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登上輿論頂峰:“窮人的仇富”還是“富人的狹隘”?

疫情期間待在家裡,微博熱搜成了很多人看世界的方式。

昨天晚上,我習慣性打開微博,看到一條人名為形式的熱搜:許可馨,後面加上一個滿臉通紅的憤怒表情。

自中國的疫情開始以來,任何帶有這個表情的熱搜都不是什麼好事。看完會讓人火冒三丈七竅生煙。什麼“微博視頻博主代替中國人道歉”、“電競選手發表不當言論”,不勝枚舉。但好奇是天性,我還是點開了這條奇怪的熱搜:

一位留學生稱:能走到今天,一靠爸媽的錢和人脈,二靠蘇州的平臺和資源。有幸生在一個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都富裕的城市,至於個人努力跟這些比起來,則絲毫不值一提。

我看完這個微博與大多數人一樣:難過。

我清楚的知道,我的難過都來源於一種情緒:嫉妒。但多虧了父母給我的源源不斷地愛,不至於讓我開始憎惡自己的普通家庭以及自己的普通出身。

不過這種情緒沒有持續多長時間,站在一個普通中國民眾的立場上,或許能夠體會一些大眾憤怒的原因。大多數諸如此類的輿論衝突,並不是“窮人的仇富”,而只不過是一場場“國家高速發展中的有疼痛感的適應與變革”。

“許可馨”登上輿論頂峰:“窮人的仇富”還是“富人的狹隘”?


“個人努力不值一提”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奢求你在我餓的時候分我一口,只希望別在我餓的時候吧唧嘴。

該留學生的發言,引爆輿論爆點的不過是那句“個人努力與這些比起來,絲毫不值一提。”

可以說這一句話直接掀翻了大多數中國人面前的那一碗雞湯。中國人的雞湯,並不是互聯網時代才開始熬的。追溯我們的“精衛填海”、“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發現:我們手裡這碗雞湯,是老祖宗留給的熟悉的配方。

這幾年大家都在“反雞湯”,但雞湯真的那麼十惡不赦嗎?

每個人心裡都清楚:財富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而且更普遍的是最多的財富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雖然如此,我們這些沒有財富的多數人,日子還要過下去,還要有著往上爬過好日子的信念。

所以雞湯,就是為多數人熬的。它在源源不斷地輸送一種信念:雖然生活很難,但你看,你還是有機會的。如果沒有雞湯,大多數人就會自暴自棄,那麼國家這一大的群落,它不要發展了嗎?任何一個大集體的發展,核心力量都是這些沒有財富的少數人。

但是互聯網的發展給了大多人舞臺,這些擁有大多數資源的少數人,耀武揚威地告訴喝雞湯的人:努力對我來說不值一提,你就嫉妒吧。

他們錯了嗎?沒錯啊。有錢不是他的錯。但是他們承受輿論攻擊也完全是必然結果。

別忘了我們中國是靠農民發的家,我們的歷史是農民的辛苦史。封建社會農民要用賦稅撐起整個王朝的大廈,如今的中國大多數普通民眾,不過是當時農民的化身。因為他們依舊沒有大量財富,但是他們勤勤懇懇想要為自己拼一個光明未來。

這個時候的炫耀,相比之下有那麼一些“短視的狹隘”。

許可馨說到:反正中國人喜歡把過苦日子當美德,怎麼這麼賤骨頭

但她不知道的是,不是中國人喜歡過苦日子,而是沒有辦法。國家如今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過苦日子不是大多人能夠選擇的。大家只能把“能吃苦”當作美德,只有這種美德轉化為信念,普通人才能把信念轉化為勇氣繼續奮鬥,無論是為個人還是為社會,奮鬥是每個人都樂意看到的一個國家的精神面貌。

她又稱:我不想回國,不是以大局為重,我從不把集體利益放在眼裡,純粹是國內隔離不舒服,國外有人給錢才舒服。

沒人天生有集體意識,為什麼我們強調集體?因為我們中國人多、地大、發展中。

只有形成集體意識的文化才有利於我們的發展,14億人能搞個人主義嗎?還有後半句炫耀國外生活的舒服已經純粹是素質問題了:

國人吃飯不喜歡吧唧嘴,因為不禮貌。就是這個道理,不奢求你在我餓的時候分我一口,但在我餓的時候吧唧嘴吃相真的難看。

“許可馨”登上輿論頂峰:“窮人的仇富”還是“富人的狹隘”?


”窮人的仇富“?

