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傳》:多少人罵它忘恩負義,卻看不見動物的憤怒和悲傷?

提起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感到陌生。

1957年,這個寓言就已經被改成了動畫片,出現在熒幕上,後來又索性進入小學生的語文教材。

一直到今天,孩子們還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認識那個不辨是非的爛好人和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但是,明代馬中錫寫的《中山狼傳》,真的就只是那個我們熟知的故事嗎?

在遇到東郭先生之前,中山狼經歷過什麼?

東郭先生牽著毛驢在路上走。毛驢馱著個口袋,口袋裡裝著書。

忽然從後面跑來一隻狼,慌慌張張地對他說:“先生,救救我吧!獵人快追上我了,讓我在你的口袋裡躲一躲吧。躲過了這場災難,我永遠忘不了你的恩情。”

在給小朋友學習的課文中,其實東郭先生和狼相遇之前,什麼事也沒有發生。動畫片和繪本提供的內容,大概也如此,沒提供更多的信息。

原文中卻是這樣交代的: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導前,鷹犬羅後,捷禽鷙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有狼當道,人立而啼。簡子唾手登車,援烏號之弓,挾肅慎之矢,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簡子怒,驅車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馬。

為了方便小朋友聽故事,大名鼎鼎的晉國大夫已經被簡化成了“獵人”。歷史細節暫且不說,只看主角中山狼:

原來,它在遇到東郭先生之前,遇到的不是普通的獵人,而是一位國首領帶來的隊伍。

趙簡子大獵中山,虞人導前,鷹犬羅後。

隊伍是來大獵而不是打獵,其中既有當時掌管山澤的官吏(虞人),還有專門的捕獵裝備——鷹犬。

作者的這句話,用字幹練,很能體現趙簡子此次大獵行動的大規模、大氣勢和專業程度。

那麼成果如何呢?

捷禽鷙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

捷禽是敏捷的飛鳥,鷙獸是兇猛的野獸。可見老弱病殘是一概不要的,能被看上的,都是最有生命力的動物。

從獵物的數量上看,就更厲害了,在場的人根本搞不清楚他們打死了多少飛禽走獸。

原來,中山一帶所有的動物,已然都是趙簡子的囊中物。

蘇軾《江城子》中也有打獵的情節,而且是宋詞中的著名橋段。然而,如果千騎卷平岡的情形是瀟灑的;那麼,如此橫掃一切的狩獵行為,則分明透露出趙簡子的冷酷。

正因如此,中山狼接下來的舉動,也就自然而然,多了些悲壯的意味。

有狼當道,人立而啼。

中山狼遇到了天羅地網,它為什麼不躲開?

因為天羅地網,本無處可逃。

所以它只好像一個人一樣站起來,發出悲傷的嚎叫。

它為什麼要叫呢?

作為一隻能說話、口才還不錯的狼,它是希望引起趙簡子的注意,然後爭取一個和強者對話的機會麼?

而如果它真的爭取到了這個機會,它又會對趙簡子說什麼呢?

是想替中山一地無數的動物控訴?還只是希望自己可以活命?

很可惜,我們沒有機會知道了。

因為趙簡子沒有給它任何機會。

他動作利落、豪氣干雲、一氣呵成地射向此狼。

期間還不忘拿名貴精美的道具,擺一個漂亮的造型。

簡子唾手登車,援烏號之弓,挾肅慎之矢,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沒羽的意思是箭深沒羽,常用來形容射箭的力量極強,箭入物體至深。於是受了重傷的中山狼痛叫一聲,開始逃跑。

簡子怒,驅車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步之外,不辨人馬。

趙簡子被囊中物的逃離徹底激怒。於是,戰國的晨曦中,一隊車馬帶著死去的獵物,浩浩蕩蕩,喊聲震天地開始追逐。前面用生命奔跑的,是一匹孤獨絕望的狼。

《中山狼傳》:多少人罵它忘恩負義,卻看不見動物的憤怒和悲傷?

在遇到“農夫”之前,中山狼還曾遇見過誰?

“我現在餓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東西吃,我一定會餓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讓我吃了你吧!”說著,就向東郭先生撲過去。


正在危急的時候,有個老農扛著鋤頭走過來。

東郭先生急忙上前拉住老農,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然後問道:“我應該讓狼吃嗎?”

