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冷门典故:吊柳会(全集)

* 含义:北宋歌妓每年清明自发相约赴大词人柳永坟地祭扫的一项相沿成习的风俗活动,宋室南渡之后渐渐消失。侧面反映朝廷诚不如沦落风尘的歌妓识才爱才,含有讽刺意味。

*典故人物:柳永 众歌妓

*前话:自比美男子宋玉的才子柳永一生为功名所累,看似倚红偎翠,流连放纵与秦楼楚馆之间,实则内心深处深埋着那个时代所有读书人对庙堂的终极向往。只是时也命也,终归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一弯残月。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望海潮

公元1002年,玉树临风的18岁官宦子弟柳永离开家乡江西准备进京赶考,其时正是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赵恒在位。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三子,喜爱文学和书法,著名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他在自己的《励学篇》中提出的。全诗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该诗雅俗参半,含义简单粗暴够直接,即只要你肯读书考取我大宋功名,就可屌丝逆袭高富帅,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如此赤裸裸的闪着人性光辉的诱惑,让一众急绿了眼睛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铁柱们沉迷、奋斗了自己既要强又苟且的一生。达者瞬间前程似锦,荣华富贵。败者则笑渐不闻声渐悄,青丝白发度残年。

比如在宋元语林趣话中记载的一则故事就深刻展示了科举对读书人命运的巨大改变:据说福建有一位叫做韩南老的人,参加科考无数次均落第,同乡人都嘲笑和冷落他,也没人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可这位铁柱却发了狠心坚持一条道跑到黑,最终在七十多岁时参加殿试面见了皇帝。由于他的及第高中,同乡人马上变脸想与他拉上关系,甚至有一个大土豪竟托媒人前来求亲,想把年轻貌美的女儿嫁给他。韩南老觉得甚是可笑可叹,遂慢悠悠的吟出一首打油诗来作答,诗云:“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着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陈建斌-宋太祖

小镇青年柳永一路行行停停,不觉这日便来到了自古繁华兴盛的杭州。因迷恋沉醉杭州的美丽景色、歌舞升平和红花柔柳、楚腰佳人,遂任性的一直逗留到了第二年还不肯起身赴京赶考。说来凑巧,公元1003年,柳永的同门师兄孙何到杭州就职两浙转运使(相当于浙江和江苏两省的省委书记),二人当年都曾在倡导古文运动的先驱王禹偁(chēng)门下求学,虽然年龄差了十几二十岁,但却成了布衣之交。如今孙何中第为官,柳永自然想要去拜会一番。但没有想到孙何门禁森严,三番五次的都被截留在保安那里登记等通知,苦等了好几个月却根本连一星半点的回音都没有,看来普通老百姓走正常途径是不可能见到地方大员了。不死心的柳永又经过多方打探后,得悉孙何经常邀请杭州出名的歌舞妓女到家里助兴,于是灵机一动,自己动手填词作曲写了首流行金曲《望海潮》,并找到红颜知己当时杭州城里的著名歌女楚楚,拜托楚楚如有机会到孙大人府上表演助兴时可以唱这首词曲。

没过多久,孙何在中秋夜大宴宾朋,歌女楚楚受邀参加并在众人面前曼妙的演唱了这首《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无涯。市列珠玑(jī),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chóng)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jì)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听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佳句后,不免大为赞叹,便询问是什么人这么有才华,可以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词曲?楚楚如实相告,第二日,柳永便被孙何召见。《望海潮》也迅速传遍了整个杭州城,进而又沿着当时的大运河一路往北,传到了苏州、常州、润州、江宁、扬州,最后传到京城,柳永因此而声名大噪。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苗侨伟,完颜亮

