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者彎道超車,哈囉專業執行力贏得“好牌”

“來得早不如趕得巧”,在共享單車行業,那麼多出發早的、學歷高的、資本厚的,一個個倒下了,最後的剩者居然是楊磊,哈囉出行創始人CEO。

所以在媒體採訪中,楊磊曾經把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比喻為“逆襲”,在之前的“兩大寡頭”時代破碎後,哈囉後起。

這一點非常招人嫉妒,甚至酸。

哈囉招黑

哈囉總被質疑。最近一波,從2019年11月開始,為數不多的兩三家媒體總是持續報道哈囉裁員消息。而且消息來源全部都是論壇帖子,匿名在脈脈等社交網站的留言線索,沒有任何具備實證的物證、人證驗證。不停地在唸叨著“哈囉大裁員,哈囉又裁員,哈囉雙叒叕裁員了。”

12月是哈囉年底裁員,1月是哈囉春節裁員,最近是哈囉疫情期裁員。開始是放風說哈囉業績不好,沒錢了,現在是說哈囉沒良心,疫情裁員。

逐逐漸漸地,讓大家相信“哈囉不成了”。

但事實恰恰相反,哈囉不但沒裁員,而且還在疫情期間,在某些領域擴大了用工,幫助社會穩定就業問題。哈囉2月中旬發佈提供共享崗位計劃,已收到6400份個人崗位需求信息,從業背景方面,製造業暫未復工人群佔整體需求人群比例約32%,網約車、出租車等出行領域短暫歇工人群佔比達到14%,餐飲、商業零售等領域從業人群佔了20%。共享崗位計劃在餐飲、旅遊、休閒消費、出行等行業人群中掀起了巨大反響。可以說是幫助了很多因疫情歇業人員的生活困難。

3月18日哈囉內部高管分享會上,執行總裁李開逐表示,公司的資金儲備、業務恢復情況良好,不會面臨生死問題,不會針對員工實施降薪等措施。李開逐還表示,外界傳言哈囉正進行大量裁員是不實消息,公司並未向每個團隊明確下達減員比例,通過考核機制淘汰調整少量不合適員工將是長期策略,並非所謂公司面臨困難後的臨時裁員。

此外,哈囉出行CEO楊磊透露,哈囉出行去年底完成新一輪融資。

逆襲者彎道超車引發關注

2018年4月哈囉單車已經排名市場第一了,日訂單量達到兩千萬次,用戶超過兩億。2019年中,媒體報道,哈囉單車佔市場份額近50%,反超了原來的領先者。

楊磊帶著哈囉出行,在最恰當的時間、快速出手,並獲得了阿里(螞蟻金服)、復興等一線機構的支持。

當2018年9月哈囉出行品牌打出,好多先行者或淚崩,或汗顏。因為哈囉佔領了原本自己覬覦的市場。而且有阿里和螞蟻金服的流量和資金支持。這是競對最擔心的問題。

在當前生態圈層站位中,哈囉佔據了最好的位置。如果哈囉不出現經營中的重大失誤的話,他將獲得的流量和資金扶持,遠遠好過競對。

學弟、插班生拿到了一手好牌,並最有機會再次逆襲得勝。

哈囉專業執行力贏得“好牌”

其實哈囉的快速崛起,靠的不僅僅是阿里和螞蟻金服等資方支持,更重要的是整個團隊的執行力。

與共享單車和泛出行行業的其他創業團隊比,如:記者、大學生、渠道經理等相比,哈囉創業團隊真可謂是專業“玩車族”的,在創業哈囉之前,團隊做過三個項目:車鑰匙、愛代駕和幣達代駕,全部都是車子的那些事兒。所以哈囉的團隊在“出行”領域更專業。

因為更專業,可以看到,哈囉進入市場後,比任何競品團隊跑得都快。

2016年9月設立單車項目,11月就把印著Hellobike 1.0單車投放市場。2017年3月單車行業還沒人考慮電子圍欄需求,而哈囉的電子圍欄技術已經上線。可能就是因為創始團隊的專注對用戶應用的理解會更深。

2017年4月景區業務上線,6月品牌中文化過渡,9月便上了助力車(電單車)。

整個2017年哈囉在做事,精耕產品和服務,而當時的兩大寡頭管理團隊正在一輪一輪融資,到處投車搶地盤。

2018年3月哈囉開啟了全國信用免押金,直接給了業界一劍封喉。而此時,兩大寡頭忙於轉讓和融資。

競對和業界給了哈囉最好的時間,好好做市場,做產品。在各地交運委還未提出份額管制的時間中,完成了全國市場投放佈局。當然也通過了一些收購手段,如入股永安行,獲得了大城市的市場份額。

2018年6月哈囉就進入了全球科技獨角獸的榜單。9月升格為“哈囉出行”,接下來電動車租賃、網約車、順風車陸續上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