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 願天佑中華 戰勝疫情

約二十年前,非典肆虐。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橫行。

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次?是在什麼時候?

抗洪、抗非、地震救災。

在重大災害、疫情面前,我們統一指揮、高度協調,國家社會制度的優越性讓每個人安心、齊心,更有信心!

白衣天使、解放軍的“逆行而上”,再次讓國人看到在危難面前,總是有無名英雄們共同鑄就真正的國之棟樑!

此次疫情的源頭或者說起因,有說蝙蝠的、有說蛇的、有說竹鼠的,有多名學者或專家對此做過表述,但目前還沒有官方發佈,比如說就是吃蝙蝠、就是吃蛇吃出來的,還沒有官方確定的說法,或者說用詞比較謹慎、嚴謹。即便如此——自從那個海鮮市場第一次被提及,到最先發病的人群,到隨後一條條碎片化的信息逐步批露,已經讓很多人潛意識裡在說——這個災,就是瞎吃吃出來的。

海嘯、地震,那是天災,那沒辦法避免。如果真的是什麼吃蝙蝠吃出來的“人禍”,想想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包括對社會的影響;想想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這代價是不是——有點大?

如果真是吃出來的“人禍”,那給人感覺就像一張考卷:是,我們高度協調,等於我們把那最難的大題,二、三十分的應用題,疫情防控、救助做的很好;卻在一兩分的小題目上、在所謂什麼野生動物市場監管上翻了船,那感動之餘就總會覺得有點窩囊。

我不是學醫的,自己印象中,能人傳人的傳染病可能就是一些紅眼病啊、肝炎啊、艾滋病啊什麼的。最近這一段時間,被媒體科普了很多關於蝙蝠、埃博拉相關的知識,用我的話簡單概括吧,就是:“第一、這些東西很危險;第二、你不招惹它們,一般它們也不招惹你。”那按我的理解,除非是我們把養豬場或者養雞場修到蝙蝠窩了,否則如果不是高頻率直接食用這些所謂“野味”或者其食物鏈相關的野生動物,至少這個“病源”的可能性就沒那麼高。

非典的時候,有人說是“果子狸”,包括後面又有什麼——為果子狸“平反”,其實直到非典結束,說實話我都不知道啥是果子狸,當時只是覺得:這下看誰還不吸取教訓,以後還敢亂吃不?監管部門還敢大意不?如今又據說是吃蝙蝠、吃蛇,同樣的問題又出現在我腦海中。

我們好像善於遺忘,就好比前幾天有幾個女孩開車進故宮,本來已經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但是疫情出現後,很難再搜到“開車進故宮”的後續報道,比如“相關責任人員最後是怎麼處理了啊”什麼的,當然!——這個例子也許舉的不是很合適,這顯然不是一個級別的話題;這麼說吧,我想起以前看過一個賣假煙假酒的,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了實話了,他說:“我哪怕被抓十次,這中間你甭管又是罰款又是送禮什麼的,你只要讓我跑掉一次,那九次的錢——全能回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違法成本的問題,“十次”、“一次”和“九次”這些量詞恰恰說明了違法者心裡的潛臺詞:“社會危害我造成了,但是你能把我咋地嗎?完了我在裡面還有利可圖。”

再說起這個吃野生動物這個事,其實和賣假煙假酒差不多,也是三方——買的人、賣家、管理者。但我們說如果是由於吃蝙蝠這些引發的此次疫情,那這個違法成本有多大呢?是一個海鮮市場能擔得起的嗎?包括管理者,或者我們叫責任人,發生這麼大的事件,該追責到哪一層呢?特別是這裡面這個所謂的違法成本,要怎麼弄,才能讓後面的人長記性呢?如果真是“人禍”,就像我開頭說的——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次?是在什麼時候?那麼,我們要不要有下一次呢?

現階段的首要任務不是所謂的追責,而是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消滅病毒,我相信在我們國家堅定而有力的領導下,一方有難、八方馳援,一定能夠渡過難關、戰勝疫情!

另一方面,恰恰是這一個個“拋棄”自己的家人衝向前線甚至犧牲的醫護工作者及科研人員,不誇張的說,現在她們就是大家健康活下去的希望,她們越是義無反顧,越是讓人覺得有一天這個事一定要有個交代,怎麼就爆發的?為什麼是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秋後算這個賬,且不再說什麼如果真是什麼之類的假設,就直白說吧——即便吃蝙蝠、吃蛇這些哪怕只是會造成新型傳染病疫情的可能,那倒要看看,究竟是能不能管的住這張饞嘴?能不能長記性?!我是沒工夫再去查相關法律,比如野生動物能不能吃或者說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哪些能交易之類的,畢竟天平的那一頭,是大家的性命啊,不是嗎?

包括我們的媒體,戰士拿的是刺刀、醫生拿的是手術刀、媒體手中的話筒、筆和文章,也是一把刀,只是奮戰在不同的戰線、面對不同的敵人而已。不光是在此次疫情中,就包括在對於將來所謂“野味市場監管”如此細微的一個社會切入點,媒體在自己的戰線上,能不能立得住自己的權威、能不能起到足夠的監督、曝光、警示作用,有沒有新形勢下足夠的覺悟和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理論水平,同樣是考驗。

眾志成城,願天佑中華,戰勝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