据说世居干燥落后的北方金国国主完颜亮看到《望海潮》后,立刻深深感受到来自烟雨江南满世界招摇炫富的强烈刺激气息!为了一解羡慕嫉妒恨之情,他让人将此词刻在一副江南美景图上,每日吟赏揣摩,并霸道蛮横的赋诗道:“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来抒发自己想要占有天堂般的烟雨江南的野心和气魄。没过多久,完颜亮即率百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了宋朝。

一向不喜欢柳永词风的士大夫们抓住了其因词而引发战争的小粗辫子,向皇帝打小报告说他的诗词有通反之心,宋真宗听后,想要治罪柳永,不料却被柳永头号粉丝刘娥皇后干预阻拦,因而保住了一条小命。但据史书记载,完颜亮南征宋朝是在公元1161年,那时的宋朝皇帝已经是宋高宗赵构了,距离宋真宗赵恒和皇后刘娥足有一百多年之久,所以后半段应该纯属杜撰。不过却可以想见柳永的词在当时是多么的风靡天下和影响深远。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甘婷婷-刘娥

而救过柳永的刘娥皇后,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中的女主角。

话说狠角色刘娥在后宫中虽然一直独得真宗宠爱,但却因为出身卑微和始终没有生育而无法被名正言顺的提拔为正宫娘娘。随着年岁越来越大,刘娥不免焦躁紧张起来,尤其当她听说大臣们提议皇帝册立宰相沈伦十四岁的孙女为后时,更是气嫉交加,妒火攻心。所幸真宗皇帝不爱萝莉爱少妇,没有答应大臣们的主张。

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干点什么的刘娥没多久便瞄上了刚刚有孕的李宸妃,她佯装怀孕,并和李宸妃同日生产,然后买通李宸妃身边的太监宫女,将皇子偷来自己这边,再脑洞大开的用一支剥了皮的狸猫顶替小皇子。不明所以的宋真宗看见李宸妃产下了血淋淋的怪胎,自是吓得一身冷汗,盛怒之下将李宸妃打入冷宫,而终于诞下皇子的刘娥则师出有名的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四十四岁。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金超群-包拯

再后来,据说有黑人血统的包青天包拯横空出世解开了李宸妃生狸猫的宫闱秘史,使得李宸妃和儿子骨肉相认。这个儿子就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的偶像--一代明君宋仁宗赵祯。

另外,真宗的第一任皇后姓潘,是大宋开国名将潘美的女儿,潘美因为小人离间和争军功,而间接导致名将杨业战死,从而被后人加工润色为奸臣潘仁美陷害忠良杨家将的传奇故事。其中佘太君、杨六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等几乎都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杨家将

*鹤冲天

不到20岁的柳永因为一首词而扬名立万,闻名遐迩,在两浙一带成为了网红般的现象级存在。歌女们争相邀约柳永为自己填词作曲,都以唱柳永的词为毕生的职业荣耀,而在娼馆中如鱼得水的柳永则迷醉沉沦在温柔乡中,一觉醒来便已是白云苍狗的六年时光。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某日,26岁的柳永望着因酒色过度而略显疲惫苍老的面庞,忽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的事实,而他年少时立志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梦想和抱负却被压在了箱底,六年来从没有见过天日。此时的扬州城中万籁俱寂,只有明月一颗敷衍的陪伴着还没有入睡的或惆怅、或哀怨、或失意的世人。“风花雪月虽妙,却终归不要辜负了似锦前程才好!如斯,才衬得上这天赐的才学和品貌。”自视甚高、风流倜傥、玩世不恭的柳大才子信心满满的对着月亮鼓舞着自己。

