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購物說和導購員李佳琦的網絡直播

電視購物說和導購員李佳琦的網絡直播

先前看新聞,說,李佳琦直播翻車。就是那個不粘鍋粘鍋了。人民群眾紛紛出來發表觀點,無外乎斥責他只顧賺錢什麼垃圾玩意都推給粉絲。

幾天後,李佳琦出來回應,說直播時未按說明書操作才致粘鍋,一翻解釋倒也說得通。

反正是是非非,在社交網上照例吵嚷一陣。譏笑者有之,理解者有之,認真吃瓜者亦有之。然後生活照舊。

日前,GQ一篇深度人物報道“倖存者李佳琦”橫空出世,李佳琦再度回到大眾視野當中。揚揚灑灑上萬字的長篇報道,據說跟訪倆月,採訪相關人員多達三十人,反覆打磨文稿,終於在李佳琦翻車風波後適時推出大作。

果然效果很轟動,十萬加自不待言。關鍵是讓人民群眾瞭解一個更加立體的李佳琦。他在人們眼中更具體化,不再僅僅是那個快語速說產品的網絡銷售員了。

眼下做直播的人多了去了。大概無人不想成為李佳琦,如他一樣超強的帶貨能力。

在消費主義的大環境下,一切以商業價值為最高準則。普通出身的李佳琦在某種意義上真可謂一步登天。換句話說是他不早不晚趕上了直播風口,大勢選擇了他。

在這種情形下,沒有李佳琦也會有張佳琦趙佳琦。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數眾多的網絡博主沒有出人頭地,每天直播十小時,無論如何努力卻換不來體面生活者比比皆是。吃肉喝湯者永遠是頭部少數者,底層的遲早是個死。

處於風口,豬都能飛起來。這話不假,是有一頭兩頭豬高高飛起,沒有人注意到那些飛不起的橫屍遍野。因為人們習慣性往上看。

有人說,李佳琦直播賣貨,跟以前的電視購物一毛一樣啊。現在蜂擁搶貨的年輕人和彼時拿起電話訂貨的中老年有何分別呢?

乍一看,兩者在形式及話語講述上還真挺像的。但稍一分析差別之處也就見分曉了。

電視購物是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購物渠道又極有限,消費者很容易被忽悠。現在網絡時代了,什麼物品都能查個底朝天,年輕人追求的是購物效率和性價比,購物播主好比是你的一個好朋友,坐在客廳裡向你介紹一款好用且不貴的物品。像李佳琦那個級別的自然特注重個人品牌,賣爛貨無疑於自砸招牌,賣真貨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還有必要賣爛貨冒萬夫所指的風險嗎?

一來他走的是量,短時間內薄利多銷,吸引更多粉絲,雪球越滾越大。二來受眾省去挑貨的時間,不用貨比三家的浪費大把時間,順便還討個粉絲優惠價,省去時間成本到手更低廉的貨,何樂而不為呢?

商家,李佳琦,李佳琦粉絲,三者通過網絡通訊技術自由連接在一起,各取所需,各得所願,這是三贏的局面啊。

說白了,李佳琦乾的就是網絡直播導購的活。本來他的老本行就是美妝櫃檯導購員啊。讓他輸出美容乾貨或給粉絲指導人生也不現實啊。

實質上李佳琦並不跨界,只是換了工作場所,從線下櫃檯挪到線上直播間。頂多算是傳統零售升級為網絡銷售。這不正是十年來中國零售業一直在乾的事麼?

不反對李佳琦的帶貨模式,要知道人家是淘寶上開的直播,淘寶是什麼地方,眾所周知的購物平臺啊,直播帶貨不是天經地義嗎?

所以,不酸,不譏笑李佳琦是一種本分。畢竟人家的高收益不是大風颳來的,不服?比一下三十秒內能給多少人塗口紅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