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褚哲轮/文

来到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绸软帘,可见宝钗向来生活朴素,更不喜欢穿金戴银。

进门:

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籫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宝玉眼中的宝姐姐什么样呢?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模样儿无可挑剔!罕言寡语、藏愚守拙、安分随时,这是宝钗的性格。浓眉大眼,银盆大脸,用语并不多但把宝钗刻画得活灵活现。穿着很朴素,半新不旧,愈衬托出宝钗的天生丽质。好一幅精彩的《拥被针黹仕女图》!

既然当姐姐知道了兄弟来看自己,当弟弟的也急切相见姐姐,那这二人该如何见面问候呢?

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

其实宝钗早就听见了,也知道宝玉进来了,但,你不开口我就是不抬头!先让你看我一眼、开了口,我再抬头不迟。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能拿捏到这份儿上,也算真的可以了。大户人家的女子,确乎不一样!对宝钗的性格,不止用描述,还要在一行一动中展现出来。低头专心做针线,然后一个抬头,只这么一个动作,便把宝钗的贤淑、内慧、含敛,给描绘了出来。何况还如此的貌美,由不得人见人爱哦!

言语呢?“倒多谢记挂”,而不是“多谢记挂”。多了一个“倒”字,潜台词是:还以为你天天与妹妹厮混,倒把这个姐姐给忘了呢!这会子终于亲自来了,“倒”还没忘。再则,“反主为客”把对宝玉的谢意强调了出来。可见宝钗嘴甜会说话。包括下面“即命”莺儿斟茶,亦见宝钗之热情。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姐妹们都好,可知宝钗周到细心,无论长辈平辈都一一问候到了。


《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红楼梦》87版电视剧剧照(下同/略) 薛宝钗、莺儿


先是问了一圈该问候的人的安。这才:

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这便是宝钗眼中的宝玉。说了穿着、落草时的玉佩,但并未写长相。在宝钗眼里,宝玉帅不帅?按说,在宝钗心目中一定有一个对宝玉长相的评价,这个评价一定也很帅,但应与黛玉眼中的不太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呢,我们并不知晓。或者说,这暗示宝钗并不关心宝玉的长相如何。反正,贵族家的公子哥都很帅,开篇时对黛玉眼中宝玉的模样也进行了描述。而整部《红楼梦》,对男性的长相描写都极少。一则因作者本身是男性,二则在古代对男性的评判更多在乎其是否功成名就以及家族社会地位而不在于其长相如何,三则在过去的男权社会只有男选女的没有女选男的。即便有,也只在文学作品中。只要有了钱,美女嫁丑男,今古一然。

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

大如雀卵——描其形

灿若明霞——绘其色

莹润如酥——画其质

五色花纹缠护——写其文

“(宝钗)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既然姐弟二人见面了,这个时候宝玉是不可以主动“凑上去”了,不然话就显得轻浮了。有关这方面有一句“俗语”,在此就不引用了。

既然姐姐挪近前来,那做弟弟的就赶紧凑上去吧还等个啥!

“鉴赏、瞧瞧、细细的”,宝钗的用语简练准确的很。“成日家说你的这玉”,说明宝钗早就知道并关注关心着玉的来历,和黛玉一样,在进京来贾府之前就已经知道了。而在宝钗知道之前,王夫人薛姨妈老姐俩说不定早就算计上这块玉了。且看下面如何说。


《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薛宝钗、贾宝玉 比通灵


赏玉是一个方面,既然二宝姐弟凑在了一起,首先感触到、闻到的当是二人的气息与体香。

我们先看二人如何鉴玉,然后再来瞧一瞧彼此闻到了什么“香”。

(宝玉)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

通灵宝玉

注云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

注云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无非言顽石如何的神奇、精致。除癞僧所镌幻相篆文乃极精微之微雕故不得见之外,其缘故作用都说的很明白了。精微而不得见,或言《红楼梦》写得极其精微,一般人难以见其真相也。作者何以设计了这样一块通灵宝玉,之前已经解过了(见第二回解),不再多言。

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乃作者借题发挥,自叹怀才不遇,又嘲失去灵气者不过一副臭皮囊而已。然红尘滚滚,几乎没有人能摆脱世俗的大染缸,等把好端端的灵气魔尽,这一辈子也就该结束了!本来,每个人都是带着一身的灵性降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是生活的无奈却即叫人别无选择,只能任由一天一天地消耗天生的灵性。如果想保持这一灵性不变,那就只有远离红尘,进入深山大庙。然而,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对于像贾宝玉这种特殊灵性的人,无论白骨如山(争天下)还是家族隆昌,都抵不过公子哥儿与红妆风花雪月为真。去读读那些边塞诗、征战诗,凭吊一下古战场,再唱一唱曹公的《好了歌》,也就知道和明白人活着究竟什么才最重要。哪怕为此丢了江山,毁了前程,败了门庭,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宝钗看后会作何反应呢?这才是次节之关键。