公元1009年,志在必得的柳永在第一次科考中名落孙山,其文被宋真宗批示“属辞浮糜”,不予重用。愤愤不平的柳永自然不服气官家对自己作品和才情的鄙薄,所以大笔一挥,写下了影响他一生命运的《鹤冲天·黄金榜上》来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其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冠绝京城,甚至传入深宫大内,让宋真宗听得甚是刺耳和不爽。“小兔崽子,我费劲吧啦的让天下文人都去读书考取我赐予的大宋功名,你却不识相的唱反调说朕的功名利禄是浮云,还说不如换成手中的一杯酒和妓女的歌唱。这种不端正、不积极要求进步的态度还想当公务员过体制内的生活,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俗话说得好,得罪领导上司还有你的好果子吃吗?你还会有什么前途和未来吗?不给你使绊儿让你半世不遂就算你福大命大烧高香了。这不,还当自己是没事儿人的柳永几年后第二次参加了科举考试,这一年是1015年,30几岁的柳永被宋真宗再次划掉功名,并对手下官员轻蔑的嘲讽讥笑道“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且去填词去吧!”

真宗这一句且去填词的最高指示,让柳永在公考这条路上彻彻底底的绝了念想,前途完全无亮。皇帝亲自黜落发配的人,以后还有哪个主考官敢冒大不韪去提拔举荐呢!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陈建斌-宋真宗

正在青楼和红颜知己虫娘你侬我侬撒狗粮的柳永听到了皇帝的指示后,只是微微的惨然一笑,然后便闭上眼睛不再言语。虫娘焦虑的盯着爱郎怕他受不了打击,刚要轻言劝慰,柳永这厢却忽然站起身来走到桌边,拿起毛笔刷刷刷几下在自己刚写完的诗词上写下了“奉旨填词柳三变”七个大字(柳永原名柳三变)。

这种心酸和无力的反抗,让柳永开始完全释放自己,他不再顾及形象,终日混迹于青楼,以妓院为家,待妓女们如姐妹,“皇家填词大师”柳永很快成了京师汴梁妓女们心中最受欢迎的人。她们只要有了新曲子,就去求柳永填词,而且但凡经过柳永填过的词,必定能盛行一时,大大增加歌舞妓女们的演出收入。所以,京城娱乐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被歌女们亲切地称呼为柳七。从这首流传于青楼歌坊的打油诗中可见京城的歌女对柳永的喜爱实在是无以复加,甚至还发生过三位名妓争相“包养”柳永的闹剧。而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虫娘后因生病,与柳永短暂分别,但据说从那以后,今生未再相见。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虽然在娱乐界的事业混的风生水起,生活上也是“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的浪漫潇洒,但其实,一心想要走进庙堂的柳七哥的内心深处之痛苦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诚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们若不是被体制所抛弃迫害,又怎么会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呢!所以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柳永无非是用这种浪荡的破罐子破摔的做法来麻痹和伪装自己罢了。

套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为本小段作结:

挣不来钱就说自己视金钱如粪土,当不上官就说自己无意仕途,淡泊名利。不曾大富大贵过,哪来的资格淡泊名利?古往今来,许多人口中的淡泊名利,都是被迫的,其实就是束手无策,事业失败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而已——不淡泊名利,还能怎样?

*踏莎行

公元1024年,人到中年的柳永不出所料的第四次科考失败,虽然他曾天真的以为宋真宗赵恒已经驾鹤西归,换了一任皇帝的科考或许会对他公平、公正些。但只有十四岁的新皇帝宋仁宗赵祯根本是个傀儡摆设,真正主掌朝政的是堪比武则天和吕后的差一点就登基为女皇的刘娥皇太后。刘娥是真宗最爱的妻子,真宗每次批阅奏章,都是刘娥陪伴协助处理国事,且常被真宗称赞为办事“周谨恭密”。真宗驾崩后,掌握朝政大权的刘娥临朝称制,威震天下。

那么别致的问题来了,据说是柳永粉丝的刘娥皇太后为什么不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柳永一次翻身的机会呢?

