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我們該如何應對負面情緒

一)情緒

情緒是人類的底色。

我們經常把情緒分成好情緒和壞情緒,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所有的情緒都對人體有益。

勇敢、懦弱、熱血、膽怯、謙和、暴躁、快樂、痛苦、自信、焦慮、驕傲、悔恨、開心、憤怒

我們可以將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

情緒影響人的行為,不同的情緒導致不同的舉動。

正面情緒是獎勵機制,鼓勵再次嘗試。

負面情緒偏向防禦,規避風險。

生活是複雜微妙的,有積極事情,也有消極的時候。

兩種情緒用各自不同方式控制我們的行為,以應對複雜的生活。

相對於正面情緒,負面情緒給與我們是一些不好的體驗,沮喪、傷心、失落、厭惡、彷徨等等。

更麻煩的是,負面情緒往往不是想擺脫就能夠擺脫,它通常會不由自主地持續一個較長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周圍失去了顏色,失眠恍惚,以及心力交瘁的疲憊。

這種感覺簡直是糟透了!

二)對抗

希臘神話中有一位英雄叫海格力斯,他力大無比,脾氣火爆,動不動就喜歡跟人單挑。

有一次走在路上,路中間橫著一個袋子模樣的東西,很扎眼很猥瑣。海格力斯眼睛裡揉不得沙子,伸腿踢了那個袋子一腳,滿以為袋子會應聲而破。

不料袋子卻膨脹起來,大了很多。海格力斯繼續踢他,袋子越變越大。

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從樹上折下碗口粗的樹枝,瘋狂地抽打著袋子,袋子也不示弱,變得像小山那麼大,徹底擋住了道路。

海格力斯奈何不了它,站在路上生悶氣。

智者走了過來,摸摸他的頭說,孩子,請不要碰這個東西,不要去理他。它是你的憤怒,你不惹它,它會小如當初。你若是在意它,對抗它,它就會變得越強大。

人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博弈,外部的博弈大多為資源上的爭奪,和力量的強弱大致是正相關的聯繫。你越強大,可能爭取到的資源越大。

而人自身情緒上的博弈,尤其是負面情緒,則不盡如此。

當我們試圖通過對抗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負面情緒,一定要較量個高低,糾纏不休,負面情緒會像海格力斯的袋子變得龐大無比,攔著去路,將生活拖入沼澤和泥濘。

我們要學會正確地和負面情緒相處。

三) 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一對警察,阿仁和阿華。

兩個人是好搭檔,工作時一起出生入死,私下裡交情甚篤。

有一天下班後,兩人便裝結伴回家。走到一個巷子前,阿仁停住腳步,對同伴說,前面那個黑衣人看起來很可疑,我們去盤問一下。

阿華卻說,我覺得沒有什麼異常啊,再說我們也下班,就不要去打擾人家了。

阿仁執意要去問問,阿華便和他一起走過去。黑衣人是個身背命案的悍匪,看到兩人走過來,直接掏槍射擊。

千鈞一髮之際,阿華擋在阿仁身前,中彈身亡。

悍匪最終被抓住了,阿仁卻崩潰了。

他無法接受隊友為自己犧牲的事實,他認為隊友的罹難是因為自己的一意孤行,甚至都不敢看警察局牆上隊友的照片,最後他離開了刑警隊。

另一個案例,小王是一個白領,辛苦忙碌了一年,業績不錯,公司給了一大筆獎金。

他打算用這筆錢送自己的父母去臺灣旅遊,父母捨不得花錢,不願意去。小王偷偷把機票買好了,父母見他一片孝心,也就開開心心地出發了。

誰知到了花蓮,碰到泥石流,大巴出了車禍,父母雙雙遭遇意外。

小王得知噩耗後,慟哭不已。

他再也走不出事件的陰影,覺得父母的離世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如果當初不讓父母出遊,他們就不會遭此橫禍。

每次提到這件事情就會默默流淚,晚上做夢全都是父母的身影。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難免會遇到無法預計的意外,一旦認定災難的發生和自己有直接的關聯,就會陷於深深的自責,任陰影籠罩,無法自拔。

正如獨孤求敗將紫薇劍埋在石窟裡,寫上“誤傷義士不祥”。

埋著的不僅是一把寶劍,更是自己經年鬱積不開的悔恨。

四)誤解

對於負面情緒,我們一直都有兩個誤解。

負面情緒是不好的。

負面情緒是要去克服的。

我們會把負面情緒當作敵人,看成不好的東西,表現出厭惡的態度。

我們會想盡辦法去戰勝痛苦、焦慮、恐懼、悔恨、憤怒等負面情緒,期望能將它們從身體裡完全趕走。

我們像對待敵人一樣去和負面情緒戰鬥,敵人則為了自己的生存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擊。

我們用猛烈的炮火挑戰它,它用更強烈的反擊來應對。兩敗俱傷,魚死網破,甚至同歸於盡。

這麼槽糕的場面,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需要明白,負面情緒是朋友,有它非常重要的價值。

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負面情緒一直用它的方式來保護我們的安全,提高我們進化的效率,以及剋制我們過度的慾望。

恐懼會讓我們遠離危險焦慮會讓我們重視某件事情悔恨會讓我們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憤怒會讓我們瞭解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身體的生長到了一定年紀就會停止,而我們的心智卻在一刻不停地完善和優化,情緒的影響功不可沒。

每個情緒都在清晰地表達著我們最真實、最底層的訴求,敦促我們繼續成長,變得更成熟。

只是因人而異,有些情緒像密碼一樣難以破解,我們需要得到外界的幫助,比如心理醫生,來一起解讀情緒、達成與情緒和平相處。

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產生情緒的事件上,而不是情緒本身。

情緒是一套系統的、本能的、必然的反應機制,我們不要和這套敬業、努力的機制擰著來,更應該去解決引起問題的那件事情。

五)干涉

一般來說,通過正確的干涉,大多數人對於負面情緒引起的不適,能夠完成自我調節。

心理學家給阿仁提供了一種叫做空椅子的治療方案。

阿仁走進一個房間,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兩把椅子。

阿仁坐下來,對著面前的空椅子說,阿華,對不起,是我害死了你。

然後,走到對面坐下,扮演阿華。

“阿華”說,阿仁,這事怎能怪你呢,這是個意外,你是在做一個警察的本職工作,何況你對我妻兒照顧得那麼好,我應該感謝你才對。

如此反覆幾次,阿華淚流滿面地走出了房間,他終於放下了這個事情。

整個談話,是接納情緒的過程,是對自己負責的有效方式。

對於另外一個小夥子,心理學家只問了一句話,就打開了他的心結:你這樣做的本意,難道是想害死自己的父母麼?

關注事件的本身,不去糾纏負面情緒,會讓我們更快地走進陰影。

六) 接納

放過自己,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

接納意味著認可,並且找到了合適的方式和負面情緒相處。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都有其存在於我們身體的價值,只有行為才能區分出優劣。

任何情緒都應該被理解和接納,如此我們方能正確地管理我們的行為。

當能真正做到不與情緒過度糾纏,我們通常就不會做出過激的、破壞性的行為。

人生不易,我們需要適當放過自己,減少情緒負擔,用最小的心理成本面對現實中的各種變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