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心理學家:富人越有錢,越無情!

“仇富”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心理學家:富人越有錢,越無情!

近期的疫苗事件刺痛了國人的心,而且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長生生物董事長的兒媳婦此前一直在網上高調炫富。

對於我們普通民眾而言,我們不仇恨那些賃自己真本事賺錢的人,比如任正非、馬雲、曹德旺等企業家,我們“仇”的是那些用不光彩手段賺了錢,還要在我們面前充大尾巴狼的人。

“仇富”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心理學家:富人越有錢,越無情!

早前就在TED上看到一位心理學家的演講:越有錢,越無情?(數據取樣於美國)講述其對這一現象進行的分析研究。

“仇富”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心理學家:富人越有錢,越無情!

這位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皮夫通過一系列的試驗和全國(這裡指美國)大量數據,最後得到了一個結論:當個人財富增加時,其同理心和同情心會下降,同時其優越感會不斷加強,也更加註重個人利益。而且富人更傾向於將貪婪定義為好的,把追求個人利益定義為是合理、道德的。

以下是其實驗內容:

實驗一

心理學家找來一群人玩大富翁遊戲,就是我們小時候玩過的強手棋。但是,其中有一些玩家被隨機分配了更多的初始資金,各種條件都比別的玩家好一倍。這些“偽富人”在遊戲裡會怎麼表現呢?偽富人玩家在遊戲中對其他玩家表現得越來越不友好,越來越不耐煩,而且開始頻繁的炫富,並且嘲笑對手。

實驗二

把一些有錢人和窮人帶到實驗室,給每個人10美元,告訴他們這個錢你可以自己留著,也可以和陌生人分享,這個陌生人可能是一輩子不會再遇到的人。那麼他們會怎麼做呢?他把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定義為窮人,把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定義為富人。結果,窮人願意和陌生人分享的錢,比富人多了44%。

實驗三

讓窮人和富人一起玩一個遊戲,贏了可以拿到50美元的獎金。遊戲很簡單,就是擲骰子比大小,但不是真的骰子,而是在電腦上的虛擬骰子。更加重要的是,參與遊戲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投擲結果,那麼你說自己擲了幾個點,全憑誠信。遊戲的結論令人大吃一驚。越有錢的人,越有可能在遊戲裡作弊。富人作弊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4倍。50美元對於富人來說算不了什麼,但是他寧可要作弊也要贏。

實驗四

把實驗對象帶到一個房間裡,做一張心理學問卷。這個問卷是幌子,真正的實驗是房間裡的一堆糖果。這堆糖果被告知是其他心理學家為了做兒童心理學實驗而準備的,我們不能碰。然後隱藏的攝像頭觀察此人會不會偷吃。結果,富人偷吃的糖果數量是窮人偷吃的兩倍多。

實驗五

在美國加州有法律規定,司機在遇到行人過馬路的時候要停車等候。心理學家僱了一些人冒充過馬路的行人,在幾天內他們測試了幾百輛車,最終發現,廉價車都老老實實停下來,不想違法,而開豪車的人,只有一半人停車。他們把這些車按照價格分成五個等級,結論是開的車越好,越有可能不遵守法律。

同時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當實驗一的大富翁遊戲結束後,心理學家採訪這些獲勝的偽富人玩家,問他們為什麼能贏。這些人普遍就開始誇誇其談,說自己遊戲技術如何好,如何努力的在遊戲裡買房、買酒店、買地皮(這正說明實驗得到的結論,財富增加時其同理心會下降,優越感會加強)。但其實我們都知道,

他們會贏的唯一原因就是最初分配了更多的錢,而且其他各種條件都比別人好一倍。而這本就不是一個公平的遊戲。(這也是發生在國內一個普通現象,大部分富人們總是吹噓自己有努力,卻從而不提自己原有的優勢條件,而真正有實力的富人才總說自己運氣好,比如馬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