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


与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


1

我有一位认识多年的老朋友,以前我总是找她谈谈心,觉得她很聪明,有些话很能说到点子上。

但是随着她上过一些灵性课程之后,我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法和她谈心了。

有一阵儿我鼻窦炎一直好不了,心情压抑,我对她说:

我只要身体好就行了,然后工作不出错,做个贤妻良母,再写点文字作为自己的爱好,我这辈子不追求有大的成功了,不过我也知足……

她马上说:

人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你才四十多岁,你大学学习多好呀,说不准再努努力能再跳槽挣大钱呢,你看报道的八十多岁的人还有去上大学的呢。

她又说,心理学家阿德勒说: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我没有说因为鼻窦炎,我天天头疼,晚上也睡不好觉。

我觉得她像天上耀眼的太阳,而我连一片云朵都不是,我已经不能作为恒星与她并轨而行。

后来听说她母亲病故了,我去看她,本来想聊一聊阿姨的情况,因为她妈妈去世前我也见过,对我挺好的,走这么快我没有去看看她很是遗憾。

但她一点也不悲伤的样子,转移话题不提她的妈妈,说自己立即就上班了,“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人不能沉浸在悲伤中。”她说。

我也不能故意诱导她悲伤,就匆匆告别了。

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没有比善良走了味更坏的气味了。

我能否改编一下,说:没有比正能量爆棚更坏的气味了。


与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


2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人人都充斥着正能量,好朋友都不能互相说失落、说哀伤,那这是一个多么假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疏远的社会呀!

微信里都是《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这种类似的文章,谁也不敢表现自己一点点无助、无力和心情暗淡的样子,怕被人说自己散发负能量,怕被人说另类,怕失去朋友。

我在朋友圈里就看见一位平时很欢乐的老师发过一句牢骚:

真想摔了家长的手机,真想辞职不干!

但她一会儿就删了。

是呀,你要维护自己的线上人格,不能表现出暴躁的样子,这哪里像一个正能量的老师呢?

现在抑郁症过多,是否也和大家藏着掖着自己的黑洞,使大劲儿表演自己良好的形象有关呢?

著名心理咨询师欧文· 亚隆说过:

每个人,既包括治疗师也包括病人,都注定既要体验生命的美好,也要体验其不可避免暗黑的一面:幻灭、衰老、孤独、丧失、无意义、痛苦的选择和死亡。

古往今来,为什么人们歌颂月亮要远远多于歌颂太阳呢?因为她明亮而不刺眼,她有能量却不侵犯你。

小时候,我记得我妈妈以前的同事来我家住了两天,来的时候眼睛红红的,夜里她和我妈妈一直在说话。

后来她离开的时候有了笑容,对我妈妈说“这下能过下去了”。

原来她离婚了,那时候离婚的少,她很痛苦,想来想去想到我妈妈,我妈妈虽然讲不出书上的大道理,却善解人意。

就像复旦哲学老师陈果说的“作为陪伴者的倾听,作为知己者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啊。

与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


3

人的能量是个整体,它也遵循着守恒定律吧。

有时负面的情绪多了,不要压抑它,让它流动,让它在流动中经历、反思、清澈。

如果正能量是理性的,负能量是情感的,那就像哲学家冯友兰写的:

知识是重要的,可是也不能光靠知识生活,还需要情感的满足。在决定对死者的态度时,不能不考虑理智和情感这两个方面。照儒家的解释,桑祭之礼正好做到了这一点。

许多仪式,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为了宣泄负面情绪,让人的情绪流动起来,来处理哀伤。

有个网友傅博一写道:

与正能量满满的人相比,我还是更喜欢真实的人——真实的兴奋、真实的喜悦、真实的平静、真实的悲伤、真实的愤怒……

正能量满满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我不禁思考——他们是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我想说的是,我也不喜欢正能量爆棚的人。

我并不在乎别人说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我不去随意地说教别人、指导别人,就是我追求的修养。

如果有幸,我的某一个好的特色影响了哪一个或一些人,那将不胜光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