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我的學生“藝小白”,最近在學習攝影中“形式”,有了新的啟發和收穫,以下呢,是藝小白個人的學習心得,希望能給你一些靈感。

01 尤金·阿杰特的啟發

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看到什麼,就一定是對的。

如果事實證明我不對,那一定是世界的錯。

但是最近聽了法國攝影家尤金·阿杰特作品中的形式分析,我深深地震驚了。

就是下面這一副。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尤金·阿杰特作品

這一節課,老師講了視覺形式分析。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在道路上,人們漫不經心擺放的椅子,似乎那些人才剛剛離去。而在此時,雕塑似乎帶著恆久的、難言的悲痛,即將走下底座,走上道路;它要走入這個人的世界;而人的世界,卻奇怪地空無一人,彷彿剛剛享受花園陽光的人突然消失了。”

這種異世界感,是怎麼來的?我驚呆了。

我拍攝的時候,也往往會有“自己啊就是這麼孤獨的人”的感覺。看到什麼漂亮的事物,不經思考就按下了快門。

我也滿懷憂傷啊,為什麼不會這樣,體現在我的照片上。

腦海裡一直回想老師說的“你的眼睛在作品呈現中,只是工具” ……

一直聽聞“受過形式訓練的眼睛”這種說法,我就在想眼睛如何被訓練,如何利用眼睛這個工具。

那大師在拍攝時會考慮什麼呢?

老師說,大師會考慮畫面的美術語言,光照、形式、色彩等。

大師在拍攝的時候真的這麼複雜嗎?我看他們拍攝其實很迅速啊。

我得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02學習心得

聽完課之後,立馬補讀了《形式與力量》、《點線面》,算是對形式有了新的理解。

做筆記,什麼是“形”呢?

形就是物體的形狀、形態。《點線面》中講,世界萬物看上去複雜,但其實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抽象為點、線、面來呈現。

在康定斯基的世界裡,點線面就如音樂,帶給我們有溫度感和力度感。

比如他說“當點的大小和形狀改變,抽象的點的聲音也相應改變。”

看到這句話我就覺得好抽象,有點難以理解,不過《點線面》這本書最後他給出來實例和解釋。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點線面》

啊,我好像稍微理解了一點,看似無規律的點線分割,由於線的粗細不同、點的大小與重量不同,居然會在平面上表現出不同的運動感。

戴上眼鏡,趕緊扒拉一下攝影的材料。

史蒂芬·肖爾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形式與力量》,其中也提到自己會在拍攝前,特意去尋找事物本身的形式,以及事物與事物本身的關係。

簡略地摘要一下:史蒂芬·肖爾他認為三維空間坍塌在了二維圖像中,並且其中的線條有著隱含著的相互關係,這些關係是一個整體,攝影師將其“框”在畫面中,決定了畫面有哪些元素,同時也固化了其中的秩序。

簡而言之形式就是,對畫面元素形式的高度抽象並組合來造勢。

我立馬去研究了一下他的照片。

比如你看他的兩幅照片,你覺得哪一副畫面更好?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美國表面》1972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不平常的地方》 1973

兩張照片,上面一張簡單粗略,是35mm隨手拍攝;一張形式張力齊備。以8x10大畫幅拍攝。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因為工具不同,但工具是服務於藝術家的思路。

這兩張的重要區別,是思路完全不同。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美國表面》分析

35mm所拍的這張,主要以直線和圓形為主,他們被零散的擺放,但線條之間好像沒太大關係。

原本三維場景中,空間被鏡頭壓縮得亂七八糟。主要體現在畫面中線條散落、圓盤變成橢圓,結果圓心的點與其他線條毫無關聯。整個畫面只讓人感到“散”。所以我看這幅照片就感覺“隨意”。

再看第二幅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不平常的地方》分析

這幅早餐,由8x10拍攝,進行了透視調整,整個畫面頓時嚴整了很多。桌面線條、紙巾與餐盤線條工整規矩,前後呼應。並且,交叉的餐具也成了畫面中方形的支撐。而餐盤與donut的兩個圓心重疊,並且與畫面垂直,像釘子一樣扎進了桌面裡。圓有直線,相互之間層層疊疊,從右到左由繁至簡。

這就是攝影中的形式分析、形式調整所帶來的畫面秩序啊!原來康定斯基所說的,在攝影上也通用!