不才以为,在政治上及其成熟敏锐的刘娥作了如下考虑:既然柳永是当年丈夫真宗明确表示过的不喜欢的人,那么,我刚接手丈夫的天下,这龙椅还没坐热乎,又怎么能公然忤逆先皇的意思呢!提拔柳永,不就等同于向世人昭告我在明晃晃的和先皇作对吗!寇准、包拯,丁谓、范仲淹那些个大臣们本就不服我的管理,如果被他们抓住了话柄,可就得不偿失了。真是万万使不得,使不得啊!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邓伦-范仲淹

所以,一身才华能耐就是不出息的柳永第四次被皇家冠冕堂皇的拒之门外,弃之不用。他的好友范仲淹,就是那位写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不忍心看见好友因仕途受挫而自暴自弃,整日里醉生梦死,浑浑噩噩。所以想要柳永随他一起去粗砺苦寒的西北感受一下别样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一味地在胭脂水粉间虚度年华,浪费生命。正是好男儿志在四方,应建不世之功业,虽然暂未得志,但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胸怀天下,不以所处云泥之别而妄自菲薄和轻言放弃。

于是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清晨,范仲淹来到了青楼,对着刚刚醒酒的柳永委婉的建议道:“耆卿(柳永字耆卿),你生长在官宦之家,一直金马玉堂,繁华盛景,你还没接触到百姓的辛酸和疾苦,也难怪你始终是花间派的情调。自古以来,只有深入实践,体验民情,才会知道该写什么样词,不如近期随我去趟西北?”

已经对未来失望透顶的落魄的柳永望着比自己小五岁但却早早就进士及第的好友那一脸的真诚和良善,不觉内心忽然一阵绞痛:“哎!想我半世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罢了,罢了,且离开这恼人的汴京,划叶扁舟,随希文(范仲淹字希文)天地间去漂流浪荡也好!”不日,柳永依依作别一众美女歌妓,简单打点了行装,便启程和范仲淹来到了霜冷剑寒、白草黄沙的边陲塞外。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吴磊-狄青

在那里,柳永经由范仲淹的引荐结识了面有刺字的名将狄青。这位在战阵中喜欢披头散发,戴青铜面具的大将军和柳永一见如故,并赠予了他一把吹毛刃断、 斩金截玉的宝剑。而柳永也真切的感受到了金戈铁马的热血战场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风光。如斯的震撼,让柳永备受鼓舞,一扫之前悔暗压抑的痛苦心境。最终在将军狄青的营帐里,写下了他人生第一首壮怀激烈的词作《踏莎行》:

谋臣样樽俎(zūn zǔ),飞云骤雨,三军共戮力番儿未去!天时地利与人和,西酋(qiú)谁敢轻相觑。

鼐鼐(nài)楼台,草迷烟渚(zhǔ)。飞鸿惊对擎天柱!雄风高唱大风歌,升平歌舞添情趣。

这首豪情万丈的词一改柳永婉约阴柔的风格,后来成为了范仲淹和狄青军营里战士们必唱的军歌。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其中,词中第一句提及的谋臣样樽俎来源于典故“折冲樽俎”。折冲是种战车,因为能遏止别人的冲锋,好象把刀折断了一样,所以名折冲。在汉朝时期,折冲骑兵是外交官的护卫兵,所以也有人将成功的外交称为折冲外交,后渐渐地成为一种官位,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甘宁都曾被封为折冲将军。而樽俎则是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

“折冲樽俎”发生在春秋时期,那时诸侯纷立,中原强国晋国开始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势而派范昭出使齐国。当时的齐景公并不知道范昭的真实来意而盛宴款待。席间,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试探道:“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没有多想的齐景公立刻让左右侍臣将酒倒在自己的杯中给了范昭,范昭接过酒杯后一饮而尽。看似平常的讨酒,实则深藏着对齐国的大不敬,因为依照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不能僭越。聪明的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而范昭故意违反礼节的试探就被晏婴识破和巧妙的化解了。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马天宇-晏婴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晏婴这样的贤臣,如果发动战争,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后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意为在外交谈判上不用武力而克敌制胜。

让孔子敬佩的晏婴还有一次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字婴)的身材矮小,就命令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子从小洞进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洞。”招待晏子的官员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

