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挑箩筐拾粪的党委书记

那是1977年冬季的一个下午。在下冶乡(当时叫公社)韩旺村(当时叫大队)通往乡政府所在地的公路上,有一个头戴劳动布帽子,披着黑色棉袄的中年人,他一手掂着箩筐,一手拿着粪权,将散落在路上的牲口粪一点一点的铲起来装在罗筐里。罗筐里装得多了,就顺势将其翻倒在路边的庄稼地里,然后铲起细土,将粪便严严实实地掩埋好。

“吱扭——”一辆吉普车停在他跟前。司机从车上走下来告诉他,这是专门来接他回乡里开会的。拾粪人告诉司机说:“你先回去吧,告诉他们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我沿途看一看,按时参加会议。”

这位拾粪的中年人就是到到下冶乡上任不久的乡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李长会。

据说李长会挑起箩筐拾粪与他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关。下冶乡位居济源市西部的深山区,由于水源奇缺,土地瘠薄,解放后虽然这里曾经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平整土地,但望天收的状况仍然没有很本改变,李长会虽然刚到任不久,由于他上任前对下冶乡的基本情况己经作了相当深入的了解,对解决山区贫困问题的办法已做过许多思考,他一上任就胸有成竹的提出用两大办法解决下冶乡的干旱与土地瘠薄问题:一是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搞好蓄水工程,把天上水蓄起来;二是开展积肥运动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土地涵养水分的能力。在这两种措施之中,鉴于积肥是一项不用花钱便可速见成效的工作,又可以全民参与,在到任后不久就召开全乡小队长以上干部会议进行部署:从1978年早秋备播开始,在全乡范围内一类地亩施农家肥5方(立方米),二类地3方,任务落实到户、到人,每季度检查落实一次。就是从那次会议开始,他便挑起了粪箩筐。全乡100多名机关干部、200多名村干部也跟着干起来。


小故事:挑箩筐拾粪的党委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