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 點擊上方“非遺視野”關注我們,瞭解更多!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盤索裡,你瞭解多少?

本期話題:曲藝漫談系列之黑龍江曲藝

藝諺雲:"千言萬語.以唱當先"。"會唱能把人唱醉"。藝苑之中曾湧現出多少獨步藝林的唱曲高手,是他們薪盡火傳,把迷人的說唱藝術一代一代地延續下來。

一、黑龍江曲藝概況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黑龍江省位於祖國東北邊疆,政區圖猶如一隻仰首伸眉振翅騰飛的天鵝,北部、東部隔黑龍江、烏蘇里江與俄羅斯相望,南部與吉林省接壤,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毗鄰。地域廣闊,土地肥美,山脈縱橫,河流眾多。鐵路、公路、水運交通便利,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還是我國石油、化工、林業、煤炭和機械工業基地之一。黑龍江是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其中,滿、朝鮮、回、蒙古、達斡爾、錫伯、鄂倫春、赫哲、鄂溫克、柯爾克孜等10個民族,是本省的世居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他們不僅與漢族人民共同開發和建設了黑龍江地區,同時還創造並發展了本民族的民間藝術。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在這些特徵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族藝術寶庫中,說唱藝術更是其中的珍寶,如達斡爾族的烏欽、鄂倫春族的摩蘇崑、赫哲族的伊瑪堪、蒙古族的烏力格爾和好來寶、朝鮮族的盤索裡等。其中,烏力格,爾、好來寶和盤索裡等曲種音樂,從歷史上看,從關內移居黑龍江的漢族人,不論是流人還是流民,他們的命運都比較坎坷,但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開拓進取使他們站穩了腳根。這些具有開拓意識和創業精神的漢。族人所帶來的中原文化,與世居黑龍江地域的各民族文化互相影響、融合,形成了黑龍江地域特色文化,黑龍江的曲藝音樂特色與之有直接關聯。

二、 黑龍江曲藝的代表

1、 代表性曲種——東北大鼓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東北大鼓是流傳在東北地區的一種說唱藝術,也稱"奉天大鼓"、"奉派大鼓"。最早起源於農村,農民在農閒或在田間地頭休息時,為了娛樂便根據民間傳說或故事進行演唱。當時的唱腔很簡單,只有兩句,反覆演唱,基本上無大變化。後來逐漸出現了半職業藝人,他們自操三絃自己演唱,走屯串村進行演出。鴉片戰爭後,一批關內破產農民"跑關東",其中有民間藝人,與本地藝人交流,促進了東北大鼓的發展。並形成了各種流派,如瀋陽一帶的。奉派",錦州一帶的"西城派一,營口、遼陽一帶的"南城派"、吉林一帶的"東城派'',黑龍江的。北城派"等。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後,是黑龍江的東北大鼓最繁榮時期,藝人隊伍得到發展,如拉林縣(1945年合併到五常縣)等地還建立了書曲研究會。湧現了一批有影響的演員,如"江南派"的夏尊品、舒煥章、金寶泉等,"江北派"的劉桐璽、孫桐枝、田雲海等。他們在唱腔發展上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劉桐璽首次將基本唱腔"八大口"改成"兩大口"演唱。[小口調]唱腔板式也於此時得到發展。劉桐璽等一些演員還創作演出了一批現代題材的段子。如《抗日英雄楊靖宇》、《爆炸英雄董存瑞》、《楊桂香勸夫參軍》、《共產黨像太陽》、《李兆麟將軍抗戰史》等。對於配合解放戰爭、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新音樂工作者對東北大鼓音樂進行了記錄、研究,有的拜師學藝,對於繼承東北大鼓音樂,發展東北大鼓音樂起到了作用。

2、 代表性人物——李海臣

曲藝漫談:中國曲藝音樂民族薈萃地與東北大鼓,你瞭解多少?

東北大鼓三絃演奏員。黑龍江省五常市人,自幼隨父學唱大鼓及伴奏。1953年入拉林縣曲藝改進會,1956年投師舒煥章,先後到黑河、綏化等地訪師學藝。1962年入五常縣曲藝團任伴奏員,1966年曲藝團解散,開始到各地與演員合作流動演出。1971年加入五常縣文工團(後改為龍濱戲實驗劇團)任三絃伴奏員至退休。他演奏三絃技藝嫻熟,為演員伴奏應變能力強,不但做到託腔保調,而且能運用加花、副旋律等多種伴奏方法進行伴奏,許多演員願與其合作。演員們說他肚囊寬(掌握的多),不但能為演員伴奏,還能幫助演員學唱腔,糾正演員的演唱和鼓、板的擊法。多次在省、地舉辦的培訓班上任教師和參加省、地(市)匯演。曾與於淑賢合作在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紅樓夢》(徐維志詞)十二篇。與劉淑清合作在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錄製了《紅樓夢》、《憶真妃》、《遊湖借傘》、《女隊長》等二十多段唱腔,其中《憶真妃》灌製了唱片在全國發行。與高春豔合作在遼寧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錄製了《花燭恨》等唱段進行播映(放)。他是省內外有影響的三絃演奏員,許多年輕的三絃演奏員拜他為師。退休後,遼寧、吉林及本省許多演員約他合作演出,每到一地都受到歡迎。

三、省級和國家級非遺視野下的黑龍江曲藝

1、 省級非遺項目共21項,分別為:大鼓類、二人轉類、評書類、快板類、相聲、快書、達斡爾族烏欽、赫哲族伊瑪堪、鄂倫春族摩蘇崑等。

2、 國家級項目共5項,分別為:東北大鼓、東北二人轉、達斡爾族烏欽、赫哲族伊瑪堪、鄂倫春族摩蘇崑。

如今,這些植根於民族文化沃土具有深厚民間音樂傳統的藝術品種,卻成了藝術舞臺上難以尋覓或聲音微弱的一族。它儡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行者,顯得茫然而有些不知所措——敢問路在何方?時至今日,每個人都面臨著新的考驗和抉擇,危機感和責任感猶如兩副擔子同時壓在了肩上,眼望著前方,我們只有進,不能退!


非遺視野,帶您領略不一樣的非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