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在諸多縱隊當中,哪個功勞最大呢?

毛澤東說過:“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關於這方面的論述已見諸於不少學術文章。大家基本上已形成了共識。

那麼,在參加淮海戰役的二十多個縱隊當中,哪個縱隊功勞最大呢?

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在諸多縱隊當中,哪個功勞最大呢?

儘管每個縱隊表現都不錯,但從三個階段綜合作戰表現情況看,如果推出一個功勞最大的縱隊,帥克願意將這一票投給陶勇的第四縱隊。

稍懂軍史的人都知道,陶勇的四縱是粟裕的老底子部隊,是粟裕一手帶起來的部隊,也是一直跟隨粟裕縱橫馳騁、南征北戰的部隊。這支部隊,是一支擅長野戰和穿插奔襲的部隊,是一支敢打硬仗惡仗的部隊,是一支“跑得、打得、餓得”的部隊。

解放戰役期間,陶勇縱隊作為主力縱隊,參加了華野幾乎所有的重要戰役戰鬥。從蘇中、魯南戰役,到萊蕪、孟良崮戰役,再到豫東、濟南戰役,直至決戰淮海、渡江戰役、激戰上海,這一系列著名的戰役,都留下了四縱(後為23軍)光輝的戰鬥足跡。

這次淮海戰役,陶勇的四縱參加了三個階段的作戰。

在第一階段的作戰過程中,四縱作為主力縱隊,參加了圍殲黃百韜兵團作戰的整個過程。這場作戰,四縱打得極為鐵血,也極為艱苦,雖傷亡較大,但最終會同其他部隊一舉殲滅了黃百韜兵團,為淮海戰役決戰決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作戰過程中,四縱“殲敵近2萬人,其中生俘敵中將軍長以下1萬3千餘人”。

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在諸多縱隊當中,哪個功勞最大呢?

在第二階段作戰過程中,陶勇的四縱“奉命統一指揮第一、第十二縱隊和渤海縱隊,組成東路阻援集團,控制徐州東南之水口、二陳集、關帝廟一帶陣地,配合友鄰堅決阻擊徐州南援之敵,並隨時準備出擊”。

12月30日,杜聿明集團撤逃徐州後,四縱參加了追擊、合圍杜聿明集團行動,並在追擊過程中注重穿插、分割、殲擊敵人,也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第二階段作戰,四縱共“殲敵1萬零9百餘人,其中俘敵近6千人”。

在第三階段作戰過程中,四縱更是將“善於穿插、奔襲,善於打硬仗、惡仗”的作戰特點發揮到了極致。按照預定作戰計劃,圍殲杜聿明集團有華野多個縱隊參加。每個縱隊都有各自的作戰任務和大致的作戰區域。但四縱從包圍圈的東北部發起進攻後,便一發而不可收,甚至是根本收不住,一路從包圍圈的東北端向西南方向猛打猛衝猛攻,一直打到包圍圈的最西緣,甚至把有些縱隊的作戰任務都給“捎帶”進來了。這種壓倒一切敵人的革命英雄氣概,真是令人歎服、折服、佩服!

整個淮海戰役,陶勇和他的四縱真可謂是威風八面、所向披靡、橫掃千軍。據戰後統計,該縱共“殲敵72863人,其中俘敵58018人,繳獲各種槍炮兩萬餘件”。

最後,還值得一提的是,淮海戰場上的最關鍵的敵指揮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國軍名將杜聿明,也是被四縱生俘的。四縱戰史這樣記載道:“敵副司令杜聿明化裝潛逃,後為我第十一師後方醫院樊正國、崔雪雲兩同志生俘”......

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在諸多縱隊當中,哪個功勞最大呢?

主要參考文獻:《陸軍第二十三軍戰史》《戰將陶勇》《淮海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