《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薛宝钗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好戏开始了!主仆二人开始给宝玉演“双簧”戏了。然见莺儿之态度甚憨,倒并非主仆二人事先“编导”,倒却也见莺儿之聪灵。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宝玉看了作何反应呢?先是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

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不“嗔”莺儿,就不是宝钗了。我们也不妨设想一下,假若林黛玉也有这样一个佩的、戴的什么东西,与贾宝玉的也是一对,那么以丫鬟紫鹃的聪慧,会不会也主动去说这样一个故事呢?如果她说了,那黛玉又会是什么态度,会不会和宝钗一样“嗔”紫鹃?

故事的编导又是谁?答曰:癞头和尚。又是癞头和尚!看来此人“孽债”不轻,先是“通灵宝玉”,而 后是“金锁”,后面还有“风月宝鉴”,不招自来,呼风唤月,手段了得,不来自天上,便来自地下(阎罗殿)。

宝钗却问宝玉“从那里来”,自然关心是否从黛玉处来。同时也把话题岔开,省得宝玉思量过多。毕竟,这是第一次抛出这个“段子”。问题是,宝玉心里在想什么呢?以宝玉的聪明,一定明白了其中的寓意。但,眼下宝玉内心还没有十分的把握,或者说还没有把他自己与黛玉、宝钗三者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就被宝钗岔开了。

主仆二人的戏演完了,就该倒茶去了。

而看完了玉,就该闻香了。


《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莺儿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宝玉与宝钗就近,显得很亲密、很亲昵,也很温馨。一对少男少女,彼此挨着,闻着对方散发出来的体香与荷尔蒙,着令人销魂不尽!胜于单纯的肌肤之亲。一亲密,心必荡漾,心一荡漾,人必敏感,于是闻到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宝钗自然知道这系何香气,但须是装作不知,先调一调宝玉的胃口,再则借此表明自己对香的态度,平日自己不喜欢熏香。然后,再转到香味竟系何香,满足宝玉的好奇心。既然第一次闻到如此甜丝丝的幽香,保不准以后还想闻,要闻就得来见我宝钗好了。

而此香宝玉不知,甲戌批曰:不知比“群芳髓”又何如?其实这就是“群芳髓”的味道,上一次在梦中闻过了,这一次是在梦外的现实中又活生生的闻到了。只不过,此时仅宝钗之“一芳”耳。或曰:此髓一香多芳,那黛玉身上的幽香,又何尝不是“群芳髓”之又一香耳?

主仆二人,先是抛出一个“金玉相配”的故事晓之以理(天缘),再用自己的美丽发出迷人的气息诱之以香,今后再找机会动之以情,不怕你宝玉不日日想见我。这香既是“群芳”之“一髓”,那宝玉闻得自然很亲昵了。

宝玉笑要尝宝姐姐的“冷香丸”,甲戌批曰:“仍是小儿语气。究竟不知别个小儿,只宝玉如此。”倒也并非如此。虽则小儿之癖,却见人大之性。又譬如爱红的毛病,小时候如此长大了一然如故。俗语云“从小看大”故也。而宝玉要尝宝姐姐的“冷香丸”,与爱吃丫鬟们嘴上的胭脂膏子,一脉相承!但,宝玉却不敢吃宝姐姐、林妹妹嘴上的胭脂(却可以吃丫鬟的),只要淘澄好的。何也?读者自己去想吧。


《梦解红楼》第八回(二):比通灵宝钗散幽香

莺儿、宝钗


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混闹”一词儿,不可谓不是宝玉性情的一个写照。从宝钗口中说出,俨然也是一位大姐姐的口吻。如要按现在人的说法,宝玉要吃宝姐姐的冷香丸,其实是一种“性的暗示”:他心里(潜意识)真相吃的,是宝姐姐的“体香”。然若如此分析起来,也便没了细品细思的味道了。当然,若宝玉真吃上一丸,倒也无妨。说不定,对的正是他闲不住的多动症。此病一解,其激情和热情冷下来,反倒喜欢上宝钗沉稳冷艳的性格,而不再是黛玉那种多愁善感的小性儿。如以此来,宝玉这才情,恐怕也就随着激情和热心的渐渐冷却而散尽了。那这“冷香丸”,可就真与“四书”相去无疑了!

而更热闹的戏还在后头。

下部分解。

参考文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新校本

《周汝昌汇校八十回石头记》人民出版社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6/2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