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分蜂時,千千萬萬只蜜蜂來回飛馳,為什麼不相撞?

劉振林老劉


蜜蜂分蜂的過程

對於蜜蜂分蜂來說,實際上分為3個過程,實際上這個過程是具有引導性的,在我們看來分蜂的過程混亂,但是蜜蜂內部有調節,雖然我們至今還沒有完全弄清楚分蜂的機制,但是有一些是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的,整個分蜂過程我們可以分為分蜂前、分蜂時、前往新住址,這三個過程都是涉及到飛行的,但是又不完全相同。

1.分蜂前:對於分蜂前來說,由於蜜蜂還沒有分蜂,實際上這時候飛出去的蜜蜂很少,我們甚至發現不了,這時候只是發生分蜂的蜂群中的一些偵查蜂尋找一些住址,但是這些新的住址並沒有被確定下來,只是偵查蜂已經找到了,所以這個過程中飛行的蜜蜂很少,我們看起來就像正常的蜂群一樣,但是可以發現有明顯的分蜂熱現象,比如產生王臺,工蜂怠工,蜂王產卵減少等。

2.分蜂時:在蜜蜂發生分蜂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蜜蜂很少直接飛往新的住址,一般都會在蜂場附近結團,這個過程中蜜蜂會從分蜂前尋找到的住址中選擇一個最佳住址前往居住。在分蜂發生的時候,蜜蜂並不是一下就全部飛出巢門,而是少量的蜜蜂先飛出巢門,然後大量的蜜蜂在先飛出巢門的蜜蜂的引導下和蜂王飛出巢門尋找適合的位置結團,對於這個過程來說,實際上蜜蜂飛行的路線是有規律的,蜜蜂都向著一個方向飛行,對於附近的蜜蜂來說,蜜蜂對靜止的物體看得不清楚,但是對於活動的物體來說,蜜蜂看得比較清楚,所以蜜蜂可以比較清晰的看清楚自己周圍的情況,而一致的飛行路線讓蜜蜂不會發生碰撞。

3.前往新住址:在蜜蜂結團選出新的住址以後,這個過程同樣具有引導性,一般是在蜜蜂結團的時候住址偵查蜂通過舞蹈表現自己找到的住址,最後住址最好的一個偵查蜂的住址被確定為新的住址,然後其他偵查蜂前往觀察,所以我們在發現偵查蜂的時候的規律是先少,後多,其實後來多出來的偵查蜂就是放棄了自己住址的偵查蜂,一旦這個住址被多數偵查蜂確定,蜂團就開始飛向新的住址入住。

在蜂團飛往新的住址入住的過程與蜜蜂分蜂時的過程相似,同樣是少數蜜蜂先飛走,然後大量的蜜蜂圍著蜂王出發,其實先飛走的蜜蜂就是找到了新住址的蜜蜂,這樣的飛行同樣是一致的飛行路線,所以還是不會發生碰撞。

分蜂在實際養殖中的運用

對於蜜蜂飛行來說,並不是說完全不會發生碰撞,只是看飛行的路線,一般空身飛行的蜜蜂比較容易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所以不容易發生碰撞,但是如果是負重飛行的蜜蜂,它們難以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所以容易發生碰撞,在大流蜜期的時候我們只要注意觀察,發生碰撞的現象還是比較多的,所以在我們安放蜂箱的時候,一般要求蜂路不要在正對著,而是讓蜂路通往比較寬闊的地方,其實這也是為了避免蜜蜂發生碰撞。


蜂部落


啊!這真是個高深的問題。


曾經有科學家也想過這問題,也有答案吧!據說美國就是根據蜜蜂密集飛行不會相撞的遠離,設計無人機集群,使很多的無人機一起出動也不會發生相撞。

我只曾經看到過報道,原理也記不太清楚了,簡單介紹一下吧!

首先,蜜蜂有6300個複眼,這是首次在動物細胞內發現的超級磁鐵,使蜜蜂有超級準確精密的識別方向位置的能力,可以指引蜜蜂識別歸巢的路線,蜜源花的位置(根據偵查蜂跳舞告訴的位置)。


而且在蜂與蜂之間,這樣的“超級磁鐵”所釋放的磁力線,自然讓蜂能感覺到各自的位置,知道避讓了。

蜜蜂能夠準確迅速避讓,也是因為蜜蜂體內的鐵顆粒表面包覆著一層膜,再由蛋白質組成的骨架“懸吊”在細胞物質中,這兩條所夾的角叫“太陽角”,是蜜蜂的方向盤。這樣蜜蜂就能隨心所欲的轉換方向了。
所以,蜜蜂雖然是小小的昆蟲,但其奧妙蘊含許多的科學遠理。人們根據蜜蜂的生物特性,也得到許多啟示,發明了一些東西呢!


