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在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中

清明时节,西湖已是风光无限

踏青的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热热闹闹

归途一路都是盛开的鲜花

清明时节,桃花初绽

杨柳泛青,莺飞草长

人们会趁着大好春光踏青出游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感悟生命、享受春光,悲喜交加,这就是清明节不同其他节日的一面。


寒食青团茶祛火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唐代韩翃曾写下《寒食》诗

百姓人家不生火点灯

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传出

是寒食节的真实写照


古代寒食节为清明前一两日,禁烟火,只吃冷食。青团就是最具代表的节日冷食。

资深吃客袁枚曾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青团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近年,青团传统节日美食也成为了网红爆款,清明节前买青团的人排起了长队,甚至引来了黄牛。现在的青团,除了传统的豆沙、糯米、花生芝麻等口味,还有咸蛋黄肉松、芝士爆浆等口味,以杭州为根据地的食品品牌甚至推出了龙井茶口味,大受好评。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清明食俗都与“青”有关。

寒食吃青团、清明吃青螺,喝则是明前清茶。青团的青色取自青艾汁或麦草汁,皆是从中药角度说,偏阳性的植物。青在五色中又是肝木之色,而清明节气正值木旺之时,少量食用青团可资肝木之阳气生发。

木旺则生火,心火若旺,则易急躁发怒。所以,清明应节饮食中的茶正是克制心火的良药。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以柴为火,以米为粮,油盐酱醋茶为五味则是调和五脏之药,茶的作用就是祛心火。


一年最好是“明前茶”

明前茶,指的是清明节前采摘的白茶。

在茶圈中,素来流传着“明前茶,贵如油”的说法。同样是春茶,为何明前茶有这类价格优势?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这个时候的茶园,有着初春的寒冷,这种寒冷的天气特点,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有哪些?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高级龙井茶|

高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采摘。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明前龙井,为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龙井茶采摘十分细致,要求苛刻。高级龙井茶,在清明前后采摘。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明前龙井,为龙井茶极品,产量很少,异常珍贵,常成的龙井茶,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黄山毛峰|

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特级黄山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采制。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碧螺春|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碧螺春属于绿茶类。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明前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一是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例如新炒制的龙井茶要放在放有生石灰的缸中干燥,去火,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存放,泡出龙井茶才能达到“色绿”、“汤清”、“香高”、“味醇”的品质要求。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二是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分也较少破坏。

三是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龙井茶的干茶外形要“扁”、“平”、“直”,碧螺春干茶外形要“卷曲成螺”、“满披白毫”等等。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以茶为祭

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茶与祭祀的关系十分密切。在人们心目中,茶叶是圣洁之物,膜拜神祗,供奉佛祖,追思先人,献上清茶一杯,自然是表达无限敬意的最好方式。“以茶为祭”,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明|试新茶,食青团,才不负春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是一年清明时

又到一年寄托敬意、安放思念的日子

我们为逝去的亲人

献一束花,敬一杯茶

也向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尊严

用青春热血换来我们安宁的英烈

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