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清明時節會雨紛紛


為何清明時節會雨紛紛

二十四節氣中,立春過後,便是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5個節氣。從字面來看,其中4個多少都與降水有些淵源。雨水、穀雨自是不用說了;驚蟄的意思就是指鑽到泥土裡越冬的小動物被雷聲驚醒出來活動,打雷自然也與降水脫不了干係。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更是為清明節氣與降水之間的關係做了最好的註解。從節氣上即可看出,立春之後雨水便逐漸多了起來,特別是江南地區,常常會出現春雨綿綿的景象。


冷暖空氣交匯

那麼,連綿的春雨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呢?首先,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往復運動,使得不同時間南北半球的輻射水平不同,形成四季的更替。對於北半球而言,冬季接受到的太陽熱量最少,因此,堆積在西伯利亞地區的冷空氣成了主角,在環流形勢的引導下不斷向南侵入。夏季,暖溼氣流達到頂峰,西南暖溼氣流控制我國南方。春季正是冬夏季之間的過渡季節,這時,冷空氣勢力猶存,不過,暖溼氣流也開始逐漸活躍起來。兩股勢力相當,進入“暮年”的冷空氣和“新生”的暖溼氣流不斷交鋒,雖互有進退,但任何一方都無法徹底擊退另一方,因此,冷暖空氣兩股勢力長時間交匯於我國江南、華南一帶。

由於冷暖空氣的氣象要素水平不同,比如溼度、溫度不同,冷暖空氣交匯並非簡單地混為一團。暖空氣相較冷空氣密度小,兩者相遇時,暖空氣會爬升。同時,冷暖空氣自身都有一定的水平速度,所以,這樣的爬升會形成一定的角度,向冷空氣一側傾斜。由於暖空氣本身攜帶了大量水汽,當它做上升運動時,溫度下降,露點降低,包含的水汽被析出,從而形成降水。


春雨“性格”溫婉

如果說夏季的降水屬於豪放派,那麼,春雨便是婉約派的代表。大多時間,春雨帶給人的是一種細雨綿綿、沾衣欲溼的印象。夏季降水更多是由強對流性天氣造成:晴朗天氣之下,近地面氣層強烈受熱,氣團強烈上升、冷卻、迅速達到水汽飽和,從而形成降水。這種降水時間短、範圍小、強度大、常伴有雷電甚至冰雹,容易出現在夏季午後。春雨更多是由於大範圍冷暖空氣交匯形成,強度無法與夏季強對流性天氣比擬。不過,持續時間較長,常常天空陰雲密佈,連日下雨,陽光難覓。

當然,春雨並不只會以“溫柔”面貌示人,有時也會伴有雷電和較強的降水。但是,春季的雷雨更多出現在半夜到清晨,因此有春雷驚夢之說。這是因為夜晚時分,雲頂向太空散熱,雲層上部的溫度下降,特別是半夜到清晨,是一天中溫度下降得最低的時候,形成上冷下暖的形式,趨向不穩定,這時雲層內出現對流運動,形成打雷閃電。春雷多發生在雲層之間,強度也不大,所以很少造成災害。


提防“心理感冒”

持續陰雨對人體健康也會有所影響。溼度、氣壓、氣溫、日照的變化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體健康,這可不是打把傘就躲得過的。

首先,頻繁的冷暖空氣交匯活動是連綿陰雨天氣的“幕後推手”,因此,在冷暖空氣互相角力的過程中,氣溫、氣壓也會變得起伏不定,容易引發感冒、心血管病等疾病。此時的氣溫具有一定的“欺騙性”,雖然數值上不如冬季那麼低,但是,由於溼度大,人會感覺非常陰冷。不少人就是由於在初春時節被些許回升的氣溫所欺騙,冬裝脫得太急而患上了感冒。

其次,陰雨天氣影響最大的可能就是關節炎患者了。多數關節炎患者只要遭遇陰雨天氣,就會出現疼痛。這與陰雨天氣時的氣壓、氣溫、溼度的變化有關。在陰雨天氣,關節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別是對患病部位的保暖,同時要避免關節的勞累。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呆在乾燥、通風的環境內。

最後,陰雨天氣還會影響人們的心情,這就是氣象情緒效應。天氣陰冷、日照少,再加上溼嗒嗒的環境,這些都會給人帶來負面情緒。同時,這樣的氣象要素也會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與精神狀態的不穩定。因此,在長時間的陰雨天氣裡關注身體健康的同時,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制定規律的生活作息時間,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多做運動,多與人交流,這都可以避免你患上“心理感冒”。



本文選自《科學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