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传》:多少人骂它忘恩负义,却看不见动物的愤怒和悲伤?

提起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

1957年,这个寓言就已经被改成了动画片,出现在荧幕上,后来又索性进入小学生的语文教材。

一直到今天,孩子们还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认识那个不辨是非的烂好人和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但是,明代马中锡写的《中山狼传》,真的就只是那个我们熟知的故事吗?

在遇到东郭先生之前,中山狼经历过什么?

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毛驴驮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书。

忽然从后面跑来一只狼,慌慌张张地对他说:“先生,救救我吧!猎人快追上我了,让我在你的口袋里躲一躲吧。躲过了这场灾难,我永远忘不了你的恩情。”

在给小朋友学习的课文中,其实东郭先生和狼相遇之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动画片和绘本提供的内容,大概也如此,没提供更多的信息。

原文中却是这样交代的: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为了方便小朋友听故事,大名鼎鼎的晋国大夫已经被简化成了“猎人”。历史细节暂且不说,只看主角中山狼:

原来,它在遇到东郭先生之前,遇到的不是普通的猎人,而是一位国首领带来的队伍。

赵简子大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队伍是来大猎而不是打猎,其中既有当时掌管山泽的官吏(虞人),还有专门的捕猎装备——鹰犬。

作者的这句话,用字干练,很能体现赵简子此次大猎行动的大规模、大气势和专业程度。

那么成果如何呢?

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

捷禽是敏捷的飞鸟,鸷兽是凶猛的野兽。可见老弱病残是一概不要的,能被看上的,都是最有生命力的动物。

从猎物的数量上看,就更厉害了,在场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他们打死了多少飞禽走兽。

原来,中山一带所有的动物,已然都是赵简子的囊中物。

苏轼《江城子》中也有打猎的情节,而且是宋词中的著名桥段。然而,如果千骑卷平冈的情形是潇洒的;那么,如此横扫一切的狩猎行为,则分明透露出赵简子的冷酷。

正因如此,中山狼接下来的举动,也就自然而然,多了些悲壮的意味。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中山狼遇到了天罗地网,它为什么不躲开?

因为天罗地网,本无处可逃。

所以它只好像一个人一样站起来,发出悲伤的嚎叫。

它为什么要叫呢?

作为一只能说话、口才还不错的狼,它是希望引起赵简子的注意,然后争取一个和强者对话的机会么?

而如果它真的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它又会对赵简子说什么呢?

是想替中山一地无数的动物控诉?还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活命?

很可惜,我们没有机会知道了。

因为赵简子没有给它任何机会。

他动作利落、豪气干云、一气呵成地射向此狼。

期间还不忘拿名贵精美的道具,摆一个漂亮的造型。

简子唾手登车,援乌号之弓,挟肃慎之矢,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没羽的意思是箭深没羽,常用来形容射箭的力量极强,箭入物体至深。于是受了重伤的中山狼痛叫一声,开始逃跑。

简子怒,驱车逐之。惊尘蔽天,足音鸣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赵简子被囊中物的逃离彻底激怒。于是,战国的晨曦中,一队车马带着死去的猎物,浩浩荡荡,喊声震天地开始追逐。前面用生命奔跑的,是一匹孤独绝望的狼。

《中山狼传》:多少人骂它忘恩负义,却看不见动物的愤怒和悲伤?

在遇到“农夫”之前,中山狼还曾遇见过谁?

“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


正在危急的时候,有个老农扛着锄头走过来。

东郭先生急忙上前拉住老农,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然后问道:“我应该让狼吃吗?”