其實,中山狼從袋子裡出來後,第一個遇到的不是“扛鋤頭的老農”。按照東郭先生的提議,關於他應不應該被狼吃掉的問題,一路上要問過三位智慧老人才算數。

民俗,事疑必詢三老。第行矣,求三老而問之,苟謂我當食即食,不可即已。

人是他們最後遇到的,老還是老,卻並不是什麼農民。

在這之前,他們先後遇到的是一棵老杏樹、一隻老母牛。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杏樹還是母牛,給出的答案都是:

吃吧吃吧,這麼做簡直對極了。

我杏也,往年老圃種我時,費一核耳。逾年華,再逾年實,三年拱把,十年合抱,至於今,二十年矣。老圃食我,老圃之妻子食我,外至賓客,下至於僕,皆食我。又復鬻實於市以規利。我其有功於老圃甚巨。今老矣,不得斂花就實,賈老圃怒,伐我條枚,芟我枝葉,且將售我工師之肆取值焉。噫!樗朽之材,桑榆之景,求免於斧鉞之誅而不可得。汝何德於狼,乃覬免乎?

杏樹這段感情充沛的話裡,包含著自己一生的血淚史。

二十年來,它不斷地給果園老農創造著巨大的貢獻。而今垂垂暮年,作為主人的果園老農非但不願意照料它,養護它,反而準備把樹砍成木料,賣掉換錢。

因為這樣的經歷,它一點也不同情東郭先生,反而還質問他:“如果我做到這樣的程度,都不算對果園老農有恩德,你東郭先生對中山狼又有什麼恩德,竟希望免於被吃的命運呢?”

從杏樹的態度裡,我們可以讀出植物內心的憤怒

也正是因為如此,面對不斷索取的人類代表——東郭先生,它想做的,唯有控訴和冷漠。

《中山狼傳》:多少人罵它忘恩負義,卻看不見動物的憤怒和悲傷?

往年家儲無擔石,今麥收多十斛矣;往年窮居無顧藉,今掉臂行村社矣;往年塵卮,涸唇吻,盛酒瓦盆,半生未接;今醞黍稷,據樽罍,驕妻妾矣;……一絲一粟,皆我力也。顧欺我老弱,逐我郊野;酸風射眸,寒日弔影;瘦骨如山,老淚如雨;涎垂而不可收,足攣而不可舉;皮毛俱亡,瘡痍未瘥。老農之妻妒且悍,朝夕進說曰:‘牛之一身無廢物也:肉可脯,皮可鞟,骨角且切磋成器。’指大兒曰:‘汝受業庖丁之門有年矣,胡不礪刃於硎以待?’跡是觀之,是將不利於我,我不知死所矣!夫我有功,行將蒙禍。汝何德於狼,覬倖免乎?

母牛比杏樹更有傾訴的慾望,內心的感情也更悽楚愴然。

和杏樹一樣,它也辛辛苦苦奮鬥了一輩子。如今年紀大了,它有了病痛。

老農一家倒好,不僅不知憐惜,還打算榨盡它身上的最後一滴血以牟利:他們已經開始謀劃要把它當成肉料賣掉換錢了!

因為這樣的遭遇,它也不同情東郭先生,而是也質問說:“如果我做到這樣的程度,都不算對南畝老農有恩德,你東郭先生對中山狼又有什麼恩德,竟希望免於被吃的命運呢?”

母牛的語言裡,我們可以讀出動物內心的憤怒

也正是因為如此,面對不斷索取的人類代表——東郭先生,它的選擇和杏樹的不謀而合。

人類對自然有恩嗎?

東郭先生對中山狼有恩嗎?

當這個問題被重複了幾遍之後,另外一個更宏大也更深刻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了:人類對自然有恩嗎?

人類對自然有恩嗎?

當被圈養的虎鯨飽受病痛還要被迫表演,而海洋樂園裡的遊人還在以之取樂;當南極的鳥類胃裡全是塑料垃圾……

當人們一次次突破邊界,為了自己的利益,向自然無限索取的時候,我們是否可以面無愧色地回答這個問題?

《中山狼傳》:多少人罵它忘恩負義,卻看不見動物的憤怒和悲傷?

雖然馬中錫寫這篇文章的重點並不在反思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但作為一個生長於明代的人,能記錄下這樣的文字,顯然難能可貴。

遺憾的是,今人在不斷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竟然把這些徹底丟掉了。

中山狼為什麼如此飢餓?

我們可能還會在其他文學作品裡看到一隻會說話的狼,但恐怕再也沒有辦法看到一隻如此飢餓的野獸了。中山狼真的是太餓,餓到即使是小學課本里,那餓狼的形象也還可以讓人看出一絲痕跡。

我現在餓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東西吃,我一定會餓死的。

雖然這太容易被讀者當成它恩將仇報的託詞和虛飾。但問題是,假如它說的話並不全都是謊言呢?

