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焦慮時刻,那就是到了吃飯的點,孩子卻不想吃飯,甚至抗拒吃飯,也哄過,也兇過,每次喂孩子吃飯,老母親臉上的皺紋都要憑空多出幾條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孩子不肯吃飯,總要父母追著喂,該怎麼辦?

首先,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作為父母應該明白這麼一個理論,那就是1921年由美國社會學家傑克馬德里提出的人類生理本能理論。

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馬德里的理論將人類生理本能主要分為三大類。

一類叫生存本能,也就是吃喝拉撒的本能,餓了就會找吃的,渴了就會找喝的,困了就會想睡覺,這是人類的第一層本能;

第二類基礎本能叫存續本能,這一本能主要是指人類的繁衍需求;

第三類本能叫社會本能,也叫做社交本能。

基於這個理論,其實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就是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真的可能是孩子還不夠餓,真的是孩子還不夠困。

所以孩子才會這麼抗拒吃飯和睡覺。

當父母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大可以放寬心思了,畢竟基於生理本能,孩子並沒有委屈自己喔。

當然,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應該從小就養成規矩,不能孩子想什麼時候吃飯,就什麼時候吃飯,不能孩子說什麼時候睡覺,就什麼時候睡覺。

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具體父母可以按照下面幾步來規範孩子的行為:

1,限制孩子吃零食,儘量按照正常吃飯時間來約束孩子的飲食。

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商場裡也是品種繁多的各種小零食,別說小孩子了,就連大人看到這麼多零食,都有些受不了。

所以,為了避免零食給孩子造成的誘惑,這裡建議父母是儘量避免買零食,儘量控制家裡的零食小吃。

就算孩子非要吃零食,也一定要控制孩子的量,畢竟小孩子的胃就那麼大,吃了零食,還怎麼裝其他東西呢?

而到了吃飯的點,也應該教育孩子養成按時吃飯的習慣,在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情,如果到了點,孩子還不吃飯,就不要再管孩子了。

餓一頓,兩頓,孩子什麼毛病都能治好。

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2,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那些壞毛病,很大一部分都是跟著父母學的。

比如,父母吃飯的時候玩手機,孩子也會學著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比如,父母吃飯的時候吧唧嘴,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要想孩子能夠乖乖的吃飯,父母就應該在吃飯的點,做好榜樣,該吃飯吃飯,該喝水喝水,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而不是該吃飯的時候,做其他的時候,而不是該吃飯的時候,玩手機。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為父母的從小就應該在孩子心中植入這個觀念。

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3,教育孩子,應該有獎有懲。

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全家人的金疙瘩,孩子做錯了事了,父母都是哄都來不及,別說懲罰,別說打了,罵了。

可是父母這種無底線的包容,這種無底線的容忍,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一絲好處。

孩子做錯事,身為父母的就應該有懲罰,就應該告訴他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從小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規則意識,從小在孩子心中樹立一個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思想,這一點比什麼都要重要。

否則在長大以後,這種心中沒有秩序感,這種心中沒有是非觀的孩子,必定會成為社會的禍害。

到點,孩子不肯吃飯、不肯睡覺,父母該怎麼辦?

最後,送給所有父母這麼一句話:孩子在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成就,歸根到底還是在父母從小的家庭教育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