如果形式利用的話有助於畫面的空間塑造,你看。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美國表面》分析

第一張,由於透視造成了整個桌面的變形,桌面的物品散落,導致桌子看起來非常笨拙。桌面左角的畫面佔據過多,但又在畫面中不起平面上的作用,導致整體畫面給我感覺很平。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不平常的地方》 分析

再看第二張,好多了呀。畫面可以很規矩地切分為好幾個不同的長方形,規規矩矩地拼在一起。

僅有左下方1/8處有餐桌之外的空間,相對第一張就有了一層一層的感覺,有上最冷藍色和黑色放在整體黃暖色調的後面,把整個空間就推出去了,空間立體感就出來了。

假如說第一張《美國早餐》看起來是招待漫不經心隨便擺盤,並不能體現美國的嚴謹的話,那麼第二張頓時就有了美國文化中的日常的簡潔與嚴謹。

想起在紐約的diner中吃早餐的場景,總是感覺,第二幅才更適合在紐約用餐的體驗。

無論街角diner裡熱情的墨西哥大媽,還是中產階級的steakhouse,在對待食物與餐具這件事上,總能讓你感覺到“這是美國人應該有的待遇”,那是一種尊重、簡樸、不浮誇,時時刻刻體現在食物製作和待客之道其中。

史蒂芬·肖爾也一定感到了這種“美國人”的體驗,所以選擇了美國早餐作為對象來拍攝,而且在以35mm拍攝後,又不滿足地開始用8x10拍攝。他選用的這個視角,合理地將食物到文化的高度層次體現出來。

聯繫起文化與美術來共同研究一張照片,居然有這麼多收穫!

回到自己拍攝上考慮,學到這些,究竟怎麼運用呢……

畢竟在我的拍攝中,總是同時有近景、中景、遠景的區分。並且有日常事物,與宏大風景的區分。

拍完早餐,我就喜歡拍街道、人像;有時遠足,又要跑到山裡去。

突然又想到,老師課中有提到“大景和小景的拍攝是一樣的,只不過你在拍攝宏大的場景的時候,你把宏大的點線面微縮在底片上;拍小景的時候,你需要從微觀的角度去尋找點線面,去尋找你的縱深。”

進一步思考。剛剛的照片裡,拍攝的是中景、近景。也就是說在微觀上刻畫畫面。

那麼宏觀的畫面,史蒂芬·肖爾如何觀察呢?

我又找到了下面這張。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不平常的地方》1979

從形式分析來看,肖爾所做的也是場景劃分啊!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不平常的地方》分析

選用的視角處在較高處,這樣,前後景就在照片平面上被拉到了三等分的狀態。而河流的曲線流動,使得畫面更活潑了一點。人物在宏觀的場景中抽象為點,呈三角形散落在中景,加上本身膠片顏色,真是好一幅美國山川照啊。

當我再回看阿杰特的這張照片時,終於領悟了老師分析他的形式。

從形式中分析史蒂芬·肖爾的一點心得

尤金·阿杰特 作品分析

尤金·阿杰特的照片幾乎無法重拍,原來是因為他大量地利用了球和圓來佔領空間啊!只要畫出圓的分佈,就能看到,原來一副阿杰特的作品裡,隱藏著大圓小圓落玉盤。

而且圓形隱藏在畫面中,只引而不發。只有通過形式分析才能找到他的秘密啊!原來雕塑中人向下走下的趨勢,是由這麼多互相作用的力來實現的。

啊,大師還是大師,在拍攝前期就已經超越我太多啦!


03練習心得

光說不練假把式,於是呢,我就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找了一個商場,開始尋找周圍事物的形式。

一旦學過了形式分析,頓時發現眼光開始不同了啊。抽象地看待事物的時,我發現事物都有自己的形。

原來所見非所得,要記住形式、利用形式,才能在照片上建造出畫面來。本來我想把習作都放上來,但是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

“你還沒找到形式,先不要給人看”,他說。

他把我幾大段的練習心得從文章裡刪掉,結果就是誰也見不到這些習作。雖然心碎吧但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麼從沒見到過大師的失敗之作。

因為他們的老師,也會這樣嚴厲地訓斥他們啊……

但學習不能急,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目前的我慢慢開始去注意事物的形式,慢慢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