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道德經》和楷書《千字文》哪個更適合硬筆學習?

用戶8931544752602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確實很多人用趙子昂的毛筆字練習硬筆。

趙子昂的《道德經》和《真草千字文》都是非常的優秀,如果真要說《道德經》更適合硬筆,《真草千字文》有楷書和草書筆法複雜一些。不過《靈飛經》是更加適合學習硬筆。

趙孟頫(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 [2] ,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 )、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很多人都寫過,相傳趙孟頫版本的《老子》如下圖。

上面的字,某種程度確實比較適合練習硬筆字。

那麼我們看看趙孟頫的《真草千字文》,看看適不適合學習硬筆字。

這樣的字真的不是那麼適合硬筆學習和書寫,而且很有難度。

不過有一個帖子非常適合硬筆字書寫,這個就是非常著名的《靈飛經》。

一人有感

所有小楷當中,最適合硬筆字書寫的就是《靈飛經》。

其實最適合我們當代人,還是田英章的字。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2020年2月10日滬。


一人筆記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作品。

首先,趙孟頫,元代大書法家,他在元朝延佑三年三月,時值63歲的趙孟頫為進之高士書寫了這卷小楷道德經。

在卷首,趙氏繪了一幅老子畫像,其後便是洋洋灑灑的整卷小楷書道德經。這卷墨跡為紙本,縱二百四十五毫米,橫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趙氏一生曾多次書寫小楷《道德經》。其晚年書寫的這卷長達五千言的小楷,書法結體嚴謹,筆畫精到,精工中透靜穆之氮,穩健中露靈動之神,前後風韻一致,堪稱其小楷書之精品。

其次,《千字文》是中國古代流佈很廣的一種啟蒙讀物,梁代周興嗣作。作品文辭通俗優美,典故運用豐富。歷代書法家書寫《千字文》的人很多,其中年代最早、最著名者是陳隋間的智永和尚。據記載,其在永欣寺時,曾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給浙東一帶的寺院。這些寫本(或刻本)後來也就成為入門學習書法的範本。

趙孟頫是繼智永之後,書寫《千字文》較多且最有名者,自稱“二十年來寫《千文》以百數”。從現存的七八種作品來看,大致可分成臨作和創作兩大類。前者書寫的年代較早,後者則多作於其一風成熟之嶽。此本《千字文》屬於前者,基本是以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為範本,藝術上保持了智永作品的典雅和流美。

最後,通過觀察對比,我覺得他的道德經更適合一些。

總之,這個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松風閣手寫對聯


趙孟頫的《道德經》和《千字文》是毛筆即軟筆寫就的,適合不適合硬筆學習?首先應該分析這兩幅字的書寫特點和運筆特徵,再根據硬筆書法所具備的優長,從而確定學習的摹本,更為妥貼。

一是認真分析用筆特徵,唯我適用。趙孟頫兩帖均以中鋒為基,把行書的筆法運用於楷書之中,靜中有動,斷中有連,圓潤秀美,獨具風格。雖然兩帖同為楷書,但《千字文》的字體較之《道德經》,不僅外在非常圓潤秀美,內在也是非常注重文字內涵的塑造,韻味十足。基於以上特點,選擇趙孟頫《千字文》比較適合硬筆初學者的學習。

二是選擇範本,要因筆而宜。毛筆的筆頭是用獸毛加工而成軟性的;硬筆的筆頭則是用金屬、石墨等材料加工製造成硬性的。正是由於軟筆和硬筆性質不同,雖然都能作點畫以構成漢字,但也存在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具體表現方面的差異,因此用硬筆臨習古人軟筆字帖,應當依據硬筆的固有特性,擇適用而學習,一味地生搬硬套是不行的。以上是本人自學書法時的粗淺體會,不足之處,請書友們指正!

附上我曾臨習的趙孟頫小楷《汲黯傳》局部和獨創的實用硬筆書法(部分),謹供您參考。


申正義文


我認為這兩個字帖都可以作為硬筆書法臨摹的,但是更傾向於趙孟頫的《千字文》。

目前很多書法愛好者學習硬筆書法都是臨摹古人的毛筆字的,但是也有學習今人的字帖的,比如田英章老師的硬筆字帖,盧中南老師的硬筆字帖等,但是如果說想讓自己的書法水平達到更高的話,我認為還是應該用硬筆臨古!

筆者說的兩本法帖也是比較常用的楷書字帖,其實還有和這兩個字帖差不多的,比如說鍾紹京的《靈飛經》,這也是一本不錯的小楷字帖。

那麼筆者可以選擇趙孟頫的楷書《千字文》,因為把這個楷書學好了,可以向行書過度,而行書法帖我建議也要選擇趙孟頫的《行書千字文》。

我們如果說想把硬筆書法寫好,一般都是從楷書學習的。如果不學習楷書直接跳過去的話,那麼將來寫行書的時候,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上都會有短板的。所以說,筆者選擇小楷作為硬筆的臨摹對象是非常正確的選擇!我目前也是在學習趙孟頫的行書《千字文》,就是因為當初沒有練過楷書,所以現在的字的結構就存在了很大問題。

無論是《千字文》還是《道德經》,學好了哪個都行,都能幫助自己寫出一手好字的。但是,臨帖容易,出帖難。學習書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要靠長期的練習的。而且要認真臨摹,仔細臨摹,每天都要有小小的進步才行,如果不能長期堅持的話,就很難學好書法了。

強哥淺談,插圖為強哥硬筆書法習作!


強哥書畫


硬筆書法,從本人親身經歷來說,最好從楷體練起,鑑於此選擇楷書《千字文》更合適一些,如果是小學生的話,最好先臨摹語文課本上的楷體字(每課課後都有田字格的生字),練習達到一定的量、一定的程度後,可以適當臨摹其他的字帖,啟功老先生的字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希望能幫到您一點點。


i一葉扁舟


趙孟頫的《道德經》和《千字文》是不同時期書寫的,風格略有不同。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通經濟之學,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尤其以書法和繪畫的成就最高。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書法雅言》提到:若夫趙孟頫之書,溫潤閒雅,似接右軍正脈之傳,妍媚纖柔,殊乏大節不奪之氣。

趙孟頫的《千字文》有很多版本,本文展示的版本結體莊端,圓潤流暢,略帶行楷筆法,極具二王氣度。但《千字文》筆劃的粗細變化極為鮮明,用硬筆臨習相對會更為困難,要仔細研究字形結構變化。

而他的《道德經》是晚年之作,筆法相對硬朗,極有風骨,筆劃轉折處更接近硬筆,是學習硬筆的極佳摹本。






可言書法


這兩種小楷我都臨過,值得反覆臨寫。如果是硬筆的話(雖然我沒試過),感覺《道德經》更適合些。


如登春臺


楷書與硬筆是時代的發展的產物,好學好用由時代的流行為要求,古代用毛筆,現在鋼筆,實用為習慣,習慣成自然,與字帖無關係。


沒必要寫上出生年月吧


無論是毛筆還是硬筆先臨楷書還是正確的,先掌握結構和筆法,再臨行書比較好,如果是悅已就無所謂了,只要字有美感,自己喜歡就可以了,如果要出成績,還是先練楷書比較好。


一路向心


我個人認為,硬筆最好學印刷體。

其次是魏碑,就是那種扁體字。

這樣打下基礎,再寫行書,草書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