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汪新士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

  • 文\\李海

汪新士(1923-2001)名開年,以字行,號不捨翁、無極老人、鍥鏤老人。浙江省江山縣大陳莊“八字門”後人。父志莊公善詩及書法,伯父訪平公善篆刻,舅父餘紹宋曾任民國政府司法部次長,是詩人、書法家。先生幼時“見家君臨池”並“喜塗鴉”。見伯父刻印,並喜弄刀。“弱冠學治印”,先後拜韓登安、王福庵、唐醉石、馬公愚諸先生學治印,拜丁輔之學傳拓。嗣後又遍訪名家,如童大年、高野侯、陳伏廬、葛書徵等,得遍觀名跡,大開眼界。“秉承師訓,謹守法度,以秦漢為宗,浙皖為輔,取其獷率中仍寓穩實,以為律梁。”故而,先生的印於漢印古璽中“融會簡練”,於浙皖中“別開生面”。

汪新士的邊款藝術,在同輩人中,尚未見其右者。這得力於他在上海求學期間,常在王福庵麋研齋中與王福庵、唐醉石、馬公愚諸前輩的合作。師輩的提攜與示範,自己的領悟與刻苦,是日後汪氏邊款成為趙之謙後又一卓著者的原因。如1948年刻“養氣齋”朱文印,邊款為“福庵篆,開年刻,醉石記。戊子冬同客滬”(圖1)。這顯然是唐醉石的邊款示範。又“餘紹宋”白文印款:“戊子孟冬,福庵為越園先生篆,開年刻於春住樓中,醉石署款。”(圖2)兩印在醉石翁刀下把“浙派”行楷邊款的欹斜矯正的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2

一、印章邊款 內容豐富

汪師每刻一印,必鈐蓋二十枚以上的印蛻留存;每印必刻邊款,邊款大多親自拓制,部分教授學生拓制。其認真態度,為我輩楷模。汪師的邊款內容十分廣泛,除通常署款為持印者、刻印者及時間外,其內容之豐富,也十分精彩。有記敘歷史事件的,如“振興中華”一印款為:“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孫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親擬章程,指出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是會之設,專為振興中華,以申民志,以扶國宗。九十年後,汪新士並記於逸仙書畫社,以寄統一祖國、共建四化之望也。” (圖3)這段歷史,後人在欣賞此印時,一定會追思先輩之豐功偉績。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3

又如滿白文印“慶祝西泠印社成立八十五週年”的450多字的長款中記敘了王福庵、丁輔之、葉品三、吳石潛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在杭州創辦西泠印社的史蹟,特別是其中唐醉石位列第三名,可今日之西泠印社創始人卻沒有唐醉石之名,此邊款可正歷史。其次,記敘汪師本人“正志學之年,見家君暨世父訪平先生早歲所治印喜而摹刻”,這是他習篆刻的啟蒙。第三層意思是記敘舅氏餘越園引介韓登安,韓登安又引薦王福庵,並得以見丁輔之、唐醉石。其四,是韓登安繼任印社董事。其五,是汪師加入印社,並拜會諸名家等等(圖4)。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4

有一般記事的,如滿白文印“環山十里皆松樹天下應無第二園”邊款,記敘舅氏餘越園途經大陳莊,題詩二首(圖5)。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5

有祝壽的,“冷翁長壽”款,祝馬公愚六十壽(圖6)。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6

有交遊的,“孟海長壽”款,“己丑初夏赴杭拜謁蘭沙世丈”(圖7)。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7

有註釋印文的,如“蕭漢”印款,註釋“蕭” 字“摹自漢西鄉紡”,“漢”字“見《篆刻學》”(圖8)。“林”印的“林”字出自《湯叔尊》(圖9)。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8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9

有論印的,“齊義智”印論及“印外求印”才能“立一門戶”(圖10)。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0

有記敘建設的,“長江大橋”印邊款記録長江大橋盛況(圖11)。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1

有記敘師生情誼的,如“龍寶齋”印,記敘李海戊辰年(1988年)在荊州古城創辦“龍寶齋”書畫社,“嘉其意深心篤”,“欣然撰聯讚許”,將嵌字“龍寶”聯刻於印側:“古城巨龍傳人傳藝,文房四寶宜畫宜書。”(圖12)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2

還有論敘婚戀的,如“汪迎超”“李亞丁”印,邊款撰聯嵌有“迎超”“亞丁”之名(圖13),等等。從先生治印的邊款內容中可大致瞭解到他的人生軌跡、治學精神、家園情懷、人際關係、師生情誼……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3

二、別開生面 風格新穎

古印無款識。現見最早有款的實物是隋代官印,如“廣納府印”,背刻“開皇十六年七月一日造”。真正意義上的印章邊款,始於元代趙孟俯,他刻的“松雪齋”和“天水趙氏”二印側面刻有“子昂”二字。到了明晚期文彭、何震發展了邊款,除刻上姓名,還有年月等。清代經鄧石如創“皖派”(或稱“鄧派”),丁敬創“浙派”,並創“鈍丁法”刻款,確立了西泠傳人用“鈍丁法”刻行楷邊款的正宗法度。經“西泠八家”洋洋大觀的邊款藝術,為後世樹立了楷模。及至晚清,趙之謙出,集邊款藝術之大成者。汪新士在受王福庵、唐醉石等大家的邊款藝術的親炙外,受趙之謙影響尤深。

汪新士最大能耐是學誰像誰,並深入骨髓。少時學舅氏餘紹宋行書,一輩子都有餘氏體貌。後來,隸書學《夏承碑》,無論是寫或刻,《夏承碑》如影隨形。刻印,先摹漢印,後刻“浙派”,款款比肩。圓朱文受王福庵親傳,將他倆的圓朱文放在一塊,難分伯仲。漢白文受唐醉石影響,渾穆端正,可謂雙雄。

汪新士邊款藝術風格,總的來說,早期清秀,晚年雄渾。如1948年印“塵外閒尋行樂地,座中應有賞心人”,邊款“福庵老伯吾師書贈此聯,家君曰:固予之夙願也,惟不知何日得如賞心人之所貽耳?因命刻印竢之。戊子春開年於滬”(圖14)。又如1948年刻“千金散盡還復來”印,款為:“家君性慷慨,喜施與,樂助人求學。吾家□封坐是中落,然家君不稍介意,殆深有悟於太白斯語也……”(圖15)晚年,邊款渾厚雄強。如“關山月”印,“關山月大師道鑑,晚鄭雪峰贈石,西泠汪新士篆刻”(圖16)。又“澳門迴歸感懷”款之渾穆(圖17)、“香港迴歸紀念”款之雄強(圖18)表現得尤為精彩,從而體現了先生印章邊款的表現力。即:書法的功底,漢印的功夫,刀法的功力。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4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5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6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7

[賞]003︱ 汪新士篆刻邊款藝術探微(一)

圖18

(待續)

李海,字百川,號煮石齋主、壺圖居士。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西泠印社第二代傳人,廣州嶺南印社創社社長。


(編審:潘英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