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祕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渡邊淳一

佩服渡邊淳一的思維邏輯,可以同時用兩個第一人稱進行敘事,兩個主角間的思想角逐,給人展現出無情的現實生活,無奈的中年情感。

《紫陽花日記》以妻子的第一視覺的日記體形式書寫,一個女人的智慧書寫出的婚姻哲理和現實版的中年情感。沒有批判,沒有對錯,有的不過是相互體諒,以寬容的態度理解對方,從而保證家庭的圓滿。

渡邊淳一的寫作手法具有很鮮明的個人特色,可以同時運用第一人稱的視覺去敘事一個故事,兩個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這種分裂人格的寫法也就渡邊淳一運用得非常好。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看渡邊淳一如何運用三位一體的表現形式

開篇使用的是第三人稱,就簡短的幾段文字就把簡單的故事脈絡交代清楚了,也埋下後面所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的伏筆。第三人稱的視覺很容易就把主要人物、家庭背景介紹清楚了。

隨後立即就進入核心故事,首先是妻子視覺的日記本,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記錄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緊接著就是省吾也以自己的視覺去評價妻子志麻子的日記。妻子在敘事事實,也把自己細膩的情感寫出來,而偷看日記的丈夫,也站在自己的立場去窺探妻子的心裡。

更有趣的現象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妻子有妻子的立場,丈夫有丈夫的思維模式。當丈夫看到自己的想法時是大吃一驚,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在妻子眼中是如此這樣。一個人看問題不太全面,作為丈夫的省吾看到妻子這樣理解自己,肯定會為自己辯解。與其說是辯解,更不如說補充更準確。

就好像兩個人在吵架,另一個人看著,他們相互表達的都是自己所感所想,整合起來就是完整的脈絡,清晰有條理。作為讀者的我們,就是在看著他們之間進行的思想交流,相互說出自己的看法。此時的讀者,就能夠最大程度上明白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但是無法評判。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清官難斷家務事。任誰也幫不了他們,也不能說出誰對誰錯。

妻子志麻子第一人生稱的日記是主線,主要脈絡就是一頁頁的日記,日記牽引出後面的故事。而作為丈夫的省吾,不管是發現日記本,還是有意偷看日記,都是被動的。

妻子就像操縱整個事態發展的人,而隨之被動觸發的是作為丈夫的省吾。即使他主動偷看日記,想改變被動的局面,依然無法奏效。即使到後來通過日記發現妻子紅杏出牆,依然束手無策,只能對著日記本發洩怒火,主動關注妻子的一舉一動,更多地為妻子著想,挽回妻子的心。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妻子的改變而被迫改變的。

作為我們讀者看來,親眼目睹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的戰鬥,沒有正面衝突的激烈鬥爭。那不是肉體的搏鬥,而是智慧、思想的搏鬥。沒有什麼比這更刺激、更吸引人了。

而且渡邊淳一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穿插著使用,兩個人使用第一人稱,到了某些場合又以第三人稱去補充故事,這種三位一體的表現形式獨具一格。

這樣的敘事形式使得整體更具有神秘感,一點一點揭開迷霧,看的人就像書中的省吾一樣,充滿神秘感,又滿足了好奇心。日記,本身就是一個極其隱私的地方,得知他人的隱私,能滿足自己的窺探欲的同時,也充分了解書寫日記的那個人的一切。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隱秘的日記,裸露的是真實的中年情感

作者主要是以妻子的角度去詮釋婚姻關係,現實生活的中年情感。一個情感細膩的女主人,面對老去的青春,苦心經營的家庭,沾花惹草的丈夫,別人眼中的幸福模樣。所有的一切現實又殘酷,真實又虛假。美滿的背後是無法訴說的蒼白和寂寞,更要面對婚姻危機。如果這些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形式演繹出來,那麼則會是另一幅模樣。

渡邊淳一的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這樣的婚姻家庭故事,都是很俗套老掉牙的。但是成功的作品並不在於故事老套沒有新意,如果一定要故事新穎,那麼早就沒有文可以寫了。因為每一個故事都大同小異,基本框架,情感糾葛都差不多一樣。而不一樣的就是敘事方式,同一個故事,有很多種表達形式。同一個人物,不同的渲染,也會變得不一樣。

要寫好一個故事,起筆點和落筆點很重要,無關故事好壞。我們常見的寫作視覺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這是最常見的。還有敘事方式,直敘、插敘、倒敘,可以同時運用。

第一人稱可以讓讀者更有代入感,閱讀時會感覺非常流暢,自己就好像親眼目睹發生的一切,也就更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第一人稱也就更能讓讀者產生共鳴,很多情感類小說都是使用第一人稱。比如魯迅的《故鄉》,朱自清的《背影》,王朔的《橡皮人》,再有外國經典小說《簡·愛》。

很多剛開始寫作的人,都會選擇第一人稱,對比第三人稱,第一人稱更容易駕馭,寫起來更順手。但也有很多是一開始就選用第三人稱的。第三人稱其實就像一個說書人在講故事,在把整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能不能讓看眾有耐心聽完一箇中長故事,就看筆者的技藝。

