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道德經》,使你的人生立於不敗之地


讀懂《道德經》,使你的人生立於不敗之地


近日,聽聞自己的一位老同學,在一個縣做了快三年的縣長不幸落馬了,心中不由得萬分感慨:我的這位老同學,曾經也是一位意氣風發、激揚文字的有為青年。從一個縣農業部門的農業技術員幹起,經過三十多年的摸爬滾打,終於成為主政一方的官員,卻在五十多歲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時候,陰溝裡翻船,政治生命戛然而止,著實令人感嘆!

為什麼會這樣?筆者不由得想起“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句老話。其實,早在2700多年以前,老子就把這種現象看透了。老子認為,一個人能否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完全是由個人掌握的。在《道德經》第六十四章,老子還特別給出了立於不敗之地的方法。“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大致的意思是,一件事情很安定的時候,你會看得很清楚,你有什麼安排,會很容易把握。當事情亂成一團的時候,你會看不清楚,想抓也抓不到,你就很難掌握:當事情很微細,剛剛露出端倪的時候,你就要掌握到可能發生的先兆,預先謀劃,時機一到,你一下手,別人就會措手不及:事情往往是在很脆弱的時候,很容易消融,一切你事先做好了策劃,但是時機未到,你不要出手,不要亂動,等到事情剛剛安定還沒有固定下來的時候,你再做調整,這是很容易的:事情在很微細的時候,是很容易打發的,等到問題大了,你想打發都打發不了。

這四句話實際表達了兩層含義:對任何事情,一個要抓早,一個要用心。這裡的用心,不是指心機、智巧,而是要善於把握時機,預測事情可能的變化,用心做好規劃。“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在一般人還看不到趨勢的時候,或者事情還沒有成型的時候去做,比較容易,一旦成型了遇到的阻力就會很大:在事情還沒有亂的時候去治理,比較容易,等到事情亂得不可收拾的時候再去治理就難了。因為時機稍縱即逝,永遠不回頭,做事情難就難在這裡。這一點,與《易經》裡面“履霜,堅冰至”大同小異。老子實際上要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慎始。

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老子又用自然現象來做進一步的闡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起於足下”,他用大生於小、高起於低、遠始於近這樣一個個社會現象來說明一個道理——“慎始”。

能做到“慎始”,對一般人來說已經不容易了。但是老子認為,這還遠遠不夠,更難的在於“慎終如始”。“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一般人做事情,常常做了幾成就敗了,如果能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剛開始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小心翼翼,好不容易有這麼個機會,我得好好把握,後來越做越順,就會放鬆警惕,結果翻盤了;或者越來越熟練,就覺得自己越來越內行,往往大意失荊州;或者眼看就要成功了,很多人拉攏你,誘惑你,拉拉扯扯,搞得你心神不寧,結果“陰溝裡翻船”,雖然痛哭流涕,也無濟於事。所以做任何事情,在快要完成的時候,最容易鬆懈,往往最後那一關是最難堅持的。如果一個人最終的心態跟剛開始的時候一樣,這樣的人就了不起,“則無敗事”,就永遠不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