(東郭先生)夙行失道,望塵驚悸。狼奄至。

《中山狼傳》中,它說,“我餒甚,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餒甚”已經不是餓,而是非常餓了。狼是晝伏夜出的動物,本應該在夜間覓食。

中山狼和東郭先生相遇在早上(夙行),按理,正該是它吃飽喝足的時候,它卻說自己非常餓。

當然,口說無憑。我們還需要看看它的實際表現。首先,中山狼的體力非常之差。

先生倉猝以手搏之,且搏且卻,引蔽驢後,便旋而走,狼終不得有加於先生,先生亦極力拒,彼此俱倦,隔驢喘息。……相持既久,日晷漸移,先生竊念:“天色向晚,狼復群至,吾死矣夫!

想吃一個讀書人的中山狼,竟然不能直接把人撲到,而是從早上一直和對方糾纏到下午,期間還喘息起來,體能堪憂。

前面說到趙簡子力大無比,一發飲羽導致它受了重傷,這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餓恐怕也是一方面。至少也可以說,體力不支這個事實和它說的話之間,沒有明顯的矛盾。

那麼,有沒有更有力的證據呢?

狼不等老農回答,搶著說:“他剛才捆住我的腿,把我裝進口袋,還壓上了好多書,把袋口扎得緊緊的。這哪裡是救我,分明是想悶死我。這樣的壞人,我不該吃嗎?”老農想了想,說:“你們的話,我一點兒也不信。口袋那麼小,裝得下一隻狼嗎?我得看一看,狼是怎樣裝進去的。”

狼同意了。它又躺下來蜷成一團,併攏四條腿,頭貼著尾巴。

東郭先生正準備再往口袋裡裝書,老農立即搶過去,把袋口扎得緊緊的。他對東郭先生說:“對狼講仁慈,你真是太糊塗了,應該記住這個教訓。”說著,他掄起鋤頭,把狼打死了。

小學課本里,思維敏捷的老農是從一開始就動了殺心的。

《中山狼傳》:多少人罵它忘恩負義,卻看不見動物的憤怒和悲傷?

原文裡其實不是。

老人先講了一番道理,指出狼的瞎說八道,忘恩負義。接下來只是厲聲呵斥,想把它趕走,“狼速去,不然,將杖殺汝!”

中山狼連一個東郭先生都打不過,現在眼前又多了個顯然不支持自己的人,勝算已經很小。

它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放棄說服的妄念,趕緊離開。

可中山狼沒有離開,而是認真地傾訴起自己的理由,獲得老者的支持。

中山狼不是一隻野蠻的狼。它相當文明、講理。它並不願意粗暴地奪走東郭先生的性命,而一直試圖讓東郭先生為拯救自己自願犧牲。

此時離開,它也最不甘心,畢竟之前它已經獲得兩票支持。一旦老人同意,東郭先生就再也無可推脫,而他也就可以獲得食物。

話語可以編造,但情緒往往很難騙人。中山狼如此急迫地希望著,甚至對東郭先生耐心地配合著,看到有獲得食物的可能,還掩飾不住地“大喜”。一切似乎都可以說明:

它或許就像自己說的那樣,真的、真的很餓!

狼大喜,即與(東郭先生)偕行。

它為什麼那麼聽話,以致於喪失了一個智慧生物最起碼的判斷還不算,竟然還重新鑽進了東郭先生的袋子?

可能真的是太餓了,所以才太想不顧一切地說服那個有發言權的老人家吧!

丈人笑曰:……”言已大笑。遂舉手助先生操刃,共殪狼,棄道上而去。

它曾經對自己的未來有過預判:要麼是成為趙簡子的盤中餐;要麼就是因為找不到食物而餓死。

它沒想到自己會以第三種方式告別人間:覺悟後的東郭先生和老人同時拿起了利刃,殺死了它,並且把它的屍體丟在路上。

中山狼的食物到底去哪兒了?

從這一天之後,許多年過去了,中山狼作為一個忘恩負義的典型,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卻沒有人關心過,它為什麼那麼飢餓?

說真的,它的食物到底都去哪兒了呢?

此時此刻,不如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故事的開始: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導前,鷹犬羅後,捷禽鷙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有狼當道,人立而啼。簡子唾手登車,一發飲羽,狼失聲而逋。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山野之中再無活物。

原來中山狼的憤怒和悲傷,就寫在故事的起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