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為證,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有史為證,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1948年12月4日拂曉,經過猛烈追擊,華野將杜集團全部合圍在徐州西南一百里處的陳官莊,並迅速在南面組織起堅固防禦線,以阻止該敵與黃維兵團會合。至此,粟裕才算鬆了口氣,直言:“非常危險啊!”

在連續向南突擊均無法取得成功的情況下,杜聿明下令分路突圍,可是半途他又改主意要固守,把預定同時突圍的兩個兵團都叫了回去。“鑼齊鼓不齊”的結果,是孤軍突圍的孫元良兵團被大部殲滅,僅孫元良率少數隨從隻身逃脫。

眼見自己的兩大重兵集團都被分別包圍,蔣介石急命蚌埠地區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北上救援,同時想方設法希望從武漢白崇禧集團中調兵增援徐州。為防情況有變,粟裕等人商量後,決定先抽調兵力幫助中野“解決中間這一坨”,也就是黃維兵團。爾後,中野負責阻擊李延年、劉汝明兵團,華野再集中力量殲滅杜集團。


有史為證,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前期華野已調兩個縱隊和特縱一部支援中野,經過中央軍委同意,粟裕再調三個縱隊和特縱一部前往雙堆集地區參戰。兩大野戰軍的協同作戰,大大加快了雙堆集方面的戰役進程,12月15日,黃維兵團全部被殲。

在此期間,粟裕絲毫沒有放鬆對杜集團的包圍,解放軍在陳官莊的縱深陣地一般都有六七層,最淺的地方也有五層。時值嚴冬,無隙可出的杜集團官兵飢寒交迫,加上解放軍的政治攻勢,其軍心十分低迷。在被包圍的二十天內,敵人整連整營投降的就達一萬多人,到華野發起總攻時,杜集團原有的三十萬人馬已不足二十萬。

1949年1月6日,粟裕下令發起總攻。進攻部隊用兩天時間就攻克了三十六個村落據點,使敵防禦體系開始瓦解,又經過兩天的激戰,到第四天時,終將杜集團予以全殲,從而給淮海戰役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粟裕第一個建議發起淮海戰役,他所直接指揮的華野共殲敵四十多萬,佔到了淮海戰役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八十。1949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有史為證,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淮海戰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