一個故事要說得好,才有人願意聽下去,也能讓人廢寢忘食,不由自主就代入人物裡去。所以,如果不擅長寫作技巧,和敘事方式的話,就難以寫出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當然這也和長期的鍛鍊有很大關係,文化學識和寫作經驗都需要積澱。

法國巴爾扎克的《歐也妮· 葛朗臺》,老舍的《駱駝祥子》,魯迅的《阿Q正傳》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經典小說,這些作品的成功不外乎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在時代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鮮明形象。

《紫陽花日記》的成功之處在於作者渡邊淳一獨特的敘事方式,他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不隨波逐流,勇於開創新的表現形式,並且取得成功。三位一體的表現形式使得整個敘事更加緊密,揭露的現實意義更加赤露。沒有任何修飾下的真實情感,直擊靈魂。

也正是這樣的寫作方式,讓原本老套的家庭倫理故事變得新穎,帶給人的感受也是全新的。有那麼一點懸疑小說的味道,但也非常成功地把自己要表現的思想傳達出來。

那些平常故事難以用語言表現出來的情感,他用日記這樣私密的形式書寫出來。讀者也就像書中的省吾一樣,被那本日記牢牢地捆綁,患上“偷看癮 ”。但我們作為讀者能夠獲取的信息量更大,滿足感更強,見證了所有事態的走勢發展,也知道這是“無聲的報復”。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無聲的報復,是對現實生活的抗議

為什麼說這是“無聲的報復”?因為全書的最後一段,才是本書的核心點,整個事情的起因關鍵點。

“今後我再也不寫了,將所有的事情全部裝在自己心中活下去,我也不知道到底能裝多少,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樣的話,時不時來偷看我日記的丈夫,也終於可以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了。”

就這樣一個情感細膩又極其敏感的人,怎麼會不知道丈夫偷看自己的日記。第一次看到純屬意外巧合,但在省吾再次想看日記的時候,並沒有找到,在那時作者就寫清楚了。日記本消失了一週,隨後才放回到原來的位置。省吾再次尋找時才又驚喜地在同一地方找到。這個細節的地方,沒有注意到的話就會像省吾一樣被妻子玩得團團轉,好是作者就喜歡玩弄讀者。布了一個局,最後才讓你看清一切不過是陷阱,但稍微注意一些也能一早看清作者的意圖。

《紫陽花日記》並不是一本日記本,而是像書中男主角省吾中說的一樣是一本《惡魔之書》。

妻子志麻子用日記的形式書寫丈夫的罪惡,和自我救贖的心路歷程。丈夫在日記中被虐承受自我的罪惡感,和見證妻子備受折磨的情感變化。聰明的丈夫偶然間發現妻子的秘密,併為之著迷,在自我反省中依然無法立即做出抉擇。妻子在漫長的抗爭中,逐漸明朗,不再拘束原來的想法,最後順應丈夫的思想行為,不再約束和為之氣惱。

反過來則是丈夫為妻子的行為氣憤不已,努力想要去修補夫妻之間的關係,並不想讓經營多年的家庭破裂。當妻子不在意的時候,輪到丈夫在意,他陷入曾經妻子無法掙脫的情感旋渦裡。印證了婚姻關係裡的真理,一段感情抓得越緊,越容易散落。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就像清原教授說的:

“丈夫要像系在岸邊的船,一邊讓他漂盪,一邊又不時拉緊繩索,這是最好的。”

志麻子把這個馴夫術運用得非常好,整個日記就是一張網,網裡面罩著的是她的丈夫省吾。志麻子可以說操控了丈夫的行為舉止,讓他了解自己的同時,也備受良心的煎熬。就在這種相互矛盾的心理作用下,一邊放蕩,一邊迴歸家庭。女人的智慧,太可怕,這個陷阱讓人嚐到秘密的刺激和快感,同時也像被當眾審判一樣,懺悔和自責,自我煎熬又深陷其中。

這所有的一切,不過是智慧的妻子佈下的一個局。

丈夫在迷戀妻子的日記時,患上了“偷看癮”。從日記可以窺探妻子的心裡和動向,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妻子心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更把對於未來的擔憂也一併考慮了。

妻子或許從一開始並沒有這樣的智慧,應該是發現日記本被偷看過之後,朋友或者老師給出的指導。也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印證了這種方式方法的效用,從而啟發了她的智慧,喚醒她的“重生”。

當一個女人“重生”,她的全部重心將不是放在孩子家庭身上,而是更多地為自己考慮。而意識到妻子變化的丈夫,對於這一切也無能為力,他開始用心挽回妻子,開始考慮妻子的日常生活,會關心妻子,更早地回家裡。

這一系列的變化,是妻子在牽引起的作用。丈夫的變化是隨著妻子的變化而改變的。

夫妻之間的相互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知不覺中發生的改變。要想讓對方變好,自己就要先變好,對方是在自己影響下變得有危機感,從而在行動在體現出來自己的改變。

佩服渡邊淳一那種近乎“變態”的心裡,把一個女人的心裡活動描寫得如此細膩,可見其感情多麼豐富。最為可怕的卻是站在女性的角度譴責男人,用無聲的方式對日本所存在的社會風氣做出抗議。


《紫陽花日記》|渡邊淳一用隱秘的日記,裸露出真實的中年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