個別窮人眼紅叫仇富,大多數百姓憤怒則反映了”憤怒源的狹隘“。聽起來流氓,其實真理。

要說百姓仇富,那麼活躍在公眾視線的富人那麼多,怎麼不衝上去罵人,反而叫”爸爸“?

馬雲,勵志界代表。長得醜,高考失利,創業艱辛,終於終於歷經不懈的努力,成了中國企業家的活招牌。

王健林有著名的:定個小目標,先賺一個億。

劉強東:不知道老婆長得漂亮。

他們怎麼不被罵呢?因為他們發家是我們熟悉的味道:勵志啊,靠自己努力打拼的天下。但還有一個重要理由,他們吃飯靜悄悄的,從不吧唧嘴,反而在賺足國民的好感度。

馬雲這次疫情滿世界捐錢捐物資,被網友罵的時候,大多數網友出來回擊:他花自己的錢做好事,關你屁事?

這可不是仇富。

還有王思聰,明顯他爸有錢,他出生嘴裡就是金勺子。但很多人叫他”國民老公“,因為他當了娛樂圈紀檢委,換女朋也沒在微博發:我換了這麼多女朋友,你們單身狗一個都沒有。

另一個比爾蓋茨女兒,都誇她低調。ins不曬奢侈品,真真是分享美好溫馨的生活。但人家其實也暗戳戳炫富:她愛好馬術,這可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她成為國家級馬術選手,除了自己努力,也是爸爸背後為她建馬場請教練砸出來的。但是她也沒昭告天下:我這麼優秀全是因為我爹。反而是在不停的釋放”我優秀是因為我自己真的優秀“的信息。

誰不知道比爾蓋茨有錢,他的女兒也過得好?但是沒人嫉妒啊,只能怪自己投胎不好,爸爸不是馬雲,不是蓋茨。

相反有些人呢,比如許可馨,“我家境好,出生就在羅馬”,還有哪個富豪的女兒直言“普通人是農民”。他們表面在秀優越感,其實也有點是虛榮心在心裡快放不下了。我過得好得拿出來讓大家眼紅一下,嫉妒一下。

畢竟有錢,有資本。

“許可馨”登上輿論頂峰:“窮人的仇富”還是“富人的狹隘”?

說到這,對此類言論的大量輿論攻擊是仇富嗎?

大部分人應該都是帶著憤怒和嫉妒留言的,但還真不是仇富。生氣是因為你仗著有錢打了我一巴掌,我能不還手嗎?我本來就沒資源,想喝一碗雞湯補充體力繼續戰鬥,你一下子踢翻我的碗我能不還手嗎?我沒雞湯喝了還餓著呢,你在我面前吧唧嘴我能不還手嗎?

相對於窮人來說,世界上的富人很少。但就人數而言,富人也不少,一個個去仇視,普通人還真的瞪不過來。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羨慕你出生在金字塔尖,朝著你的方向努力,不該被你輕視。

“笑貧不笑娼”是真,但不是主流。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掙未來,吃苦就是美德。說普通人賤骨頭,就真不應該。

“許可馨”登上輿論頂峰:“窮人的仇富”還是“富人的狹隘”?

“雞湯”永遠在路上

近年來的反雞湯主義,不過是革新了“雞湯”的配方。

打響“反雞湯”第一槍的是早些年的“精英”發言:寒門難能出貴子。

這樣的言論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貧寒的人給不了孩子好的資源和學習環境,相反高考狀元們都是家庭教育良好的。那貧寒的人怎麼辦?知識不能改變命運了?

不能否認這樣的論據講出了一部分事實,是在提前預見未來很多年後即將到來的教育分層。但或許是提出的時間有些早,並沒有警示什麼東西,只是直接推動了老一代雞湯的過時。

於是大量刺痛我們神經的信息撲面而來,從這一角度看,許可馨的言論更像是已經進化好的”雞湯“。我就是有錢有資源,就是能得到你們得不到的,就是這麼狂,你們能怎麼樣?

確實不能怎麼樣,所以一些有志向的就拼了命向上,馬雲的勵志故事沒能打動我們,反倒是富人的嘲諷像巴掌一樣扇了過來,扇醒了很多人。

所以這個時候,當別人說“努力不如有一個有錢的爹重要”,咱們就可以當作一種新型“毒雞湯”。這對大多數人真的有用是不是?

多少人的狀態是間歇性努力,持續性混吃等死?

那麼捱了一巴掌,就不能白挨。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的差距,盡力的往上走,爭取讓自己的孩子少努力幾年。但是“賤骨頭”這種話不能忍,往上數誰家還不是個普通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