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说和导购员李佳琦的网络直播

电视购物说和导购员李佳琦的网络直播

先前看新闻,说,李佳琦直播翻车。就是那个不粘锅粘锅了。人民群众纷纷出来发表观点,无外乎斥责他只顾赚钱什么垃圾玩意都推给粉丝。

几天后,李佳琦出来回应,说直播时未按说明书操作才致粘锅,一翻解释倒也说得通。

反正是是非非,在社交网上照例吵嚷一阵。讥笑者有之,理解者有之,认真吃瓜者亦有之。然后生活照旧。

日前,GQ一篇深度人物报道“幸存者李佳琦”横空出世,李佳琦再度回到大众视野当中。扬扬洒洒上万字的长篇报道,据说跟访俩月,采访相关人员多达三十人,反复打磨文稿,终于在李佳琦翻车风波后适时推出大作。

果然效果很轰动,十万加自不待言。关键是让人民群众了解一个更加立体的李佳琦。他在人们眼中更具体化,不再仅仅是那个快语速说产品的网络销售员了。

眼下做直播的人多了去了。大概无人不想成为李佳琦,如他一样超强的带货能力。

在消费主义的大环境下,一切以商业价值为最高准则。普通出身的李佳琦在某种意义上真可谓一步登天。换句话说是他不早不晚赶上了直播风口,大势选择了他。

在这种情形下,没有李佳琦也会有张佳琦赵佳琦。

一将功成万骨枯。为数众多的网络博主没有出人头地,每天直播十小时,无论如何努力却换不来体面生活者比比皆是。吃肉喝汤者永远是头部少数者,底层的迟早是个死。

处于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话不假,是有一头两头猪高高飞起,没有人注意到那些飞不起的横尸遍野。因为人们习惯性往上看。

有人说,李佳琦直播卖货,跟以前的电视购物一毛一样啊。现在蜂拥抢货的年轻人和彼时拿起电话订货的中老年有何分别呢?

乍一看,两者在形式及话语讲述上还真挺像的。但稍一分析差别之处也就见分晓了。

电视购物是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购物渠道又极有限,消费者很容易被忽悠。现在网络时代了,什么物品都能查个底朝天,年轻人追求的是购物效率和性价比,购物播主好比是你的一个好朋友,坐在客厅里向你介绍一款好用且不贵的物品。像李佳琦那个级别的自然特注重个人品牌,卖烂货无疑于自砸招牌,卖真货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必要卖烂货冒万夫所指的风险吗?

一来他走的是量,短时间内薄利多销,吸引更多粉丝,雪球越滚越大。二来受众省去挑货的时间,不用货比三家的浪费大把时间,顺便还讨个粉丝优惠价,省去时间成本到手更低廉的货,何乐而不为呢?

商家,李佳琦,李佳琦粉丝,三者通过网络通讯技术自由连接在一起,各取所需,各得所愿,这是三赢的局面啊。

说白了,李佳琦干的就是网络直播导购的活。本来他的老本行就是美妆柜台导购员啊。让他输出美容干货或给粉丝指导人生也不现实啊。

实质上李佳琦并不跨界,只是换了工作场所,从线下柜台挪到线上直播间。顶多算是传统零售升级为网络销售。这不正是十年来中国零售业一直在干的事么?

不反对李佳琦的带货模式,要知道人家是淘宝上开的直播,淘宝是什么地方,众所周知的购物平台啊,直播带货不是天经地义吗?

所以,不酸,不讥笑李佳琦是一种本分。毕竟人家的高收益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服?比一下三十秒内能给多少人涂口红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