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準確地界定“革命”和“恐怖主義”,因為通過恐怖主義實現革命似乎成了歷史的必然選擇。畢竟談及革命,你不會微笑。


思想的滲透和文化的浸染也許會春風化雨,但是大部分革命家喜歡立竿見影,他們深知一個道理:死亡從來不會含情脈脈,毀滅從來不會拖泥帶水。


《V字仇殺隊》是一個關於革命的故事,革命的方式直截了當:點燃火藥


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烏托邦文學是現實主義文學的補充和參照,運用想象和虛構的手法,勾勒出一個和現實世界相對立的理想世界,以此表現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而反烏托邦文學則是反其道而行之,是烏托邦文學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形式和內容上的變異,對未來世界的可怕幻想代替了美好的理想;悲觀、失望代替了樂觀、自信。烏托邦和反烏托邦實際上都旨在引發人們對於現實的思考。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反烏托邦文學的經典作品,這部文學作品描述了一個距今600年的未來世界,物質極大豐富,科技極度發達,人們接受著各種安於現狀的制約和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被標準統一化,人的慾望可以隨時隨地得到完全滿足,然而在看似衣食無憂的機械文明的社會中卻無所謂家庭、個性、情緒、自由和道德,人與人之間根本不存在真實的情感,人性在機器的碾磨下灰飛煙滅。在這部作品中,以極權控制人類社會的實際上就是科技,為了解放人類而追求的科技進步最終成為了人性的桎梏,這種對於現實的反諷體現了作品的反烏托邦色彩。


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V字仇殺隊》是一部典型的反烏托邦式作品,電影中所呈現的社會體系極度集權主義、極度獨斷專行、極度與現實社會所提倡的民主和包容背道而行,呈現出了與理想世界完全相反的環境。沃卓斯基兄弟在《駭客帝國》之後,推出這部對介乎“正義革命”和“恐怖主義”之間的電影,故事背景是未來的英國社會處於極權統治的高壓下,不能容許同性戀者、異教徒等社會角色的存在,人民在黑暗政權下苟延殘喘。擁有超凡智慧和超高武力值、致力於推翻統治階層的“面具貴族”V與身陷險境的女孩艾薇相識,最終並肩作戰,點燃了反政府的熊熊火焰。


當英國曆史上的“火藥陰謀案”在極權主義英國社會重演,當恐怖主義成為維繫統治權的工具,總需要一些向死而生的psycho披著民主鬥士的外衣在搖搖欲墜的宮殿上方撥弄風雨,赫胥黎說“在病態社會中,精神病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


V就是這樣的精神病。


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V精通烹飪和音樂,喜歡文學,熱愛文學,崇尚自由,這樣的一個人與這個灰暗死寂的時代格格不入。在嚴酷的強權統治、政治高壓之下,V所要反抗的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整個令所有人變得麻木遲鈍、“無憂無慮”的“美麗新世界”。


既然走錯了時代,依然這個社會不允許任何異質元素的存在,既然早晚會因為自己的怪胎身份被處死,那就得做點什麼,改變它或者毀了它。


當列車駛向國會大樓時,我欽佩V的浪漫主義情懷:一個飽受世界蹂躪的人,拼了命毀掉這個世界,以最璀璨和耀眼的方式。


作出這樣的選擇並不出人意料,V自己已經給出了最佳解釋:“如果自由的代價是生死一瞬的感悟,那我絕不退縮。”“是讚美是謾罵都由你們 從不巴結任何人 是風光是落魄我都認。”


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這就是革命的意義:一個人的生死被“衝破桎梏、改變世界”這樣的意義所加持,不再是簡單的生命存在與否的狀態,而是作為整部華麗史詩中某一個亮眼的小節存在,為所有讀者的思想增色。


這也是反烏托邦文學的魅力所在,學過經濟的朋友應該知道前景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對於損失的感知遠比對幸福的感知更加刻骨銘心。


反烏托邦文學用疼痛感打醒沉睡的人,而不是用白日夢寬慰愚蠢的人,這樣的形式無疑更加有力。


反烏托邦式電影《V字仇殺隊》:唯革命家,求生向死,俱是璀璨

影片最後,V依舊帶著面具,掛著詭譎迷人的微笑,依舊被他喜歡的玫瑰花簇擁著。


當黎明漸起,當夜色不再,列車將帶他駛向終點站。


隨著幾聲巨響和一片火光,V將會結束他璀璨的一生,給這個最好、也最壞的時代一點顏色瞧瞧。

這是最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