其实,中山狼从袋子里出来后,第一个遇到的不是“扛锄头的老农”。按照东郭先生的提议,关于他应不应该被狼吃掉的问题,一路上要问过三位智慧老人才算数。

民俗,事疑必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问之,苟谓我当食即食,不可即已。

人是他们最后遇到的,老还是老,却并不是什么农民。

在这之前,他们先后遇到的是一棵老杏树、一只老母牛。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杏树还是母牛,给出的答案都是:

吃吧吃吧,这么做简直对极了。

我杏也,往年老圃种我时,费一核耳。逾年华,再逾年实,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于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宾客,下至于仆,皆食我。又复鬻实于市以规利。我其有功于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敛花就实,贾老圃怒,伐我条枚,芟我枝叶,且将售我工师之肆取值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于斧钺之诛而不可得。汝何德于狼,乃觊免乎?

杏树这段感情充沛的话里,包含着自己一生的血泪史。

二十年来,它不断地给果园老农创造着巨大的贡献。而今垂垂暮年,作为主人的果园老农非但不愿意照料它,养护它,反而准备把树砍成木料,卖掉换钱。

因为这样的经历,它一点也不同情东郭先生,反而还质问他:“如果我做到这样的程度,都不算对果园老农有恩德,你东郭先生对中山狼又有什么恩德,竟希望免于被吃的命运呢?”

从杏树的态度里,我们可以读出植物内心的愤怒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不断索取的人类代表——东郭先生,它想做的,唯有控诉和冷漠。

《中山狼传》:多少人骂它忘恩负义,却看不见动物的愤怒和悲伤?

往年家储无担石,今麦收多十斛矣;往年穷居无顾借,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尘卮,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酝黍稷,据樽罍,骄妻妾矣;……一丝一粟,皆我力也。顾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风射眸,寒日吊影;瘦骨如山,老泪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挛而不可举;皮毛俱亡,疮痍未瘥。老农之妻妒且悍,朝夕进说曰:‘牛之一身无废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成器。’指大儿曰:‘汝受业庖丁之门有年矣,胡不砺刃于硎以待?’迹是观之,是将不利于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行将蒙祸。汝何德于狼,觊幸免乎?

母牛比杏树更有倾诉的欲望,内心的感情也更凄楚怆然。

和杏树一样,它也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如今年纪大了,它有了病痛。

老农一家倒好,不仅不知怜惜,还打算榨尽它身上的最后一滴血以牟利:他们已经开始谋划要把它当成肉料卖掉换钱了!

因为这样的遭遇,它也不同情东郭先生,而是也质问说:“如果我做到这样的程度,都不算对南亩老农有恩德,你东郭先生对中山狼又有什么恩德,竟希望免于被吃的命运呢?”

母牛的语言里,我们可以读出动物内心的愤怒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不断索取的人类代表——东郭先生,它的选择和杏树的不谋而合。

人类对自然有恩吗?

东郭先生对中山狼有恩吗?

当这个问题被重复了几遍之后,另外一个更宏大也更深刻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人类对自然有恩吗?

人类对自然有恩吗?

当被圈养的虎鲸饱受病痛还要被迫表演,而海洋乐园里的游人还在以之取乐;当南极的鸟类胃里全是塑料垃圾……

当人们一次次突破边界,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自然无限索取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面无愧色地回答这个问题?

《中山狼传》:多少人骂它忘恩负义,却看不见动物的愤怒和悲伤?

虽然马中锡写这篇文章的重点并不在反思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但作为一个生长于明代的人,能记录下这样的文字,显然难能可贵。

遗憾的是,今人在不断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竟然把这些彻底丢掉了。

中山狼为什么如此饥饿?

我们可能还会在其他文学作品里看到一只会说话的狼,但恐怕再也没有办法看到一只如此饥饿的野兽了。中山狼真的是太饿,饿到即使是小学课本里,那饿狼的形象也还可以让人看出一丝痕迹。

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

虽然这太容易被读者当成它恩将仇报的托词和虚饰。但问题是,假如它说的话并不全都是谎言呢?

