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1、不曾瞭解深淵,哪懂理解

程勇最初為何要去販賣印度“列格寧”?還是說他被呂受益的一句“等藥救命”給感動嗎?

《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肯定不是,他是需要錢。因為他上有老父親要撫養,下也有兒子要與前妻爭奪撫養權。還有鋪租要交。但再難,他也沒有患慢粒白血病的家人或親戚。所以,他並沒有一開始就答應給呂受益“帶藥”。

後來為什麼又願意去“帶藥”呢?還是因為需要錢。因為老父親要手術,需要高昂的手術費用,兒子的撫養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店鋪因為拖欠租金,被房東鎖了門,只能被迫關門。所以才願意冒險去“帶藥”。

《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2、不曾到達深淵,如何感同身受

即使冒著風險去買了藥,但還沒回來,呂受益就自殺去世了。呂受益的病情到了急變期,藥物已經起不了作用。

《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老呂走了,可程勇卻看到了更多的慢粒病人,他們仍然還在痛苦中掙扎。沒了藥,他們就是在等死。所以程勇又繼續“帶藥”了。冒著坐牢的風險。

這時候,他仍然“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爸這次沒有以這個為藉口不”帶藥“。他把兒子送到前妻身邊,一心一意的”帶藥“,還直接以成本價轉手,到後來藥廠關閉的時候,他以2000的價格帶回來的藥仍然賣500。

但他能夠明白,他們想活著。就像他第一次去老呂家的時候,老呂跟他說,”第一眼看到他的時候,我就不想死了“。他剛患病的時候,妻子懷孕5個月,但那個時候,他說他天天都想死。老呂說想兒子叫爸爸,想活著。

《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有人說《藥神》像多年的一部國外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也有人說它是中國版《熔爐》,但其實它更像另外一部經典電影《心靈捕手》。為什麼那麼多的心理醫生都失敗,除了威爾對心理醫生的治療不配合外,還因為他們不明白他經歷了什麼,無法理解,更無法感同身受。

《我不是藥神》:不曾到達深淵,怎能說感同身受

Sean 不同,他們來自同一個地區,有相似的童年經歷。而且Sean 不會以任何的標籤去標榜威爾。這也是為什麼那個不是心理醫生的心理學教授卻成功治癒威爾的最大原因吧。感同身受。

3、不能感同身受,但也請多點善良

感同身受本來也是件很難的事情,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想法不同,所遭遇也不會完全相同。所以當你不知道別人發生了什麼的事情的時候,能不能請你不要站在你的角度去批判他人甚至指責他人。

希望會越來越好,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