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提起降噪耳機,似乎和其他幾個數碼產品領域差不了多少,消費者中間充斥著對品牌商的盲目信任,就好想我們隨時都會喊出,Bose耳機天下第一、SONY大發好,等等一系列盲目又自大的口號。

到現在,完全演變成了黨派之爭,網絡上已經很少能夠看到理智的發聲,總是充滿了不可名狀般的玄學理論。

這裡也不展開來講降噪耳機的主要使用人群,因為但凡想到購買降噪耳機,就說明你在生活中是需要這類型產品的,它確實能夠在輕軌這樣比較嘈雜的環境中,開闢出一個相對靜謐的環境,畢竟很多生活節奏比較快的城市裡,上班通勤時間不短。降噪耳機能幫助你很好的休息。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從方法來區分,一共有兩種降噪耳機,它們是主動降噪和被動降噪

通過降噪系統,耳機會採取一個非常主動的策略,那就是釋放出和外界的雜音完全相反的聲波,來阻擋外界的聲音。

另外一個被動降噪,就是指通過將耳道形成一個封閉空間之後,再由硅膠耳塞等隔音性能好的材料,來阻擋外面的聲音。

聽上去,前面一種更加具有科技效果,似乎也更加讓人嚮往,總之不管是哪一種降噪耳機,都有一定的缺點,暫時市場上還沒有出現任何一款完美的降噪耳機,如果真的有這樣的產品出現,那麼在現在的消費者之中,也不會演變成現在這樣的輿論方向。

知道這個前提之後,我們可以看看比較受歡迎的兩款降噪耳機,這裡重點就是兩款主動降噪耳機,被動降噪耳機主要是看廠商在隔音材料的選用,又或者是整體構架上下功夫,這裡就不做討論了,在效果上主動降噪耳機會好很多。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其一是WF-1000M3X

它是由索尼推出,索尼大廠的降噪耳機已經有不少款式,不管是頭戴式還是入耳式,都有不少,這款降噪豆也算其中比較出眾的產品了。

首先簡單的說一說它的優缺點。

它十分的輕巧,雖然看上去,視覺上感覺有一些偏大,以及外形多少有些笨重感,佩戴倒是舒適,如果是簡單的運動不容易掉落,當然要是運動的比較劇烈,時間一長就堅持不住了,不過因為它的定位並不是運動耳機,所以這一點也在接受範圍內。

表面上的材質沒有小鳥那麼容易刮花。

產品設計也比較用心,拿上手日常使用的時候,會感覺相比前幾代,還是有不少進步,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的配置上。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對各個廠商的適配也做的很好,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手機都能夠流暢使用,且支持AAC,搭配上6mm單元的聲音,效果非常的優異。

然後就是續航出乎意料的時間長,這一點是我沒想到的,在使用中幾乎沒有一次是用到沒電,並且支持快充,可以說在充電和續航方面,幾乎不用糾結了。

重要的降噪部分,這一次使用的降噪技術主要是大耳的雙麥克風,藍牙功能使用的是Bluetooth 5.0技術,並且有著新型的藍牙芯片以及經過數次優化的天線設計,在藍牙連接方面效果也不錯,在比較複雜的環境也不會輕易失聯,能保證高品質的音質。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要說它的缺點,可能就是索尼居然沒有給它配備防水功能,像這樣的小物件,如果不慎落在水裡就沒救了,然後也不支持無線充電,這一點我個人倒是覺得可有可無,不強求。

另外索尼的降噪耳機一直都沒有LDAC認證,主要是因為功耗問題一直都沒有解決。

小鳥Air

然後就是小鳥Air,和WF-1000M3X不同,它採用的就是高通5100,索尼也是因為不採用5100才獲得了幾乎所有手機適配,而小鳥Air僅支持高通驍龍845以上的機型,也就是稍微老一些的機型,是不能很好的適配小鳥Air的。

因為這一點比較重要,就先放在這裡說了,其實這一點上,倒也不用多糾結,相信都有自己的判斷。

相比介紹的上一款,它給人最開始的印象就是造型小巧,非常適合女生,只不過因為是塑料的外殼,倒是很容易被硬物刮擦,用不了多少時間,它的表面就出現了一些刮痕,像女生的揹包裡恐怕也不缺少各種質地的口紅、香水、鑰匙,在使用中,應該會遇到和我一樣的問題。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它支持無線充電,至於主要的降噪功能還是說的過去的,特別是在飛機上、輕軌、人聲比較嘈雜的地方,戴上它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但整體上效果並不突出,這部分也是很多降噪耳機的通病,總之就是感覺僅限“有用”這樣的地步。

續航方面同樣沒有問題,在佩戴方面,總體上和WF-1000M3X差不了多少,同樣也不是一款運動型耳機。

缺點部分,則是它的功能有些太簡單了,幾乎只有左右耳的雙擊確認可以用,而它還有一個“智能降噪”功能。

只不過這個功能屬實有些雞肋,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非常的難受,我簡單的說明一下,這個智能降噪功能在切換的時候非常的生硬,在系統判斷需要降噪的時候突然打開,又在某些時候關閉,又因為來回切換生硬,導致體驗極差。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這兩款還有一些同情景下比較相似的優缺點,比如在玩遊戲的時候,這兩款都有輕微的延遲,時間大概都在0.2~0.3秒之間,總體上來說並不會影響遊戲體驗。在連接穩定性能上,兩款耳機也相差無幾。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在很多時候,如果只看廠商給出的硬件參數,這樣的對比很難給出一個比較準確的回答,所以只有在實際上手之後,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顯然普通用戶沒有辦法在選購商品的時候做到這樣的地步,所以只能多方尋找線索。

無線降噪耳機中廣受關注的產品,它們值不值得購買


還有就是小鳥Air溢價的問題,不少人認為這個品牌一直都存在高溢價的問題,就是實際商品不值它的定價,這一點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畢竟單看成品,在一千左右價格的降噪耳機,市面上並沒有全面優勝小鳥Air的其他商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