(东郭先生)夙行失道,望尘惊悸。狼奄至。

《中山狼传》中,它说,“我馁甚,馁不得食,亦终必亡而已。”“馁甚”已经不是饿,而是非常饿了。狼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本应该在夜间觅食。

中山狼和东郭先生相遇在早上(夙行),按理,正该是它吃饱喝足的时候,它却说自己非常饿。

当然,口说无凭。我们还需要看看它的实际表现。首先,中山狼的体力非常之差。

先生仓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却,引蔽驴后,便旋而走,狼终不得有加于先生,先生亦极力拒,彼此俱倦,隔驴喘息。……相持既久,日晷渐移,先生窃念:“天色向晚,狼复群至,吾死矣夫!

想吃一个读书人的中山狼,竟然不能直接把人扑到,而是从早上一直和对方纠缠到下午,期间还喘息起来,体能堪忧。

前面说到赵简子力大无比,一发饮羽导致它受了重伤,这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饿恐怕也是一方面。至少也可以说,体力不支这个事实和它说的话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

那么,有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呢?

狼不等老农回答,抢着说:“他刚才捆住我的腿,把我装进口袋,还压上了好多书,把袋口扎得紧紧的。这哪里是救我,分明是想闷死我。这样的坏人,我不该吃吗?”老农想了想,说:“你们的话,我一点儿也不信。口袋那么小,装得下一只狼吗?我得看一看,狼是怎样装进去的。”

狼同意了。它又躺下来蜷成一团,并拢四条腿,头贴着尾巴。

东郭先生正准备再往口袋里装书,老农立即抢过去,把袋口扎得紧紧的。他对东郭先生说:“对狼讲仁慈,你真是太糊涂了,应该记住这个教训。”说着,他抡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小学课本里,思维敏捷的老农是从一开始就动了杀心的。

《中山狼传》:多少人骂它忘恩负义,却看不见动物的愤怒和悲伤?

原文里其实不是。

老人先讲了一番道理,指出狼的瞎说八道,忘恩负义。接下来只是厉声呵斥,想把它赶走,“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连一个东郭先生都打不过,现在眼前又多了个显然不支持自己的人,胜算已经很小。

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说服的妄念,赶紧离开。

可中山狼没有离开,而是认真地倾诉起自己的理由,获得老者的支持。

中山狼不是一只野蛮的狼。它相当文明、讲理。它并不愿意粗暴地夺走东郭先生的性命,而一直试图让东郭先生为拯救自己自愿牺牲。

此时离开,它也最不甘心,毕竟之前它已经获得两票支持。一旦老人同意,东郭先生就再也无可推脱,而他也就可以获得食物。

话语可以编造,但情绪往往很难骗人。中山狼如此急迫地希望着,甚至对东郭先生耐心地配合着,看到有获得食物的可能,还掩饰不住地“大喜”。一切似乎都可以说明:

它或许就像自己说的那样,真的、真的很饿!

狼大喜,即与(东郭先生)偕行。

它为什么那么听话,以致于丧失了一个智慧生物最起码的判断还不算,竟然还重新钻进了东郭先生的袋子?

可能真的是太饿了,所以才太想不顾一切地说服那个有发言权的老人家吧!

丈人笑曰:……”言已大笑。遂举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弃道上而去。

它曾经对自己的未来有过预判:要么是成为赵简子的盘中餐;要么就是因为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它没想到自己会以第三种方式告别人间:觉悟后的东郭先生和老人同时拿起了利刃,杀死了它,并且把它的尸体丢在路上。

中山狼的食物到底去哪儿了?

从这一天之后,许多年过去了,中山狼作为一个忘恩负义的典型,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却没有人关心过,它为什么那么饥饿?

说真的,它的食物到底都去哪儿了呢?

此时此刻,不如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故事的开始: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虞人导前,鹰犬罗后,捷禽鸷兽,应弦而倒者不可胜数。有狼当道,人立而啼。简子唾手登车,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赵简子大猎于中山,山野之中再无活物。

原来中山狼的愤怒和悲伤,就写在故事的起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