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趙孟頫書法,怎樣用4個月時間趕上別人學了2年趙體的水平?

huangcaiting


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當時元朝最高的統治者忽必烈破天荒的召見了一個江南凡夫,這次會面後,忽必烈高興不已,認為這個人神采飛揚,氣宇軒昂,可以稱得上是神仙人物!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記載了這段傳奇性的會面:

至元二十三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以之入見……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世祖顧之喜,使坐右丞葉李上。

“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到底是誰讓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後代如此厚贊呢?這個人就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法家趙孟頫,他也是當時南方文人的領袖和代表。

忽必烈之所以這麼喜歡趙孟頫,跟他當時在南方世人心中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忽必烈很顯然是想拉攏趙孟頫。而趙孟頫本人的成就、造詣也當之無愧,即使他不是南方世人對 代表,也足夠配得上這樣的稱呼了。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中說:

孟頫幼聰敏,讀書過目輒成誦,為文操筆立就。年十四,用父蔭補官,試中吏部銓法,調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益自力於學。

在這段記載中,趙孟頫才氣過人,記憶力超群,這自然為他之後的書法藝術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趙孟頫的字非常瀟灑,他的書法造詣也很高,很多人都喜歡它的書法。前段時間,有書友想要了解如何學習趙孟頫的書法,我認為大部分在學習趙孟頫的書法上走了很多彎路,這是非常可惜的。

而事實上,只要掌握好了三點,就可以在四個月時間內突破趙體書法!下面就談一下我的3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要深入的瞭解趙孟頫的人生經歷

(1)他的身份和他的藝術成就

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我是在學習他的書法,而不是去做一個歷史學家,為什麼要去了解他過往的歷史,瞭解他的思想,瞭解他的情感狀況,瞭解他的人生經歷呢?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那麼我認為你是大錯特錯了,因為趙孟頫的書法,他在創作這些書法作品的時候,是深深的融入了他對社會的觀察,他對於人生的感悟的。每一個他所經歷的事件,都是對他書法作品和他書法風格形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說他在寫《膽巴碑》的時候,他是處在什麼樣的人生階段,他的心情如何?他寫這塊碑的目的是怎麼樣?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影響到他書法創作時期的心情。

關於趙孟頫的經歷我想我們最應該瞭解的一點就是他的身份,因為他的身份很特殊,所以他的書法成就和風格面貌也就不同。

(2)特殊的身世

《元史·卷一百七十二·列傳第五十九》中這樣記載趙孟頫的身世:

趙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大學士,封魏國公。

在這個描述中,有兩點需要注意,第一個就是他的血緣關係,他是“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這表明他是宋朝的皇親國戚,第二點就是他不僅在元朝當官,而且他還在宋朝當官。

這兩點共同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趙孟頫的身份和他後來選擇的衝突。

(3)矛盾衝突下的藝術創作

所以,趙孟頫仕元,在當時乃至於後世一些腐朽的道學家看來,趙孟頫無疑是不忠不孝的。不忠是因為他去侍奉元朝,不孝是因為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去在元朝當官。

所以趙孟頫在元朝當官壓力很大,心情很壞,其書法也常常流露悲傷之情。

那麼,我們只要把它創作這些書法的時候,他所經歷的一些感受,他的所思所想,他的藝術追求搞清楚了,我們就有可能在臨摹的時候,更好地去接近他的想法,去揣摩他的想法,然後在他想法的基礎上,逐漸的去加以改造,把自己代入到他生活的那個情境裡面,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去臨摹他的書法作品,更接近他的藝術風格了。

因此,我們之所以要搞清楚他的人生經歷,其實主要是搞清楚他的心理狀態,因為我們知道,人們在生活中所經歷的精神活動主要表現為心理上的活動,那麼心理上的活動就會影響到人們外在的表現,藝術作品更是如此。藝術創作是一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複雜的心理活動,而心理因素在這方面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很多藝術作品實際上其實都是心理活動的產物。

如果我們能把趙孟頫在每一個人生階段,他的心理活動搞清楚了,那麼我們再去學習他的書法就非常得心應手了,就可以很快的入手了。

這個時候不管你花了多少時間去學習他的書法,你的效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說你有可能只用四個月的時間就達到了比別人要高的水平。

第二,打好楷書的基礎

(1)不可直接入手他的書法

可能有些人看到這裡就會產生一個疑問,難道趙孟頫的楷書就不是楷書了嗎?或者說我們就不能一開始直接學習趙孟頫的行書,或者說楷書?

