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前幾天看到一篇國家地理中文網的文,《我們正用病毒傳播的速度,把海參吃光》說全球的海參有百千種,但是南美抓海參的不容易,下水抓海參不光設備簡陋,還容易得潛水病;而且由於偷著開採的人太多,海參的現狀不容樂觀,引發一大波危機。有人無限惋惜,說再也不吃海參的,簡直太珍貴了;卻也有腦袋清醒的人回答:

這狀況不適合中國,山東和遼寧從來不缺海參,全都是養殖的,怎麼吃都沒壓力!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好巧不巧,我就生活在煙臺,早上來一碗海參湯養養胃,於煙臺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而且,今年冬天我還跑去養殖基地串門,看到了養殖的海參,體型巨大生龍活虎,用網從水裡撈出來還直滋水。哪裡有什麼開採捕撈困難,和這篇文對比的南美,就是天上人間的差距。只能說,一切吃的問題,到了中國人這都不是問題;面對好吃的,中國的吃貨有本事,把它們養得盆滿缽滿,海參要滅絕,不存在的!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煙臺本來水產就豐富,現在到了四月海鮮肥一波的時候,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飯桌上更不能少了海鮮,那麼這些你都吃過一遍了嗎?

小小嘎嘣蝦,滋味鮮過龍蝦

海鮮裡對蝦的偏愛勝過螃蟹,尤其喜歡的三種蝦是基圍蝦、爬蝦還有嘎嘣蝦。前兩種在北京的超市也能看見,但是嘎嘣蝦卻只在煙臺的水產市場裡看到過。嘎嘣蝦又叫鼓蝦,傳說敵人來的時候,它就會伸出兩個大鉗子,發出鼓聲。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吃海鮮的時候,一般個頭大為稀奇,但是嘎嘣蝦個頭非常小,大概小拇指那麼大,一巴掌能撈起來十幾個。很多人可能覺得它這點肉,都不夠塞牙縫的。但是實際上一蒸,掰掉頭,那肉比大蝦鮮10倍!讓人直想吮手指,這蝦肉比龍蝦都鮮。連醋都省了,吃的就是那個原味。也有人喜歡用花椒拌,下酒喝,但是那個味道實在是太嗆了,我真的招架不住。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海虹,拌上菠菜人間美味

煙臺特產的海鮮中,海虹是經常吃的一個。四月海虹肥美,外殼黑黑的,肉是黃白色的,入口鮮嫩。去海鮮市場看到的海虹,它們都是串聯在一起的,一開始以為是漁民養殖需要,人為的。後來瞭解到,海虹天生會分泌足絲,好固定在礁石上生長,有的時候還長在船上,讓船員頭疼不已。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但是讀大學的時候,南方的老師居然叫它淡菜?海鮮怎麼能叫菜呢,大白菜菠菜油麥菜該怎麼想?後來發現它的外號可真多,港澳管它叫青口,浙江福建叫它淡菜,只有煙臺人叫它海虹,其實它的大名叫貽貝。海虹的做法很多,平常家裡會直接上鍋蒸,但是吃了3個我就覺得腥,受不了了。如果加上菠菜和粉絲,那個味道就不一樣了:菠菜和粉絲用水焯好,加上醋、味極鮮,再撒上點糖提鮮,海虹的腥氣不見了,還有菠菜的甜和爽口,不要太美味!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海虹到底有多鮮呢,甚至一口就能撐起碗裡的鮮氣。朋友去成都讀書,在當地點了一碗海鮮麵,上來她卻看傻了,就是把幹海虹丟在了面裡煮了煮,結果當地人都喊鮮。對於她這種從小海邊長大的,自然是不能滿足的,但是對於內陸,這點鮮味已經讓人食慾大動了!

爬蝦,恐龍時代就存在的絕美食物

從小到大,爬蝦還沒煮好,就迫不及待的上桌,那個味道真的太鮮了。皮皮蝦的鮮和普通的不一樣,是滲在肉裡的,一口下去,隨著鮮肉滋滋冒出來。等到了大學,發現南方同學也吃這個,只不過管它叫皮皮蝦,後來發現,瀨尿蝦也是它,因為長得像蜈蚣,還被叫做琵琶蝦。而且皮皮蝦侏羅紀時代就有了,就是恐龍稱霸的那個年代,歷史比人類都要長。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爬蝦一般煮熟了,蘸醋吃就很鮮美了,偶爾家裡也會熬湯,可能是技藝不精,一煮感覺鮮氣盡散;之前去佛山,那邊的皮皮蝦個頭更大,很是誘人,但是他們卻要抹上醬烤著吃,還是論個賣,一口下去,很是失望。果然還是煮熟了,直接開吃最為美味。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之前去秦皇島團建,發現很多同事拿著蝦卻頭疼,原來不知道怎麼下手吃,這個殼確實太多了。同事們見我從一側開始撥,一層層一列列撥開,就像是給皮皮蝦脫衣服,手藝熟練非常驚異,只不過小時候吃習慣了,養成了吃貨自我修養。

煙臺從不缺海鮮,四月尤其肥,這些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吃貨不應該虧待自己,這些海鮮你都吃了一遍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