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

近兩年,隨著生豬價格的不斷上漲,投身農村養豬業的村民不斷增多,然而,養豬環保新形勢下,對於豬場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尤其是環保治理下,為實現養豬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豬場廢棄物的治理也成為了重中之重!

在筆者看來,對於豬場廢棄物的處理,要按照源頭減量,終端處理!要改變養豬的模式,由傳統的水衝改為幹清糞,做好雨汙分流,乾溼分離,對豬場糞尿實現資源化以及能源化的治理。實現豬場廢棄物“變廢為寶”。

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


一般來說,對於農村小型養豬場,可配套豬糞尿的集汙池、沼氣池,可按照先乾溼分離,然而進行沼氣發酵,沼氣用於豬場採暖或發電照明,沼渣以及乾溼分離後的原料進行有機肥的堆肥,而後進行生態還田!

而對於規模化的養豬場來說,適合採用異位發酵床養豬技術!一般來說,異位發酵床的建設應按照每頭豬面積不小於0.2平米,集糞池的容積按照每頭豬不少於0.2立方米,進行建造!位置的選擇一般靠近豬圈舍,建造在水位較低的地方,併入異位發酵槽的入口應設置在豬場刮糞口一端。土建要求雨汙分流,做好防滲處理,圈樑加固。並在發酵床上方架設大棚,做到保溫防雨,兩端設置門簾,確保通風。

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


在墊料的選擇上,多采用硬質墊料,確保墊料的通透,降低“死床”風險,一般多選用木屑、稻殼或將秸稈粉碎使用,一般來說2年左右可進行更換。除了墊料要求透氣性外,菌種的要求也有嚴格的規定。要選擇品質較好的菌種,這有利於縮短髮酵的週期,按照1³墊料混入50~100克菌種,將菌種均勻的噴灑。

當然,對於豬糞尿來說,通過專門的刮糞裝置清理到集糞池中,為了降低發酵床死床的現象,要嚴格控制豬糞尿的含水率,一般來說,45%的含水率最好。倘若含水率過高,可加入幹糞料進行中和,而含水率過低,可通過發酵床專門翻拋設備的噴淋裝置進行調節。原則上,對於原料的要求是“手抓不出水分”!

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


在翻拋設備運行方面,一般來說,運行初期以每天3~5次為好,並要求每次有新添加時要進行翻拋,翻拋的深度控制在25公分左右,確保翻拋充分,避免翻拋不充分造成厭氧發酵形成死床,造成生產後的有機肥質量下降,不利於二次出售。

當然,在有些農村養殖場中,有些養殖戶在實際運行中,總是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有時是因為建設的地址不合理,容易造成雨水侵入,形成死床。有時是豬糞尿含水量過高,直接進行排入發酵槽中,造成菌種死亡,形成死床。這些問題,很多都是因為養殖戶對於工藝流程不清晰,再次菌種在厭氧環境下,難以實現對豬糞尿的降解!

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


不過,對於異位發酵床養豬技術來說,更多是適用於規模化養豬場,比如說年出欄達500頭以上的。而對於農村的很多散戶豬場來說,種養循環模式處理養豬廢棄物更為合適!

農村養豬“新模式”,異位發酵床技術,你家豬場適合嗎?不妨看看!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