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1631年,順治年間,

冬日,雪,

萬徑人蹤滅。

一個丰神俊雅的中年男人,百無聊賴,靠窗喝著悶酒,打發時光。

因為無聊,他打量窗外屋簷下一個避雪的乞丐已經半晌了!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越打量,中年大叔越覺得驚奇:這個乞丐雖然衣著破爛,卻天生異相,鬚眉皆向左張揚,望之若判官,自帶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場!

於是,大聲喚漢子入屋飲酒禦寒,漢子倒也絲毫不扭捏,爽朗起身進來,兩碗一碰,咕咚兩口就進了肚子!

於是,30歲的浙江海寧人氏查繼佐,和24歲來自廣東梅州豐順縣豐良鎮的吳六奇就這麼認識了!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查繼佐手書

從王菲的角度來說,是“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從“蝴蝶效應”的角度來說,這碗酒,直接影響了300年後的中國文壇,也直接導致清王朝的閉關鎖國,國力日漸衰退,最終覆滅,讓中國科技、經濟長期落後於世界達數百年之久!

因為這碗酒之後,兩個人越談越投機,家裡酒喝光了,就轉移戰場,上酒樓喝!

查繼佐沿襲了客家人古而有之的一句俗語:酒醉許人三間屋!對這個天生異相,酒量甚豪,談吐不俗的漢子贈予重金,醉眼朦朧地對吳六奇說:大哥看好你,你不應該做乞丐,你應該去建功立業!

然後,趴在桌上睡著了,醒來後,吳六奇已經走了,和所有宿醉醒來的人一樣,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忘記了!

直到32年後,清康熙二年(1663年),查繼佐因莊廷鑨明史案被牽連入獄,這是康熙王朝最黑暗殘暴的大獄之一,有七十多人被斬首、十多人被凌遲處死,牽連千餘人!62歲的查繼佐及族人上菜市口刑場已經進入倒計時。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明史案牽連甚廣

關鍵時刻,劇情反轉,當年被查繼佐酒後胡話打了雞血的吳六奇,離開後便像開了外掛,大殺四方,已成為潮州總兵,聽說恩公有難,拉著他同姓大哥平南王吳三桂四處斡旋,將其一家脫了干係!

291年後,1924年,查繼佐後人中,一個叫查良鏞的男娃出生了!

這個人,就是註定會影響整個華人文壇的金庸!

至於吳六奇率先制定的“片帆不可出洋”的禁海令,後來被清廷全面推行,成為近代中國閉關鎖國的發端,是題外話,此文不表。

所以,本文標題乍看,邏輯混亂,危言聳聽,但細思極恐:若非金庸祖上積德,一個孝廉拉著一個梅州過來的乞丐喝了一頓酒,查繼佐一族日後必遭誅殺清洗,那麼,也就沒有以後了!

沒有金庸的江湖,這個世界該有多寂寞!

金庸作品中,與梅州有關的著墨甚少,幾無可尋!吳六奇算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吳六奇像

金庸先生還是極重視感恩圖報的!

在他十四部小說中,涉及到的歷史人物,像成吉思汗、丘處機、明清歷朝帝王、大將……其描述極尊重史料依據,極少出現引導讀者錯誤解讀歷史的現象。

吳六奇是個例外!

在《鹿鼎記》中,吳六奇是一位忠肝義膽的豪俠,雖然職務是清廷的總兵,但人在曹營身在漢,兼職做著天地會的香主,幹著反清復明的光復大業!

而事實上,天地會在康熙十三年才成立,這時,吳六奇已經死去九年了。在史學家的眼中,他是不扣不折的背叛明朝的漢奸。

跟查繼佐喝的那場大酒,改變了吳六奇的一生!

喝酒後,他帶著受贈的錢財回到了梅州豐良老家,和同鎮的鄒瑞拉起了30多人的團隊,一起投軍,開始搞革命工作,因剿匪有功,被朱由榔,也就是南明永曆皇帝封為總兵。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吳六奇率先制定的“片帆不可出洋”的禁海令

1650年,吳六奇背叛明朝,歸降滿清尚可喜部下,被授予協鎮潮州總兵,更因為依靠大肆殺戮潮汕海民,強勢推行禁海令,削弱了鄭成功軍隊實力,及在東南沿海的糧食、軍需供給,獲得順治皇帝的破格賞賜,授掛印總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晉少傅兼太子太傅。

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鄒瑞也沒白乾,被封為驍騎大將軍。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吳六奇的“太師第”

兩人還在梅州老家豐良鎮享受了清廷的福利分房待遇:順治皇帝特派國師曾白明親臨堪察風水定局,吳六奇的為“太師第”,在1938年秋,遭日軍飛機轟炸,破壞嚴重;鄒瑞的則是2012年被評為“第三批廣東省古村落”的“鄒家圍”,成為梅州古民居極具特色的代表之作!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鄒瑞的“鄒家圍”

所以,金庸作為查家的後人,還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鹿鼎記》中,將吳六奇描述成一個正派義士的形象,畢竟,四大名著也沒有反影真實的歷史,草船借箭、空城計等等,都是虛構的。小說不是歷史,從感恩的角度出發,此舉倒也無可非議!

不論歷史煙雲,功過是非,吳六奇倒是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勵志逆襲的典範!

早年喪父,在私塾廝混了幾年,還嗜酒如命,爛賭成性,敗光家產後,只能流浪至潮州鳳凰山的一個寺廟做雜役。

他天資聰穎,入夜,看武僧給弟子傳授棍棒,看了幾遍就學會了,天亮,武僧下山,吳六奇與其徒弟比試,竟然失手將其打死了。

吳六奇沒有逃走,將自己綁住,等候武僧回來發落。僧人回來,讓他試演棒法,見其使得出神入化,只嘆息一聲,沒有責罰於他,讓他下山走人。

下山後,吳六奇謀了一份驛卒的差事,也就是快遞小哥的幹活。崇禎初年,驛卒大幅裁員,吳六奇失業,淪為乞丐。

奇人自有奇遇!加入丐幫後,吳六奇竟一路升遷至八袋長老,地位僅在幫主之下。

查繼佐與吳六奇,究竟誰是誰的恩公?金庸與梅州道不盡的百年淵源

吳六奇手刻

他在梅州畲江雙頭潭行乞時,一時性起,在棲息的山洞銀鉤鐵劃,寫下“水光接天”、“煮宇口處”,筆力雄渾剛勁,被稱為“吳鉤洞”,至今猶在!

之後不久,就出現了本文開頭,查繼佐看見“雪中奇丐”的一幕。

然後,就有了一個從乞丐到將軍的逆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