追花精靈


蜜蜂分蜂時,千千萬萬只蜜蜂來回飛馳,總會有相撞的時候,只是被人們忽略罷了。

一.蜜蜂眼睛結構及視覺特點

蜜蜂眼睛是由一對複眼、三隻單眼共同構成。複眼位於蜜蜂頭部兩側,呈半卵行凸起豎列。每隻複眼由約5000個小眼組成,每個小眼都有各自完善的集光、感光、辨識及傳導能力。三隻單眼位於蜜蜂頭部中間偏上位置,複眼之間,呈倒三角型排列,感光能力弱,能構成物體圖像的大概倒像,對複眼起輔助補充作用。由於蜜蜂眼睛獨特複雜的構型及構造,加之頭部轉動靈活,蜜蜂幾乎具有360°全方位的視覺能力。

二.分蜂或飛逃時飛翔高度及飛翔空間

無論是分蜂飛逃還是全群飛逃,在飛逃初期,基本以巢箱口為中心,高度為4~6m,空間厚度為2~3m,直徑為5m左右的範圍內做不規則穿梭飛翔。待分出群或飛逃群所有蜜蜂聚集後,在引導蜂或偵察蜂各種舞蹈動作及信息素的招引下,再確定是臨時就近結團休整還是直接飛逃。

三.蜜蜂體型大小及飛翔空間的關係對比

中蜂工蜂體長為10~13mm,雄蜂體長11~13.5mm,蜂王13~16mm。意蜂工蜂體長為12~13mm,雄蜂體長14~16mm,蜂王體長16~17mm。通過肉眼觀測,假使處在同一水平面飛逃蜜蜂間距為10cm,密度已相當小了。而這個間距,包括飛翔蜜蜂前翅所佔寬度在內,已是蜜蜂體型近10倍左右的距離。如果將人摩肩接踵的距離按65cm設想,活動或奔跑距離同樣擴大10倍,那麼,人與人之間相互距離已達6.5m。由此推斷,在同一水平面飛翔的蜜蜂,其體型大小與相互距離仍然相當寬鬆。

四.蜜蜂飛翔速度及肉眼觀感

中蜂滿載飛翔速度為20.9~25.7km/小時(約6.5m/秒),空載飛翔速度為40km/小時(約11.1m/秒)。因意蜂體型較大,實際飛翔速度更慢。蜜蜂在分蜂飛逃前,會吸食大量的蜂蜜,以便在新巢泌蠟造脾。由於蜜蜂負載較重,飛翔速度及飛翔距離受到很大限制。這也就是平時只見到蜂場上空蜜蜂一閃而過,而分蜂飛逃時把蜜蜂看得較為清晰的原因。

五.總結

由於蜜蜂在空中飛翔,人從地面低處向上或者斜向觀察飛逃的蜂群,是以天空、房屋或樹木為背景,將不同飛翔高度,不同飛翔空間,不同飛翔方向,交替穿梭時的透視影像,被集中疊加到同一平面的結果。正常出進巢門的蜜蜂,偶爾也會因避讓不及而相撞。分蜂及飛逃群蜜蜂在空中相撞在所難免,只是無傷大礙,被人們忽略罷了。


亢歲平


我猜想蜜蜂飛翔時翅膀發出的嗡嗡聲裡面是否還有一種超聲波,像蝙蝠一樣反射回來判斷定位前方蜜蜂或其它物體的距離呢?這還是期待科學家們更進一步的研究。


太極峽蜂情


關於蜜蜂分蜂時,千千萬萬只蜜蜂來回飛驅,為什麼不會相撞,我認為這就是蜜蜂王國的秘密,按照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是蜜蜂有五千只複眼組成,在相互感應下能分辨出前面的障礙物 ,才不會相碰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以為也不是絕對的,這只是科學家們在沒有發現有其它證據的情況下,只有默認的事實,一旦將來有新的發現,可能會否認。

因為我經常發現蜘蛛網上經常有蜜蜂撞到上面被蜘蛛捉住的情況,這為什麼蜜蜂會撞到蜘蛛網上去,它為什麼沒有看見。象題主提出的問題凡是養過蜂的人,都知道蜜蜂分蜂時是密密麻麻的,並且速度還快,可以說都是擦身而過,為什麼沒有一隻相撞呢?並且有時人去拍打它時還能夠拍打死它。我認為是不是與它的兩根觸角有關係呢?在飛行的時候,兩隻觸角好像是雷打的天線,在給蜜蜂飛行時傳達前面的障礙物信號,再傳給蜜蜂的視角,這不過是一種推測,在沒有其它科學家們的證實下,還是以蜜蜂的五千只複眼的相互感應下的效果罷。


純正農家蜂蜜


蜜蜂有單眼和複眼兩種眼睛,一個單眼看遠處的一個複眼看近處的,蜜蜂去採蜜的速度每秒四五十米,如果前面有細小的東西一樣會撞上。

我家在蜂箱傍種了一些栆樹,熱天栆樹長滿了葉子可以遮陰,冷天棗樹葉落光了又可以曬到太陽,落光了葉子的栆樹就會露出很多栆樹剌,蜜蜂採蜜回巢時也有些蜜蜂會剌死在栆樹剌上,說明速度太快了一樣會撞上。

而分蜂飛行的速度就很慢了,一秒鐘是多四五米,就相當於人開車速度快一樣會撞上,而走路再多的人也不會撞上一樣,所以分蜂時千千萬萬也不會撞上,因為速度慢?


蜂農陳師傅


蜜蜂和蒼蠅一樣,都是複眼,眼睛能夠捕捉到周圍的複雜變化,並及時調整飛行路線避免的!你若拿個竹竿來回飛舞還是能打把蜜蜂打下來的!


飛流小清新


這個東西雖然我不知道蜜蜂結構,但是,我估計她們跟蒼蠅一樣,靠那些變態的眼睛,意蜂笨重直接飛不到巢門裡,中蜂身材輕盈,都可以直接飛到巢門裡,總之她們眼睛數👍👍👍這個


淺山村


因為蜜蜂有一對複眼和三個單眼,它的複眼由五千個小眼嵌合而成,它的單眼只起感光作用,而不能成像,複眼在它的頭部兩側形成圓形的表面,它的視覺非常靈敏,對外界物體能形成全方位的感覺,所以在飛行中那怕有無數個蜜蜂飛行也不會相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