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課”經驗


● 胡淑敏


一場疫情,教學從“線下”轉為“線上”。居家自學,線上答疑成為學習常態,教師真正實現了從“縴夫”到“牧者”的角色轉變。

我的“網課”經驗

讓榜樣傳播力量

疫情當前,網絡直播教學拉開了帷幕。我抓住第一次直播教學的機會,以“榜樣的力量”為主題,開展了本學期的第一次班會。

我從每天不斷攀升的疫情數據講起。告訴孩子們,網絡教學是當下唯一的學習方式,而且期限不定。

我為孩子們播放了一段新聞視頻。主人公是一名高三的男孩,名叫楊一帆,一家人不幸被感染,他戴著深度眼睛,在病床前埋頭做著練習,周圍的病人有的刷著手機,有的跳著廣場舞,而楊一帆似乎一點也不受影響,專注地學習著。他說:“馬上要高考了,他要抓緊時間學習,考上醫科大。”

我讓孩子們說說看了視頻後的感受。一秒、兩秒,一分鐘過去了沒有一個孩子回答我,不知是疫情讓孩子們悲傷了,還是第一次面對直播膽怯了,彷彿空氣都凝固了。班長的一句“老師,大哥哥真了不起,生病了還堅持學習。”打破了這片刻的沉默。孩子們接二連三的話語,表達了對特殊時期的網課學習有必勝的決心和信心。

與其苦口婆心的說教,不如用真實的故事去感染孩子,用榜樣的力量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們自己去思考,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迎接新的學習方式。

讓家長成為老師

家校合作是最好的教育。疫情期間直播教學,不僅對孩子是考驗,對於家長更是極大的挑戰。家裡網絡不穩定、軟件使用不熟悉、孩子視力偏弱等等問題都成了家長們的“爆炸點”,稍不注意,就可能點燃導火索。

我主動出擊,對於情緒比較大的家長私下溝通,肯定孩子的能力,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困難,網絡不穩定的幫助申請免費流量包,軟件不會用的手把手視頻直播教。我還邀請家長參與網絡教學,我覺得只有點燃家長參與教育的激情,才能把學生家庭的作用激發出來。帶著這樣的想法,我開始了“家庭老師”的嘗試,孩子們的每一次作業讓家長先批改,習題當中有難度的題目讓家長先指導,方法好的,邀請孩子作代表在直播中講題,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當起了“小老師”心裡甜滋滋的。小詠的家長在電話中說道:“自從孩子在直播中成為了小老師,每天都纏著她講題,當老師都當上癮了。”對於這些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他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了有益的指導,他們輔導孩子的方法更多樣化,更得心應手,同時他們也深切感受到教師工作的艱難和不易。

家校共育,讓我和家長都成了為孩子提燈的人,我們一起攜手為孩子照亮了前行的路。

讓互動熱情不減

互動式教學一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獨特風景線。線上直播教學,有時會因為網絡不穩定,出現卡網的現象,在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不夠流暢。我和數學老師商量後,決定用課後回訪,線下互動的方式來確保每個孩子知識獲取最大化。

我們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有針對性的互動,避免孩子疲乏厭倦。例如,語文一組為粗心糾錯組、二組為閱讀加強組,每組連線十個孩子,參與連線的孩子輪流發言,梳理課堂要點或者反饋自己學習中遇到的難點,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與孩子們進行溝通。

每天和孩子們溝通之後,我和數學老師會進行經驗分享和交流,對於孩子們反映的問題,共同想辦法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和數學老師變得更加默契,同心協力,讓孩子們在特殊時期能一如既往的篤定前行。

網課已經成為特殊時期最好的選擇。當我們在艱難的思考與嘗試中,上下求索尋找最好的教育方式時,孩子們收穫了,家長們滿意了,我覺得我們就已經勝利了。

(作者單位:湖北省松滋市南海小學 )


分享到:


相關文章: