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難題釋放紅利 五項重點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

在新鄉市獲嘉縣,對於史莊鎮鄧莊村村民來說,現在最熟悉的就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村騰退了62.94畝宅基地,先期拿出10畝指標,掛鉤到子夏生態文化園建設所需地塊,以指標入股,實行“保底收益加分紅”。僅此一項,村集體預計年增收5萬元。

同樣是在獲嘉縣,中和鎮借產權改革之機,創新探索壯大集體經濟路徑,通過村企共建,引進潤輝生物、六和包裝等社會資本1.2億元,盤活村集體低效、閒置土地450畝。

獲嘉縣農村資源資產走出沉睡期,昔日老村莊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這只是我市農村五項重點改革的一個縮影。

地還是那塊地,制度活起來,收益大不同。去年以來,我市推動以土地利用綜合改革、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等農村五項重點改革,破解鄉村振興“錢從哪裡來”“地該怎麼辦”等難題,全面激活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同樣在改革中煥發出無限活力的,還有衛輝市城郊鄉唐崗村。全村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1月,合作社第一年股東分紅,340名老年人和431戶土地入股股東,分享了59萬元的村集體資產經營紅利。

在長垣市,返鄉創業人員韓永輝在樊相鎮創業園區辦了個衛生材料廠,佔地60畝,按照常態,他需要花七八百萬元把這60畝地買走,可如今,他一年支付10萬多元的租金就行了。韓永輝高興地說:“這都沾了長垣農村‘三塊地’試點改革的光了。”

改革改出一片新天地,但並非一帆風順。我市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群眾優勢,健全體系,建強隊伍,夯實基礎,通過內學先進群體精神、外學發達地區經驗,有效提升基層黨員幹部的改革能力,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各縣(市)、區充分調動黨員幹部帶頭、鄉賢引導、村民自治、法治保障四支力量,蹄疾步穩推進五項重點改革。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3632個村共清查核實總資產為168.14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50.96億元。增加集體收入7624.6萬元,村均增收2.1萬元。3202個村有經營性資產及可盤活資源性資產,佔比達88.2%。全年共交易宅基地復墾券4337畝,成交價款10.89億元,有力支持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五項重點改革打破改革發展中的體制藩籬和機制制約,激活了內生動力,增強了凝聚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藝平表示,下一步,全市將推廣獲嘉、長垣等縣(市)的先進經驗,鼓勵多種途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盤活集體資源資產,不斷增加農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年內努力實現集體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70%以上,全市家庭農場發展到2200家,市本級完成土地收儲1.1萬畝以上。

春暖花開,牧野鄉村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我們相信,從來不乏改革勇氣的新鄉,正在醞釀著新的突破。

(新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