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電影《錢學森》是一部人物傳記式影片,影片記錄了上世紀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錢學森心繫祖國,寫信輾轉與祖國取得聯繫,突破了美方對其歸國設置的重重障礙,回國後為祖國的“兩彈一星”貢獻了自己全部力量的豐功偉績。這段歷史為人所熟知,導演從細節著手,通過記錄錢學森的言行和創造的功勳讓觀眾深受震撼和感動。


作為一部時間跨度很大的個人傳記類電影,處理好各個典型場景的銜接顯得很棘手。但是導演刻意在故事的敘述上避免單調的時間順序的敘述,將部分隱匿的情節在重要的時間後面展開來,通過人物照片與現實鏡頭的穿插來踐行這樣的規避。


《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影片中用幾張照片定格了幾個重要時間點,分別是返華前中美交涉錢學森歸國問題的照片,錢學森一家人回國在渡輪上的照片,核導彈試射成功後慶祝的照片,這三張照片給人以深厚的歷史感和濃郁的崇敬感,引導觀眾進行深刻的思考與體會。


1、愛國熱忱:衝破歸國重重障礙


錢學森有偉大的愛國情懷,從小他就有用自己的學識改變中國人命運的願望。美國反共浪潮中,錢學森被當作共產黨間諜驅逐,美國華盛頓海軍部次長金博爾企圖邀請錢學森到五角大樓並對他進行賄賂和挽留,錢學森卻婉言謝絕了。隨後金博爾就設計誣陷他,他堅強不屈,最終贏得了勝利,彰顯了一箇中國人的民族氣節與愛國情懷。


錢學森在被美國監控期間常與朋友友來打電話,夫妻二人一起通過友來的電話聽斯梅塔納《我的祖國》第二樂章。隨後錢學森在被監控期間寫成了《工程控制論》,美國朋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為他慶祝並勸他留下來,他嚴詞拒絕:“如果回國種蘋果是唯一報效祖國的方式,我也願意去做。”


《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在中美交涉中,美國華盛頓外交部次長金博爾親自帶著錢學森的好友杜布里奇登門挽留,而錢學森先是禮貌待客,然後義正嚴詞地揭露了金博爾的卑鄙目的,並對其進行和言婉拒,既有風度,又不失中國人的面子和氣節。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在洛杉磯港口準備回國時,拒絕了一箇中國人用英語的提問,這從較深層面展示了他愛國的一面。對於記者涉及到中美敏感的話題,他也巧妙地不予回答,這同樣是他高智商愛國的表現。錢學森不僅有科學的頭腦,而且有臨場隨機應變的機警。


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十幾億中國人心中有十幾億種愛國方式。不同的人對愛國精神有不同的理解,我們無法用一個恆定的標準去評判他人,但我們可以用一個恆定的方法去豐富愛國精神的內涵,而錢學森先生就用他的言語和行為向我們深刻地闡釋了愛國精神的內核。


2、深情專一:莊重對待愛情與家人


年輕時的錢學森對愛情非常莊重,執著而認真。在上海蘭心大劇院中,錢學森拿出自己隨身攜帶了多年的蔣英幼時照片表達對她的愛,並與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蔣英訂下了終身。他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一同踏上了去美國求學的征程。


在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錢學森舉行的一次家庭聚會上,錢學森用流利的英語介紹了他的導師馮·卡門和他的新朋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杜布里奇,還給賓客們上了一道最有名的中國菜“叫花雞”。他風度翩翩,浪漫又有才華,而妻子蔣英貌美優雅,兩人一湊一唱,展示了珠聯璧合的絕美浪漫二人世界。在場的人都對二人和中國的美食風情讚不絕口,同時對錢學森的學術未來更是大加肯定。


