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我軍大意放走一車糧食,沒想到麻袋裡竟藏著敵兵團司令

1949年1月的一天,一輛滿載物資的運輸車緩緩進入解放區華山縣的一處檢查站,負責檢查物資的戰士詢問車主麻袋裡裝的是啥東西,車主故作鎮定的回答:軍糧。戰士見到是運送軍糧的車輛,便放鬆了警惕,經過簡單搜查後便大意放行。然而不久之後,當地群眾向華山縣公安局報案:有一位商人把人裝進麻袋冒充軍糧。接到案情後,辦案人員不敢懈怠,立刻展開調查終於把事情搞清楚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麻袋裡裝的那個人竟然是掌兵10萬的國軍兵團司令:中將李彌。

堂堂的國軍兵團司令,為何會淪落到被人裝進麻袋的落魄境地呢?事情還要從淮海戰役說起。

淮海戰役,我軍大意放走一車糧食,沒想到麻袋裡竟藏著敵兵團司令

1948年11月6日國共雙方分別集結重兵,在以徐州、蚌埠為中心的周邊區域進行了淮海戰役。戰役打響後,華野和中野精誠合作,制定了分割包圍,逐個殲滅的作戰方針。華野在粟裕的指揮下,首先決定吃掉黃百韜的第7兵團。

黃百韜在國軍將領中非常特殊,他不是黃埔出身屬於雜牌軍,但是靠著出色的軍事才能最終坐上了兵團司令。面對華野凌厲的攻勢,第七兵團硬是整整在碾莊抗了10幾天,最終兵敗自殺。

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的消息,對時任第13兵團司令李彌帶來了極大的刺激。因為在國軍內部流行著這樣的潛規則:戰役順利時,好肉給嫡系部隊啃,剩下的骨頭才會分給雜牌部隊。戰役不利時,雜牌則要充當炮灰,替嫡系部隊打掩護。而他的第13兵團和邱清泉第2兵團相比,也屬於雜牌序列。深諳其中規則的李彌,下意識地認識到,如果他不採取非常措施,很可能會充當炮灰的角色,淪落到和黃百韜一樣的命運。

淮海戰役,我軍大意放走一車糧食,沒想到麻袋裡竟藏著敵兵團司令

果不其然,11月28日晚,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緊急向第13兵團發電:你部掩護主力撤退。

接到電報命令後,李彌抱怨道:“這麼大一個總部,好幾十萬人怎麼撤啊,叫我們在後面掩護,明明是讓我當替死鬼犧牲”

不甘充當替死鬼的李彌,果斷召開兵團會議並制定了脫離主力部隊,獨自西撤突圍。逃跑計劃下達後,兵團關掉了與杜聿明聯繫的電臺,以日行千里的速度向西狂撤,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李彌兵團不出幾日就可逃出解放軍包圍圈。然而電臺的一位營長並不知道李彌的用意,他接通了一根電話線並報出了李彌兵團的位置。

淮海戰役,我軍大意放走一車糧食,沒想到麻袋裡竟藏著敵兵團司令

得知李彌兵團擅自行動的消息後,杜聿明立刻電令其去總部開會,同時南京方面也下達命令:要求杜聿明麾下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孫元良兵團立即停止撤退,前往安徽濉溪口一帶解救黃維兵團。

這兩個命令徹底封死了李彌的逃跑計劃,結果幾天之後,解放軍利用這段時間完成了兵力部署,將杜聿明集團30萬大軍圍困在以陳官莊為中心的周邊狹小地帶。

在解放軍的猛攻下,李彌兵團的陣地被一點點壓縮,眼看敗局已定,李彌帶著親信混入亂軍脫離戰場,隨後他化妝成傷兵和護衛汪新安潛入解放區,來到了汪新安的親戚家,在親戚的安排下託人偽造了通行的路條,拿著這張路條李彌安全地來到了自己的一個商人朋友那裡。這位商人借向青島運軍糧的機會,把李彌裝入糧袋並躲過搜查,最終來到青島。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所敘述的一幕。

淮海戰役,我軍大意放走一車糧食,沒想到麻袋裡竟藏著敵兵團司令

李彌逃出後,經青島乘船來到南京。老蔣見其忠心又給予其兵權,此後李彌又奉命前往雲南牽制雲南滇軍。盧漢起義後,李彌殘部退往中緬邊境地區,並不時騷擾解放軍。一直到1954年李彌殘部才在聯合國的壓力下撤回臺灣。到臺灣後,李彌依舊得到了老蔣的信任和重用,一直活到71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