所以谋臣样樽俎就是谋臣应该像晏婴那样有折冲樽俎的能力和实力。

*定风波

为人仗义、讲究的范仲淹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在柳永散心回来后,又给其引荐了一位大人物,即北宋词坛“四大开祖”之首的当朝权倾朝野的宰相晏殊。

据说晏殊5岁能诗,7岁能文,是个神童。14岁进士及第,并得到真宗的特别青睐,年纪轻轻就当了太子的老师。他为官期间慧眼识人、举贤荐能,先后发现和培养了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和富弼(晏殊女婿)等一众牛人。还有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被世人唤作红杏尚书的宋祁,用“汉书下酒”的苏舜钦等等许多手握重权的达官显贵。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朱一龙-晏殊

仕途亨通的晏殊子孙满堂,四十七岁时生了最有名气的第七子晏几道,小晏给后世留下了“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春风自是人间客,主管繁花得几时?”等名句。其中又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最,该句曾被近代文学泰斗谭献在其《复堂词话》中评为“千古不能有二”。而小晏少时曾在父亲的宴席上,当着一众道貌岸然的有身份的人面前,懵懂无知、断断续续的背诵出了柳永的“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这句直白的艳词。眼见宾客们一个个偷偷的露出你懂得的坏笑,气得好面子的晏殊羞红了一张老脸。厉声喝止了小晏后,晏殊喝了一口闷酒,心中暗暗咒骂道:“这柳永不写阳春白雪,天天尽是些淫词荡语,低俗、粗鲁、下作、幸得当日没有提携将他打发走了,否则若提及我的门生里面竟然还有一个柳永,可是要丢人丢到家,成为大家的笑柄谈资了!”

原来,柳永那日满心期待的来到晏府,刚一落座,就被少年得志、富贵优游的晏殊一脸嫌弃的问道:“平素里可作些曲子吗?”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朱一龙-晏殊

柳永恭谨的回答道:“和晏公一样,喜欢填词作曲。”晏殊斜瞥了比自己还长七岁却一事无成的妓馆常客,不免慢悠悠的回了一句:“我虽然作曲子,但可不会写“针线闲拈伴伊坐”这般风情的句子。”柳永一听,立马明白了晏殊的意思,识趣的起身告辞。而让晏殊讥讽的这个句子出自柳永的《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此词描写的是少妇与情郎分别后,诸般思念之情景,属于闺怨词的代表作。到了元代,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雨霖铃

蹉跎半世的柳永在50岁那年,由于宋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始终不第的那些倒霉蛋儿们放宽了录取尺度,所以是年春闱,已接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老年人柳永抛下了浅斟低唱,风风火火的报名参加了考试,终于暮年进士及第。

柳大叔临行上任那天,据说妓女们排列整齐,夹道欢送,依依不舍的与多情才子柳七作别,其肝肠寸断的盛大场景在柳永的《如梦令》一词中做了详尽的记述描写。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

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

偷泪。偷泪。那得分身应你。”

红裙十队与偷泪,让柳大叔深切的感受到了来自一向被世人所鄙夷的妓女们的真情实意,尤其看着眼前为自己哭的抽抽噎噎的美女佳人和她们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盘缠,更是感到这半世梦寄青楼,情依烟花的浪荡算是值了。

离开京师的柳大叔轻舟快马,不日便来到了江州地界(今上海)。这江州城中有一名妓唤作谢玉英的, 肌肤胜雪,眉目如画 ,能歌善舞,风姿绰约。

柳大叔本是欢场中人,听得当地有这么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儿,那自然是要见上一见的。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万茜-谢玉英

是夜到得青楼后,柳大叔在谢玉英的房间里却蓦然发现了她用蝇头小楷细心整理抄录的工工整整的《柳七词》一书。从头翻来,看着这一首首凝结了自己心血和人生经历的字句,不免往事一幕幕涌上了心头。青梅竹马的梅枝,红颜知己虫娘,艳冠汴京城的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三位名妓,被晏殊嘲笑,被官家黜落,好友范仲淹的失望...