《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錢學森對家庭也很熱愛。蔣英生下永剛,他激動而欣喜地對妻子表示了感謝:“辛苦你了。”愛妻愛子之情溢於言表。後來他帶著全家老小回國了,在準備去基地進行核試驗前,他問候父親以及與孩子們的情景,全都展示了他對家庭的深厚情感。為了國家的事業他很少回家,甚至有一次回家妻子都不習慣他回來了。


其實他也非常想多陪自己的妻子幾天,但國家的科技事業迫使他匆匆回到實驗基地。他心裡充滿了對妻子的虧欠,年老後的錢學森更加為自己當初沒有多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子女而內疚,他的一生都在為耽誤了妻子的事業愧疚,這也展示了他人性豐滿的一面。


幾十年的風雨路,唯許深情共白頭,詩一樣的浪漫,石一樣的忠貞,要做就做最深情最專一的人。陪自己的愛人白首終老,這種誓言背後隱藏著對生活的巨大熱情。抱著對愛國主義信仰和對愛人忠貞不渝的認真,錢學森必定會取得事業和愛情的雙豐收,成為真正的人生贏家。


3、嚴謹執著:獨立創造成功原子彈


加州理工學院JPL噴氣推進研究中心的一次實驗中,他為出現了一個低級的錯誤而惱火,足見其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錢學森年僅38歲就為美國造出了首架噴氣式飛機,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對此進行了表彰與感謝。在長達5年的軟禁生活中,錢學森一直沒有放棄對全新科學的研究。1954年,43歲的錢學森就完成了《工程控制論》的創作,深刻地展現了他對科學的執著。


《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回國後,錢學森的思想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插上了翅膀,他在核科學的領域縱橫馳騁,很快就將寫成的《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遞交給了國家。隨後錢學森在黨和國家的支持下,又帶領科研團隊到內蒙古額濟納旗巴丹吉林沙漠進行核科學實驗項目。再加上當時中國請來的蘇聯專家的傳授,中國的核科學實驗風風火火地搞了起來。對於蘇聯專家教授核科學期間的刁難,錢學森給予了科學實際的分析,讓大家忍辱負重,潛心學習。


當時的中國急需核科學實驗的成功,而蘇聯專家卻以無法延長學習時間為由,終止了對核實驗的指導。並規定蘇聯專家不在場的情況下,任何人不得接近導彈,這給急需核實驗成功的中國人一個下馬威。錢學森歸國第五年,蘇聯單方面召回了專家,錢學森臨危受命擔起了全權責任。


核試驗進行期間,錢學森不厭其煩地親自為大家講解核科學知識,整個團隊夜以繼日地進行測試與改進,最終於1960年9月12日完成第一枚東風1號導彈組裝,同年11月5日酒泉導彈綜合試驗基礎也獲得了巨大成功。1962年3月21自行設計的東風2號發射失敗,錢學森第一時間前往現場勘查,並主持召開了討論大會,組織大家進行科學地分析,及時總結失敗原因。


《錢學森》:為國家奮不顧身,與愛人白首終老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成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粉碎了美國的核訛詐,緊接著1966年酒泉基地野外發射場兩彈結合發射成功,從此中國人在國際上有了話語權,有了對抗侵略的寶劍。而這些讓中國引以為傲的科學成就,全都離不開錢學森的科學頭腦與報效祖國的心願。


寫在最後:家國之戀,是人類最樸素的感情。小到故鄉,大到祖國,因為承載了我們成長的時間和物理空間,而變成每個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錢學森先生曾堅定地承諾,如果回到祖國,他願意選擇種蘋果。最終在錢學森先生的帶領下,中國獨立製造成功了第一顆原子彈,這一刻無疑是振奮人心的。面對兩彈結合,他在心裡告訴杜布里奇,這就是我種的蘋果。

如果我們能夠意識到現在美好和安穩的生活,是因前人的嘔心瀝血甚至為國捐軀而獲得的話,也許我們就能自覺地為這個國家做點不算驚天動地但也能推動改善的事情。雖然自己的力量不夠強大,但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無疑也是為國做貢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