最终死的却是狗。

凯蒂在修道院获得了新生,死去的却是沃尔特。

丈夫去世之后,凯蒂不愿离开修道院,感觉唯有爱,才能得到救赎。可是,院长委婉而又坚决地拒绝了。

凯蒂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人关心她是死是活。也许她看清楚了前半生的人生悲剧,告诉自己,不能依附于任何人。

凯蒂没有想到,这个被瘟疫和死亡笼罩的地方,使她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揭开了生活的一层层面纱。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探寻人性的本质。

在爱情背叛与死亡漩涡中挣扎的凯蒂,亲身经历了幻想破灭与生死离别。终将生活的面纱从她的眼前渐渐揭去,踏上了一条精神成长之路。

凯蒂再次见到查理,又一次陷入泥潭,也许这就是人性。

凯蒂这次是痛恨自己,唾弃自己。凯蒂接受了自己的罪恶与美好,人性正是如此,不是大彻大悟,而是幽幽暗暗、反反复复。

毛姆用尖锐的文笔,写出了赤裸裸的人性。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但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是一个痛苦、漫长的过程。

不由得想起《红楼梦》中道士送给贾瑞的风月宝鉴——双面镜,千叮咛、万嘱咐,只可照正面,不可照反面。真实的人性,却是都愿意照正面,看到反面会感到恐惧。

凯蒂一直在寻找,到底寻找什么,她也不能确定。其实,她是在冷漠的现实下,不断地变得独立,勇敢地面对未来。

凯蒂在湄潭府,看到了许多因为瘟疫而死亡的人,又眼睁睁看着沃尔特离开人世。她的心境逐渐冷静、平和,从刚开始的想 一直呆在修道院,到后来的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归家庭,凯蒂揭开生活的面纱,看清了父母姐妹之间残酷而真实的关系。

人生有时侯就像一场轮回,沃尔特的死,凯蒂感觉是一种解脱;凯蒂母亲的死,她父亲也感觉是一种解脱。

凯蒂从小被母亲所教育和控制,认为父亲只是个挣钱养家的人。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沟通,也没有什么感情。经历了种种磨难,她的内心迅速成长。与父亲和解,其实也是与自己和解。

父亲即将去巴哈玛群岛就职,凯蒂准备陪同羸弱的父亲一起前往。她希望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下一个女儿,继续寻找心灵的安宁,生命的归宿。

凯蒂和沃尔特的婚姻名存实亡,没有了婚姻的束缚,她找到了精神世界的自由与安宁。

对凯蒂很残忍的事情是,腹中胎儿的父亲是查理。然而,凯蒂对女儿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她期望自己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自由的、独立的人,一个勇敢、真诚的人,不依靠任何人。

凯蒂经过无数次挣扎,有了真正的觉醒和领悟。揭开生活的面纱,看到了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人性,实现了自我救赎。

伟大的作家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著作,让我们看清了人性的本质,既有美丽也有丑陋,既有善念也有劣根。

任何人不可能高尚得毫无阴影,也不可能狠毒到内心无柔软之处。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我们从未停止过对美好、无私、大爱的追求。

人们都说毛姆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却被他用犀利的文笔,揭开了隐匿在人性深处的面纱。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戴着面纱,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戴着面纱吗?喜欢把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面对自己的时候,再丑也无处逃遁。《面纱》这部小说对人性的真实解读,让我们仿佛也看到了面纱下的自己。

我们不是要逃离生活本身,才能找到心灵的真正归属。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之人。“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也许,这才是我们人生的最终意义。

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运动。

《面纱》:一个女人的迷失、醒悟到自我救赎

珍爱

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