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宋朝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初衣解詞:黛玉葬花成為了《紅樓夢》的名段,這個父母雙亡的小姑娘,對花事有一種特別的敏感。雖然書中沒有說破,但是借寶玉之眼,看到的林黛玉是在三月的中浣,拿著花鋤頭,鋤上掛著花囊,手裡拿著花掃帚,去葬花。這一經典的形象被畫成各種圖片,一個女子,身邊有花飄落,她正在風中小立。

寶玉第1次看到黛玉葬花的時候,他並沒有點出具體的時間。但是至少生活在古代的人都會會心,因為3月的中浣,正好應著一個節氣和節日,就是清明節。在這樣的日子裡,書中只寫了黛玉葬花,但是心敏的人,都應該明白葬花和清明節的內在聯繫。

第1個清明時節,正好是三月晚春的節氣,這個時候,正是桃李飄飛,謝花結子的時期。古人傷春悲秋的傷春,多半是在此時,花事已了,如同如夢青春,大有感慨花易凋零,歲時無情之感。所以清明節又有葬花天氣之說。

第2個清明時節,若逢著人生重大的離別或者離殤,很容易風雨花凋應和心境的低迷與敏感。而林黛玉正好父母雙亡,她比別人更有生命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折射在對生命的愛惜和悲惋上。雖然這裡沒有點名是清明時節,但是黛玉葬花,也恰恰說明了清明對她的重大意義。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當代的人都覺得黛玉葬花新奇高雅,會想著這個聰慧的小姐,怎麼會一肚子別人想不到的雅和奇巧?比如要用錦囊收花,要給花做個墳,還要寫《葬花吟》。

實際上林黛玉和曹雪芹也並非始作俑者。至少在曹雪芹生活的1000多年前,南北朝的庾信就寫過《瘞花銘》,雖然原文已經失去,但是我們通過標題不難想象,這就是埋葬了花朵,然後寫一首詩以表示紀念。要知道庾信是男的。一個大老爺們,寫葬花吟是什麼意思?但是庾信生活的時代實在是多變。他經歷過四個朝代,梁朝,西魏,北周,隋朝,這樣劇烈的動盪,王朝和他自己的歲月如花飄零,想必他的葬花,帶著更多的願望太平的期望吧。

庾信本身是文武雙全。他身高8尺,腰達十圍,官至車騎大將軍。他的葬花,絕對是借小說大,流水落花滾滾歷史之感。

唐朝是一個豪放的時代,所謂粗服亂頭不掩國色,唐朝的詩歌,雖也有落花之吟,但我覺得他們更欣賞一種落花之美,年外落花閒不掃,落花滿芳草,落花時節又逢君,要的就是那種花雪撲面的感覺。當然掃落花的人絕對有,李白說“城門人開掃落花”,那時候的環衛工人,為了道路的美觀,也會將路上的落花清理乾淨。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那麼到了宋朝,有一個人,被稱為詞中李商隱,就是一輩子沉淪下僚,沒有做官的吳文英。至少他是寫過《瘞花銘》,既然寫過,那麼也就葬過花,那他為什麼葬花呢?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就是說他的清明節,是在家中,聽風聽雨過來的,而他正構思怎麼寫一篇葬花的詩歌。

“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那樓前的綠色深重,楊柳成陰,但是你和我是在那柳樹下分手的,這清明時節,楊柳依依,還有著動人的樣子,彷彿是不忍分別。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我在這樣的老人的天氣裡,喝多了酒,被早上的鶯啼喚醒。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這就對應了他的葬花,是在西園掃園子的地時進行的。他希望清明的風雨過後,能夠依然地看到整潔的庭院。但是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葬花,還要給花寫墓誌銘?

“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原來是一個他心愛的姑娘離開了這座庭院。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原來是我和你再也不能一起住在這裡,日日看花,所以西園才如此寥落。

據考證,吳文英有一個愛妾,住在西園,兩個人過了一段時間很美好的琴瑟和諧的日子。但這個女子是因為什麼狀態離開了他,卻沒有說明。

但是縱觀吳文英的一生,以他的才學絕對會應考,但他的一生都沒有中舉,相反,在他的一生當中,他和李商隱一樣不斷的從事做幕僚工作。而這種工作是非常的沒有前途而且不穩定的。西園不可能是吳文英的私家園林,因為他最後窮困而死。那麼他也就是為自己和愛人在蘇州租的一個家。那麼這個中間的不穩定可想而知。吳文英雖然深情,但也抵不住人世的悲歡離合。或者那個女子有不得不的原因離開了他。

而這件事正好發生在清明左右。雖然沒有任何資料來證明吳文英努力仕途,但是從他這麼多年不斷地輾轉各個幕府,其中的籬下之感,不穩定的感覺,只彷彿李商隱“鳳城何處有花枝”吧。

雖沒有見到吳文英的《瘞花銘》,到底是寫了什麼?但是男人葬花,大多是香草美人屈原似的託寓。不過我很難想象他像黛玉一樣,手把花鋤出繡簾,大抵也是順手挖個坑,在培土之時,忽然想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好應了清明的生死之哀。筆到心到。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

清朝的納蘭性德,是痛失愛妻子,梨花謝了的時候寫下”葬花天氣“他妻子因為難產去世。雖然他的妻子是5月30號過世的,此時已經是夏天了。但是在風風雨雨的初夏,納蘭性德發出了悲鳴。像這樣的風雨天就是葬花天氣。我不會想象他也和林黛玉一樣要做出些精緻。他所說的葬花天氣,是天氣不好,斷送花開。但是“葬花”這個詞,因為《紅樓夢》而打眼,以至於很多人都曾經認為,紅樓夢是寫的納蘭性德的故事。比如這個“葬花”怎麼用得如此的雷同?

林黛玉的葬花成為經典的《紅樓夢》場景,但真正寫《葬花吟》的卻是曹雪芹。他惟妙惟肖地模擬了林黛玉的心理,彷彿伶人演旦角,你有一種出神入化的極致之美。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並不喜歡這首《葬花吟》。我覺得,還是期待男人用男人的方式來寫。

我更喜歡一種非林黛玉式的深厚。


清明節氣讀詞: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