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为什么选择在上海?

近日,2019亚太邮轮大会近日在上海宝山举办。会上,《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9)》《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对外发布。根据《总体方案》,示范区将依托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聚焦邮轮旅游、邮轮消费、邮轮市场、邮轮运营、邮轮产业,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中国邮轮市场发展特点的管理模式,同国际邮轮发展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邮轮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邮轮发展服务配套体系,增强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核心引擎功能。

1、为什么选择在上海?

上海港邮轮运营能级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上海港邮轮业务连续三年登顶亚洲第一,五年问鼎全球前四,占全国邮轮市场63%。其中,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诺唯真集团、地中海邮轮、云顶集团等全球前五大邮轮公司先后将全球最大、最新,邮轮科技最先进的豪华邮轮投入中国运营,在上海宝山开启亚洲首航。

目前,上海港在全国15个邮轮港口中稳占鳌头,成为全国首个邮轮港口服务标准化试点,建成世界最大邮轮变频岸电系统和亚洲首套邮轮岸电系统,建设全球第一个邮轮港海事交管中心,为提升中国邮轮市场国际地位、打造邮轮港建设“中国标准”、推动国际邮轮经济进入“中国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邮轮全产业链实质性启动

在邮轮全产业链上,上海从上、中、下游三方面积极推动,实现产业链的实质性启动。

上游,积极推动邮轮设计建造,与中船、芬坎蒂尼、招商局等深化战略合作,推动中船与嘉年华、芬坎蒂尼签订总价近50亿美元的“2+4”艘大型邮轮制造合同,国产大型邮轮制造正式启动;

中游,推动邮轮总部基地建设,吸引占据全球82%市场份额的前四大邮轮公司--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集团、诺唯真集团、地中海邮轮,先后在上海开启亚洲首航;

下游,完善邮轮港购物休闲配套,近两年口岸出境免税店营业额年均1.2亿元,坪效达每年24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营业面积达1700平方米的国内首个邮轮港进境免税店将于今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正式开业,将成为上海购物新的亮点。

邮轮政策制度创新取得突破

为了积极推动国家、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邮轮经济专项政策,上海市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本市邮轮经济深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全市近30个部门合力推进的50项重点任务,集中全市之力共同促进邮轮经济发展。

其中,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首创邮轮旅游合同示范文本,发布全国首个邮轮旅游经营规范,首创中国邮轮综合保险,发布《关于推进上海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区港联动”;上海市交通委牵头首创邮轮船票制度,得到交通运输部认可并在全国推动实施;上海市商务委出台《关于支持宝山邮轮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邮轮服务贸易政策创新发展;上海海事局出台《“国际邮轮优先”工作职责及操作流程》,明确邮轮通行“五优先”,更好保障邮轮准点和安全通行;口岸部门创新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和国际邮轮旅游团15天入境免签政策,首创邮轮通关条码,以3秒通关速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政策体系的完善和制度的创新突破,为上海邮轮经济发展注入了“催化剂”、安上了“新引擎”。

2、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怎么建?

《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提出,示范区要致力打造“四个高地”,即全国旅游业深化改革新高地、区域对外开放新高地、沿江沿海发展新高地、上海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邮轮领域体制机制、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起示范作用;发挥示范区平台“先试先行”的优势,积极争取在邮轮通关便利化、多港挂靠、无目的地海上旅游、船舶供应、购置税补贴、国际邮轮注册、航线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创新,逐步完善以服务邮轮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海关监管制度等。

《三年行动计划》则明确提出“1246”行动计划,即“一个聚焦”,聚焦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能力,打造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两个突破”,本土邮轮船队发展和邮轮自主设计建造;“四个显著”,邮轮市场规模显著提升、邮轮港口功能显著增强、邮轮产业集聚显著增强、邮轮文化发展成效显著;“六大行动”,邮轮旅游品质提升行动、邮轮运营能力增强行动、邮轮产业链延伸行动、国际邮轮城建设行动、邮轮政策制度供给行动、邮轮旅游开放合作行动。

文字来源综合整理自:中国旅游报、中新网上海、上观新闻、上海宝山、上海发展改革

【学习借鉴】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为什么选择在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