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關於拷問和救贖

印度神油店老闆程勇的生活被老爸的健康、妻子爭奪孩子撫養權這些家事推向了人生低谷,在走投無路窮困潦倒的時候他那日復一日的生活被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的來訪打破。慢粒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種,患者需要服用一種名為“格列寧”的藥物來維持生命,但是這種藥通過國內的正規醫藥渠道購買要四萬多一瓶,一般人一般家庭根本無力承擔昂貴的藥費。可以這樣說,得了這種病基本上相當於被宣判了死刑。

人只有經歷生死的時候才會對求生如此的渴望,人們要生存,只要有一線生機也是要試一下。在許多慢粒白血病患者中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印度便宜藥,藥效和正版格列寧一樣,但是不敢冒走私犯法的危險,被夾在中間慢慢等待死神的審判。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會有開篇呂受益找到程勇的那一幕。

《我不是藥神》:關於拷問和救贖

在我看來,程勇是個小市民,起初他並沒有達濟天下的想法,能夠吃飽,讓老爹的身體有保障就已經不錯了,還需要給自己的兒子良好的生活條件,可以這樣說,沒有接觸到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程勇是一個普通的、上有老下有小、有著巨大生活壓力的中年男人,生活的重壓使得他喘不過來氣,他活得被他小舅子曹警官看不起,更別談什麼達濟天下。後來,在得知了印度便宜藥在中國的廣闊市場後,囿於生活所迫的他撥通了呂受益留下的電話號碼。

去印度做代購程勇是完全有門路的,但是這次不同的是要代購的是國內違禁的藥品,一旦被醫藥政府部門發現將會面臨牢獄之災。

藥效一樣,為什麼不讓性價比更高的藥品進入中國市場?

總之程勇冒險把印度格列寧帶回來了,一個月內將所帶回國的藥品全部售罄,因而獲得了印度格列寧藥廠的獨家代理權。從此,程勇變成了一個藥商,進藥,賣藥,期間防著警察。他五百一瓶進藥,賣五千一瓶,比正版藥便宜自然引起了患者的關注,大家都來找他買藥,同時也對買藥的事守口如瓶,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種便宜的印度藥在國內是違禁藥,斷了印度便宜藥的貨源就只能等死。

《我不是藥神》:關於拷問和救贖

曹警官

恰巧此時市公安部門經正版藥公司舉報開始介入調查,程勇的小舅子曹警官負責此案。隨著調查的深入,曹警官發現這不是一起簡單的銷售假藥案件。藥並不假,藥能治病,而且比市場上賣的正規渠道的藥便宜太多,患者們能吃得起藥了,病情能維持住了,這都是好事,唯一不和諧的一點是藥的渠道並不合法。曹警官在查抄一個窩點的時候一個大娘拉著他的手問他:

活命有錯嗎?

眼神中射出了對於生的渴望。曹警官被夾在了中間,動彈不得。

與此同時程勇察覺到了一些風聲,並且在真正假藥販子張長林的恐嚇下決定出賣獨家代理權,退出賣藥江湖。

如果你是程勇,你會怎麼辦?

先前組成的小分隊也解散了,黃毛對他存在著誤解走了。大家各回各自的生活。

隨後的一年裡,程勇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廠,直到呂受益悄無聲息的自殺讓他決定重出江湖賣藥,救人。

如果說將這部電影分為兩部分的話呂受益的死是這兩部分的分水嶺。第一部分叫做:拷問;想想這些拷問我們該怎麼回答?第二部分叫做:救贖。後邊劇情中黃毛悲壯的死,讓自己獲得了救贖,間接讓程勇走上了這條救贖的道路。進價五百,賣五百,到後來的進價兩千,還賣五百。程勇這時候發生了角色的轉變:從一個藥商變為一個救世主。

《我不是藥神》:關於拷問和救贖

救贖的經典海報

他完成了自我靈魂的救贖,因為他一直覺得呂受益的死是自己間接導致的,他一直對此時抱有遺憾與愧疚;他完成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救贖,他讓患者們看到生的希望,那些病友將程勇封為“藥神”;他完成了社會的救贖,雖然他沒有那麼偉大,可是他的事蹟讓有關部門看到了醫藥改革的必要性並引起重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讓人相信正義的事和正義的人會有好的結果。程勇最後的結果是:犯走私罪判處五年,但因出發點是為了治病救人並取得成效,予以減刑。故事結束。

這部電影印證了一句話: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法制化進程就像一個人在黑暗中打亮手電,看不到的地方是會有犧牲,雖然有好多規定條文仍舊存在著不健全,但是就像電影中說的,好的一天中終究會到來,生命會如夏花般絢爛。

《我不是藥神》:關於拷問和救贖

會好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