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注释:

1.惠崇:福建建阳僧人,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2.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3.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4.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5.河豚:鱼的一种。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 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6.上:只逆江而上。


古诗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随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称,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河豚整在春江水发时沿江逆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跟着古诗赏春天——《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

这首诗成功的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