“柳七哥,可还瞧得上奴家的字!”谢玉英轻轻的依偎在柳永怀里妩媚的问道。

“字迹娟秀遒丽,翩若青云,甚好!甚好!只是怕我的词还配不上姑娘的字哩!”思绪被打断的柳永回过神儿来欣然的赞赏道。

“是奴家的字配不上柳七哥的词才对。”

“配得上,配得上。”

“那就好,只不过怕这词还整理的不够完整,莫要遗漏了一些。”说到这里,谢玉英又小心的翻了翻《柳七词》

柳大叔在红烛摇曳跳动的暧昧红纱帐里,看着眼前杏脸桃腮的美人儿如此爱惜珍视自己被官方不认可和鄙薄的淫词浪句,不免心头一热,大为感动。原来世上还是有人珍柳词如珠宝,惜我柳七如知己的。

才情相配的二人因此更加知心倾心,情投意合,如胶似漆,都视彼此为今生的唯一。临别赴任时,柳永更是对天发誓,今生今世将对谢玉英永不变心,谢玉英也答应柳永从此闭门谢客只服侍其一人。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万茜-谢玉英

三年后,柳永任期届满,满心欢喜的来到江州与谢玉英相会。不想谢玉英却违背誓言去陪客喝酒了。备受打击的柳永十分惆怅,遂在谢玉英的花墙上写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随后,黯然离开。

谢玉英回房见到柳永写的词后,万分惭愧自己未能信守约定,又暗自欢喜柳永果然真爱自己,是个诚信的多情才子。思考斗争了一夜后,谢玉英为爱奋不顾身,卖掉家私赶往京师寻找柳永。几经周折,谢玉英终于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中找到了柳永。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又过了几年,仕途不顺的柳永身心俱疲,死在名妓赵香香家中。柳永一生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了一笔钱为他安葬。柳永出殡时,整个汴京的妓院停业,所有妓女全员出动为他送行,个个哭得梨花带雨,一片哀声,数里可闻。谢玉英曾与他为夫妻,所以为他戴重孝。两个月后,哀伤过度的谢玉英痛思柳永也相随而去。陈师师按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柳永墓旁。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钟欣桐-赵香香

后来,每年的清明节,妓女们都备好美酒佳肴自发到柳永墓前祭奠,慢慢的就成了一种风气,叫“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如果妓女们到城外踏青,必须先“上风流冢”,否则,就是不懂规矩会被人看不起。直到北宋灭亡,高宗南渡,这种风俗才中断。后来,同样喜欢逛妓院的明朝大剧作家冯梦龙将这段往事编写成了《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一文,使其流传于世。遂有人据此作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意思是说掌握权势的官老爷们,还不如妓女识人才,重人才。

柳永的一生,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充满了低级趣味的一生,可在底层阶级妓女们眼中,他却是一个高尚的、有才华的、有道德的好人。在不才看来,柳永只不过是个任性的一生都不肯长大的孩子,他幼稚,所以写下了《鹤冲天》来直白的得罪能决定他命运的皇家上层;他不愿低头,所以任凭好友范仲淹的苦口婆心,依然不作理会,我行我素的继续写不被士大夫们认可的糜浮诗词;他不喜逢迎,所以在晏殊府上,不肯屈就的哪怕说一句低三下四的违心话,不陪笑脸,不做解释,耿介的让人心疼。


花千树下神侃成语典故之“吊柳会”—大词人柳永的花花公子浪荡记

王一博-柳永

斯人已乘黄鹤去,唯留诗词千古传。

让不才就用柳永最有代表性的,也是他写给红颜知己虫娘的一首《雨霖铃》来结束“吊柳会”这一伤感的典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