從理論上來說,我不建議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從一開始就從學趙孟頫入手,尤其是你沒有任何藝術上的天分,你沒有任何藝術上的基礎,完全是零基礎,就開始趙孟頫的書法,那是最糟糕的狀況。

之所以這麼樣說,是基於兩個比較重要的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他的楷書完全不適合初學者學習。

趙孟頫的楷書只要我們拿過來,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他的楷書更像行書,也就是說趙孟頫的楷書並不是真正的楷書,他的楷書更介於行書和行楷之間,是一種比較流動和瀟灑的字體,這種字體在藝術上來說,他的成就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難以駕馭的。如果你沒有行書或者楷書的基礎,一開始就去學習趙孟頫的楷書,就會造成你的楷書非常的油滑,浮躁,沒有根基,最後顯得軟弱無骨甚至面目可憎,所以我不建議你從一開始就學習趙孟頫的楷書。

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

“妙悟八法,留神古雅”,

中年:

“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

這一點說明趙孟頫本人的書法也是學習前人的書法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我們學習他的書法也應該打好書法的基礎。尤其是“八法”,實際上這個“八法”就是楷書,因為書法史上有永字八法之說,所以八法後來代替楷書。因此,我們必須學好楷書,尤其是唐楷。

第二點就是趙孟頫的楷術藝術成就非常的高,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書法基礎的人來說,是難以駕馭的。

他的楷書變化多端,規律性不是很強,也不是非常的明顯,需要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才能夠更好的總結和掌握。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是比較難的,所以我不建議你們去直接學習趙孟頫的楷書。

趙孟頫還臨摹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於篆書,他學石鼓文、詛楚文;隸書學梁鵠、鍾繇;行草書學羲獻,能在繼承傳統上下苦功夫。

正如文嘉所說:

“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

虞集稱他:

“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度其形。”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學習他的楷書時候,最好把他的楷書當作行書來對待,如果我們把他的楷書當作行書來對待,那麼我們就必須有一定的楷書作為基礎,才能夠去學習行書,那麼誰的楷書比較適合作為他的楷書基礎呢?

那麼,該以誰為基礎呢?

我認為比較適合的有王羲之的楷書,柳公權的楷書,歐陽詢的楷書和顏真卿的楷書,這四位書法家的楷書都非常的好,而且藝術水平也相當的高,除了顏真卿在風格上和他有一定的不同之外,其他的書法家在風格上,在筆法上,在法度上都和他的書法有相似之處,所以我們可以拿他們四位書法家中的任何一位來進行學習,當我們把他們的楷書給學習好了之後,就可以著手去了解和學習趙孟頫的楷書了。

第三,仔細而又高效的臨摹

(1)普遍的法則

我認為第三點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在書法學習的過程中最為基礎的一點,這一點不光適合於趙孟頫書法的學習,同時也適合我們對其他書法家書法的學習。

如果我們想要用更短的時間來趕上別人花了更長時間才能達到的水平,那麼我們唯一的一個最為明智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去節省我們的時間,而我們的時間主要浪費在了大量的臨摹學習上,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效率在臨摹和學習上加以提高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反超。

所以我認為我們在臨摹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和認真,其實臨摹就是一個重複和再現的過程,只要我們把趙孟頫的楷書給吃透了,然後,我們在臨摹的時候仔細對照,加以反饋,慢慢思索,這樣的話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了解和學習趙孟頫的楷書了。

(2)臨摹的重要方面

那麼我們應該臨摹哪些方面呢?趙孟頫自己就曾說:

“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他認為學習書法筆法和結構非常重要,但是結構要比筆法重要。學習書法進步的唯一途徑和,就是臨摹學習古人的書法。因此,我們在臨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從這兩個方向入手,不要一下子臨摹太多,而是要慢慢的來,要記住一句話,有時候慢,其實就是快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我們是用了非常非常緩慢的方法,實際上,這樣的方法往往是成長最快的,不要想著去走什麼捷徑,去抄帖,把他的字帖抄下來,那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你要把每一個字吃透,然後再去弄下一個字,先把一件事情做好,才能做好下一件事情。寫字也是這樣,先寫好一個字,才能寫好下一個字。

把這一個字給寫好了,那麼再遇到其他的字,或者說由這個字衍生出來、和它類似的字,我們就可以非常輕鬆的處理好了。

比如我們學會了趙孟頫書法中的之乎者也這個之子,那麼我們再遇到靈芝的芝、遇到氾濫的泛、遇到疲乏的乏這一類字的時候,就可以非常輕鬆地寫出來了。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與我一同進行討論,堅持對書法與藝術的嚴肅思考。

《元史 趙孟頫列傳》王似峰、黃惇,《趙孟頫年表》《堯山堂外紀·卷七十》白壽彝.《中國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明代萬曆 王圻輯《三才圖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